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以家人之名》最扎心真相你那麼懂事,一定沒人愛吧

最近一段時間,最火的電視劇莫過是《以家人之名》了。

故事播到今天,三個孩子已經各自長大。

但這部電視劇,卻是讓人越看越心疼。

以前我曾聽過一句話:你那麼懂事,一定是沒人愛吧?

我曾覺得這句話很矯情。

但今天,在看了凌霄和子秋後才真正明白。

現實或許真的如此。

1

這部劇裡的大哥,名叫凌霄。

他的家庭一出場,就充滿著窒息的壓抑感。

爸爸是警察,工作特別繁忙,經常不著家。而媽媽,一出場就處處找茬。

《以家人之名》最扎心真相你那麼懂事,一定沒人愛吧

小小的凌霄看起來很孤僻,而後來才知道,他一直被自己的母親洗腦他是“殺人犯”。

原來,他原本還有個妹妹,但有一天他媽媽為了出去打麻將,將他和妹妹一起反鎖在了家裡。

媽媽不負責任,凌霄小小年紀,就得懂事的照顧妹妹。

而那天,妹妹在吃核桃的時候被卡住了氣管,可家門被反鎖,外面又是瓢潑大雨,凌霄求救都無門。最終,等媽媽回家後,妹妹已經離世了。

妹妹的離世,給了媽媽很大的打擊,但她從沒有從自己身上找過問題。

她怪丈夫工作太忙,不顧家庭,整天變著法子的找茬吵架。

她怪凌霄“為什麼要給妹妹吃核桃”,衝著凌霄大吼:“都是你害死了妹妹!”

《以家人之名》最扎心真相你那麼懂事,一定沒人愛吧

《以家人之名》最扎心真相你那麼懂事,一定沒人愛吧

原本開朗的凌霄在這樣窒息的家庭氛圍下,變得沉默寡言。但他從始至終一句辯白都沒有。

他懂事的承受母親的責罵,她在媽媽睡覺忘了給他煮飯的時候自己給自己煮泡麵。她以為這樣就能讓她舒緩一點,可那天,媽媽還是拖著箱子走了。

那天,當鄰居女孩李尖尖問她“你不要哥哥了嗎”,他的媽媽頭都不回的回了句:“不要了,給你吧!”

李尖尖開心的蹦跳,可一旁的凌霄陷入了沉默。

就連離別的那一刻,他都懂事的沒有哭沒有鬧。

《以家人之名》最扎心真相你那麼懂事,一定沒人愛吧

多年之後,凌霄長大成人,她的媽媽又回來了。

她嫁給了一個富商,生了個女兒,成了富太太,多年後再次出現,就對凌霄現在的生活指手畫腳。

凌霄原本決意不和她再來往,但她突然出車禍了。

丈夫死亡,她下身殘疾需要有人貼身照顧,還有一個妹妹孤孤零零。

凌霄去了新加坡探望,卻被舅舅“道德綁架”。

“雖然你媽把你丟下了,但她畢竟還是你媽,你不照顧誰照顧?!”

凌霄很痛苦。

他媽媽拋棄他的時候頭也不回,但他卻做不到那麼狠心。

懂事的他,在自己18歲的時候,就承擔起了撐起家庭的重任。

那九年,他都沒有回家。大家都說他太心冷,但從細微末節中我們能預料到他那九年過的有多難。

從凌霄回國後,陳婷轟炸般的簡訊中,你就會發現這段關係有多麼的壓迫。

為什麼九年沒回國?因為只要他一有回國的念頭陳婷就會裝病。

他的鎖骨處有一處大大的燙傷,他說是熬粥的時候不小心翻了,撒上去的。

可你想想,熬粥翻了,怎麼會全燙在鎖骨?我想極大可能和他的媽媽有關。

但他不說,因為不想讓愛自己的家人擔心。

《以家人之名》最扎心真相你那麼懂事,一定沒人愛吧

長久的折磨,讓凌霄的精神壓力太大,他只能靠著吃藥緩解。

他的床頭擺著三瓶藥,他說是維生素之類,但當賀子秋誤食入院了後,眾人才知道,裡面有安眠藥。

他連生病了都因為害怕家人擔心,懂事的不敢跟他們說。

《以家人之名》最扎心真相你那麼懂事,一定沒人愛吧

凌霄很懂事,他的懂事在於他什麼事都自己承擔。

他其實可以耍脾氣的,就像他媽媽當初那樣,狠心拋棄,不管不顧。但他還是默默的承受著傷害,又害怕他人為自己擔心,而什麼都不說。

別怪他冷情,因為他在自己的家庭裡,從沒有被庇護過。

父母的“不靠譜”,讓他只能自己懂事。

2

和凌霄相比,二哥賀子秋,更讓人心疼。

子秋出生就在一個單親家庭,她媽媽離婚後才發現自己懷孕了。

她的媽媽是一個推崇“浪漫主義”的人,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雖然生下了子秋,卻從沒好好照顧過他。

