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中華大蟾蜍:我還沒滅

古代神話裡蟾蜍住在天上廣寒宮,用蟾作地名的地方景色迷人,流傳至今的各種玉蟾、寶蟾、金蟾等生活藝術品,無不彰顯

我們愛它

,但又寫出“癩蛤蟆想吃天鵝肉”這樣的譏諷句子,這兩種行為恰似

葉公好龍

,極像我們在

生物多樣性保護

中的行為。

中華大蟾蜍:我還沒滅

▲遂寧宋瓷博物館 蟾蜍造型館藏精品

中華大蟾蜍:我還沒滅

▲蟾蜍造型的感應水龍頭

中華大蟾蜍,就是川渝人口中的“癩疙寶”。

貌似國內的動物只要有中華兩個字命名的就自帶土味,什麼中華田園貓、中華田園犬、中華蜂。

我想在很多人心中的中華大蟾蜍不只是土,可能是要人吐。

中華大蟾蜍:我還沒滅

▲人家眼中的樣子

人們噁心蟾蜍無非是它身上的疙瘩和毒液。

單說外形審美,古人還是有眼力,從很多動物中發現了它的美。

你見過一隻瘦骨嶙峋的蟾蜍麼?答案是否定的。

蟾蜍身體圓潤,體型憨厚可掬,才能被視作

聚財之物

象徵。

若說毒液,人家總要有點利器防身,且蟾蜍活動時間避開人類活動,不出來影(提)響(升)市容市貌。

拋開蟾蜍醫學價值,人們痛恨的蟑螂、蚊子和蠅蠓等么蛾子,都是蟾蜍喜歡的食物,真乃城市生態平衡的

寶蟾

中華大蟾蜍:我還沒滅

▲你眼中的樣子

中華大蟾蜍廣佈大江南北,我沉思著這些年它們在城市越來越邊緣化。

蟾蜍的減少不像其他物種可以怪罪給吃貨或者是獵手,它只能怪

環境改變

蟾蜍生存空間受到前所未有的擠壓,除了城市化,最重要的還是規劃建設缺乏考慮,造成繁殖地喪失。

它們對繁殖地主要要求是:

要有水塘

,可水塘

並非人類理解的水塘

樣子。

目前城市水體景觀,尤其是公園小區,水塘不是水太深缺乏淺水區,就是沒有

合適的堤岸

,蟾蜍入水後無法上岸最終導致死亡。

中華大蟾蜍:我還沒滅

▲淹死在水塘中的蟾蜍

前幾天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再次把明星動物們推上臺,粉絲團開始給它們送錢送禮物。

它們到底缺什麼?

絕不是缺錢花缺門衛,而是

缺朋友

在遙遠的城市,那裡有它們或多或少的朋友,它們之間用特殊的交流訊號,將環境資訊層層傳開。

同住一個地球,自然生態和城市生態絕不是相互獨立的關係,更不應讓彼此成為孤島。

生物多樣性保護除了關注明星物種外,還應該關注

城市生態下的物種

,這些物種是人類活動對地球影響的縮影。

留意諸如蟾蜍這樣的身邊物種種群變化,就能讓你最快覺察環境的變化,由此及彼的“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成效”、“城市生態環境到底是誰在維護”這一系列的問題。

如何保護中華大蟾蜍,無需太多的投入。

未來需要做的工作:

城市景觀中應多保留或新建水體景觀,在水體工程建設中,預留足夠的淺水區,要斜坡入水的堤岸,方便蟾蜍下水登岸即可。

另外禁用除草劑,這對生物而言堪稱地獄之火。

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應始於足下,

從愛護距離我們最近的普通物種開始。

只有連這些物種都能得到包容和關愛,人類的未來才有希望,也希望有更多的人關注城市生態物種。

中華大蟾蜍:我還沒滅

▲中國首版兩棲動物志插圖

圖/文 :王小天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見圖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