選單

古代的狀元官有多大完全看你進入仕途後的表現來決定,可大可小

古代的“狀元”,相當於一張進入仕途的通行證!只不過這張通行證,比其他通行證更有含金量,更難獲得!

至於會做多大的官,完全看你進入仕途後的表現來決定,可大可小!

狀元,最早出現在隋朝,當時狀元還不叫狀元,而叫“狀頭”!何為“狀頭”?是受各省推薦的學子進京考試前,要向監考老師投狀,也就我們現在所稱的准考證一個道理!監考老師拿到准考證後,會根據你所投的狀來發榜,而排在第一的就叫“狀頭”!

古代的狀元官有多大完全看你進入仕途後的表現來決定,可大可小

我們都知道,隋朝只經歷了兩帝就被李淵所建立的唐朝代替了,所以“狀元”真正發揚光大是在唐朝,唐高祖武德年間!

當時,李淵繼位後,為了安撫天下學子,不久就從開了恩科!所不同的是,這次恩科,完全和隋朝時期是兩種概念!

第一,新開恩科共分三場!

第一場,貼經!

按我們現代話說,就是將四書五經中某一段,放在卷子上,留一部分,空一部分,然後讓考生來填!也稱填空題!

第二場,詩賦!

這場,就是根據考官所出的引子來做一首詩!

第三場,考試策!

這場其實對考生來說,沒有過多的限制,主要是考生要對當下的國策,民生,寫出自己的見解來,即可!

除了考試的方式不同以外!唐朝對考生的功成名就所帶來的稱呼也做了修改!

比如考試第一名,在參加完殿試以後,就被稱為殿元!

如果你在三鼎甲之中也排第一,可又稱為“鼎元”!

在被稱為鼎元的同時,唐朝的吏部會在當天找到你,並委任你做官!包括:翰林院修撰,著作郎、秘書郎,掌修國史,做天子侍講等!你只要任選其一即可!

自唐朝以後,每個朝代基本都延續了唐朝科舉制度!

直到明,清朝時期!才算又進行了大的改進!

古代的狀元官有多大完全看你進入仕途後的表現來決定,可大可小

比如,在成為狀元之前,要經過五次會試,才可能成為狀元!

第一次,童試!

童試,用現代化說,就是成為狀元的初試!只要年滿16週歲,都可參加!不過,這場考試雖有最低年齡限制,可在最高年齡,卻沒有,如果你想考,你哪怕到了六十歲,依然可以參加!透過童試以後,就可成為童生!只不過,童生只是縣級,府級,所以,要想成為狀元,就必須再參加省級考試才行!

這就是,所謂的第二次!“秀才”

秀才,一般是對透過省級童試,進學,學子的稱呼!也是對讀書人獨有的稱呼!只要你通過了縣級,府級,省級考試,就可稱為秀才!

第三次:鄉試

鄉試,是每年朝廷,在地方進行的最大科舉考試!因為,只要通過了鄉試,你就可以晉升為舉人,不管你有沒有成為狀元,你都可以有做官的資格!所以,在古代,舉人是不需要服勞役,交稅的!就連當地的知縣見了舉人也要禮讓三分!

成為舉人後,你就獲得了赴京城考試的入場券,這也是你成為狀元,最近的一步!

第四次,會試!

所謂會試,就是把各省所有舉人,都彙集到京城,來考試!每三年舉行一次!所以,這場考試極為重要!如果通過了,你就有機會參加殿試!

第五次,殿試!

殿試,是會試之後,皇上親自主考的一場考試,所涉及的題目,五花八門!有四書五經,也有詩詞歌賦,甚至說,讓你當一天官,都可成為試題!在考生作答後,皇帝會根據考生的表現,選出第一名,狀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來發榜公佈!至此,這場“狀元”考試才算真正完成!

“狀元”選出來後,其下一步和唐朝時期狀元,是一樣的!吏部都會封其官位,或翰林院編修,或天子侍讀!所不同的是,清朝的狀元起點就是六品!要比唐朝時期要高一點!

古代的狀元官有多大完全看你進入仕途後的表現來決定,可大可小

根據,歷史的統計,自隋朝開始,到晚清,一千多年裡,共出現了七百多名狀元!

為什麼會這麼少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

第一,每次考試狀元頭銜只有一個人!

第二,考試,基本都是每三年,舉行一次!

第三,考狀元的旅途,太艱難,俗話說,寒窗苦讀十年,頭懸樑,錐刺股,都是對當時考狀元學子最真實的寫照!

所以,在週期長,數量少,過程艱難的情況下,許多學子都只能望而卻步,這也是,狀元數量稀少的重要原因!

俗話說,物以稀為貴!既然“狀元”這麼少,那考上狀元的人,自然會成為朝廷,乃至皇上最重視的人!

我剛前面說了,狀元是含金量最高的人,在清朝,只要考中狀元,就直接被提拔為六品官員,在當時,有多少人,花了幾十年,才坐了個七品知縣,所以,狀元的官職,在初期,就要比全國一千多位縣太爺要大!

除了,比縣太爺大。隨著狀元的努力,以及皇上的賞識,只要這個狀元有才能,做到三品,二品,都不在話下,甚至可以說,做到一品,都是有可能!

根據歷史記載,在唐朝147位狀元中,就有5位宰相,8位尚書!而在清朝114名狀元中,也有20多人,官居一,二品!

這說明,只要你努力,你就要比其他人更有機會成為一品大員!這也是狀元,擁有的,獨特優勢!

古代的狀元官有多大完全看你進入仕途後的表現來決定,可大可小

當然,什麼東西都不是絕對的,也有好有壞!比如唐代昭宗光化二年(899年)狀元盧文煥,窮苦之極,連頓酒也喝不起,可謂夠可憐的了!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丁丑科南榜(或稱春榜)狀元陳安阝。因該科殿試錄取的都是南方士人,遭到北方士人不滿。明太祖朱元璋懷疑錄取有私,大為震怒,竟下令將主考官及陳安等人一併處死。還有很多,為官一任,卻政績平平!所以,狀元的官職,完全靠自己,可大可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