小小年紀的子秋,只能自己照顧自己,自己給自己買東西吃。

在和李尖尖爸爸相親後,她騙走了李爸的錢,也把孩子丟下了。子秋只能回鄉下和外婆二姨一家生活。

子秋回了外婆家,直接輟學,穿著破舊的衣服,揹著大大的竹簍,下地幹農活。

但他沒有抱怨,他在討好他的外婆,因為他知道,外婆不要他,他就真沒地方去了。

後來,李爸去看他了,他開口就叫“爸”。看到他這樣李爸很心疼,將他帶回去撫養,自此,子秋的“討好型人格”更加明顯。

李尖尖不喜歡他,子秋就什麼都不敢爭不敢搶。

他假裝自己不喜歡吃肉,吃飯時連一塊肉都不敢夾,吃掉李尖尖不愛吃的青菜,把自己的肉全都夾給她。

《以家人之名》最扎心真相你那麼懂事,一定沒人愛吧

他不敢坐沙發,不敢吃西瓜,直到凌霄遞給他,他才敢吃。

他拿了家裡的玩具玩,被李尖尖憤怒的打掉,李爸上前安慰他,結果他卻“懂事”的說:“我不該拿妹妹的玩具。”

《以家人之名》最扎心真相你那麼懂事,一定沒人愛吧

李尖尖為了將他趕走,一次次將他的箱子扔出去,他自始至終沒有生氣也沒曾告狀,只是一次次的將箱子拉了回來。

《以家人之名》最扎心真相你那麼懂事,一定沒人愛吧

除此之外,他一直都在幫著幹活。

半夜李爸起身,發現他一個人在廁所裡洗全家的衣服。

李爸的麵館裡,他努力的在幫忙擦桌子。

他已經活得夠小心翼翼的了,但一旁的鄰居阿姨們還有他的二姨都還要不停的提醒他:“你被你媽拋棄了。你要好好表現,要不你爸就把你送走了!”

《以家人之名》最扎心真相你那麼懂事,一定沒人愛吧

那好像是他第一次哭。

因為周圍所有人都在提醒著他:你是父母不要的孩子。

小時候,最能肆意玩耍的年紀,子秋有著超乎年紀的成熟。

這份懂事背後,其實就是在討好。

他害怕,害怕自己再被拋棄,所以不敢任性,早早懂事,他覺得只要他努力的表現良好,不去成為負擔,就不會被丟下了。

那些年,雖然李爸對他很好,但他的內心深處,一直仍覺得自己是個“外人”。

所以在看到李爸因勞累過度生病的時候,他認回了那個連面都沒見過的親爸。

因為他可以負擔起他的生活費學費,這樣就可以給李爸減輕負擔了。

但其實,我們從微表情中可以發現。

子秋在國外的生活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好。

而這些年,他也沒真正的走出來。

他會在午夜無人時,拿出媽媽的照片痛哭。

他會在看到街上穿著花裙子的女生時,以為那是媽媽

在人前,他永遠是那個溫柔、細心、陽光的小哥,但其實一個人時的他,才會顯現出那份脆弱。

在和李尖尖吵架後,他紅著眼睛說了句:“你別不要我啊!“

《以家人之名》最扎心真相你那麼懂事,一定沒人愛吧

原生家庭的影響,真的是會帶著一輩子的。

這就是賀子秋一輩子都走不出來的痛。

他被丟棄太多次了,所以他害怕。

他在用不停付出的方式,討好那些他愛的人。

他覺得只要他懂事點,給了他們他能給出的最好的,他們就不會丟下自己了。

3

凌霄、子秋和尖尖,其實這三個孩子,形成了最鮮明的對比。

尖尖雖然也沒有媽媽,但她有一個細心體貼的爸爸,之後她又有了兩個寵她愛她的哥哥,所以尖尖才能活得那麼的肆意,調皮搗蛋孩子氣。

其實你會發現,沒有誰是天生就懂事,一定是在經歷了一些傷害、忽視之後,才變得不得不懂事。

在電影《狗十三》裡,13歲的李玩父母離異,她和爺爺奶奶生活。

她的童年,忠實的玩伴,只有一條名叫愛因斯坦的狗。但那條狗被爺爺弄丟了。

一家人只覺得狗是個畜生,丟了就丟了,她傷心難過叛逆喝酒,卻被父親以不懂事為由,掐著脖子暴打了一頓。

就這樣,她如大人所期望的那樣,懂事了。

她放棄了自己喜歡的天文,選擇了爸爸喜歡的英語。

她不再因為狗和家人鬧矛盾,即使後來在在路上碰到了,她也裝作看不見。

她不會再因為父親失信,直接在應酬場合上摔門而去,而是在酒席中仰頭灌下一杯紅酒。顧及著大人的面子,吃下那一塊塊狗肉。

她長大了,懂事了,會看眼色了,懂得顧忌場合了。即使心有不平也不再大吵大鬧了,學會委屈自己妥協了。

她成為了一家人驕傲的孩子了,所有人都稱讚她是個懂事的孩子。

可卻沒人看到一個人躲在牆角痛哭的樣子。

你看,有的時候,成長的代價是戳心的,懂事的代價是慘烈的。

因為這往往意味著,你要親手將那個真實的自己殺死。

悄悄的把哭聲和慾望訴求調成靜音,遇到委屈笑著說句“沒事”,乖巧懂事的按照大人的喜好生活,只在無人的角落痛哭流涕。

4

蔣方舟曾說:“我從沒有和任何一個人產生過‘真實’的關係。”

這種“真實的關係”意指:你可以和這個人去爭吵,可以去把自己最不堪的一面展現給他看,可以在他面前肆無忌憚的去做自己,表達出自己最真實的想法。

這其實,不就是最不懂事的樣子嗎?

那些能在一個人面前不懂事的人,其實是幸運的。

因為他們知道,無論他們怎麼鬧,對方都不會離開。

肖驍曾說:

“你們別覺得懂事是一個褒義詞。人為什麼要懂事?是因為環境所迫,沒有別的選擇,他必須懂事。“

是啊,有些人的小心翼翼,不是懂事,而是害怕。

西爾斯的親密育兒法裡寫:

所有被親密育兒法長大的孩子,安全感一定比較強,與人的親密度也高。因為他們在幼年就得到了妥善的對待,而幼年是人類最脆弱的時期之一。

當你覺得自己的孩子有著超乎同齡人的成熟時,不要去驕傲歡呼,而是換個角度看看,是否自己讓他們喪失了僅剩的安全感。

孩子的安全感,只來源於父母。

他們想要的不是你的那句“對不起”,而是能多給他們,哪怕那麼一點點的陪伴和愛。

哪怕是多吃一頓飯,多講一個故事,多聊一個小時的天。

而這個陪伴越早越好。

很多兒童心理學家都指出,2~6歲是孩子性情培養的關鍵時期,人一生中80%~90%的性格特徵、志向理想、生活方式,都是在這個階段成型的。

這個階段的孩子像“潮溼的水泥”一樣,擁有很強的可塑性,過了這個時期,“水泥”會慢慢凝固,孩子的基本性格慢慢固定下來,再想有大的、徹底的改變是很難的!

知名心理學教授李玫瑾曾在她的講座中也說過:6歲以前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

作為父母,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及早重視孩子的情感要求,並對孩子的情緒做出正確的引導,幫助孩子認識、瞭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那韓國那套“暖心”情緒繪本《小燈泡情緒管理繪本》,或許是一個一套最好的介質。

它每一本都有明確的主題,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性格和習慣。

《以家人之名》最扎心真相你那麼懂事,一定沒人愛吧

這個閱讀的過程是一場治癒之旅。

釋放了孩子的不良情緒,也增強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

別讓孩子的懂事,太過慘烈。

不要吝嗇的表達愛,或許你的一個擁抱,就會讓他們開心許久。

懂事是一個很殘忍的詞彙。

至少,就讓孩子在家長面前,敢做那個真實的自己吧!

會哭會笑會鬧會撒嬌。

這或許才是一對父母,最成功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