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和元生物收入快速增長,但研發、經營或依賴於通用電氣

和元生物技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和元生物,曾用簡稱:和元上海,證券程式碼:839702。NQ)是一家從事為基因治療的基礎研究提供基因治療載體研製、基因功能研究等CRO服務,以及為基因藥物的研發提供IND-CMC藥學研究、臨床樣品GMP生產等CDMO服務的企業,目前正在衝刺上交所科創板IPO。

據招股書,和元生物積累了超過3萬種病毒載體庫、超過500種人類腫瘤及細胞系、超過15000種人類基因cDNA文庫,並透過CDMO專案,積累了大量的技術訣竅和GMP生產經驗。和元生物與深圳亦諾微、上海復諾健、康華生物等基因治療新藥公司,以及中國科學院、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等科所院校建立了良好合作。

2018-2020年,和元生物分別實現營業收入4420。97萬元、6291。45萬元、14276。91萬元,快速增長,其中基因治療CDMO業務實現收入1291。17萬元、2483。02萬元、10171。35萬元,是其收入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

但我們研究發現,和元生物的研發、經營或依賴於通用電氣,其招股書與新三板掛牌期間年報披露的資料存在多處差異。另外,公司曾在一年內收購、轉讓子公司股權,並造成大額賬面虧損。

和元生物收入快速增長,但研發、經營或依賴於通用電氣

研發、經營或依賴於通用電氣

雖然和元生物的招股書中反覆強調其研發的獨立性,但在其研發、經營中卻頻頻出現通用電氣的身影。

招股書稱,和元生物圍繞基因治療載體的研發和大規模生產技術進行研發,均採用自行研發模式。但據其2016年披露的公開轉讓說明書,其2016年7月向通用電氣醫療系統貿易發展(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GE醫療”)採購了基因治療專案HEK293細胞微載體擴增最佳化方案的開發工作。

同時,據其公告,2017年3月,和元生物與GE醫療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共同打造全球首個一次性、用於基因治療和細胞治療臨床一二期及商業化治療所需多種重組病毒GMP生產平臺,由GE醫療提供生產工藝設計及主要裝置,並支援和元生物完成產品安裝除錯及人員培訓。此外,雙方將在基因治療領域,開展免疫治療用病毒專案的技術轉移,CMO專案合作。而上述基於一次性技術的病毒載體CDMO生產平臺於2019年3月正式執行。值得注意的是,和元生物CDMO業務正是在2019年後得以快速發展。

除了上述開發支援和戰略合作外,GE醫療還是和元生物的主要供應商,為其提供一次性實驗耗材、其他耗材等。據招股書顯示,2018、2019年GE醫療均為和元生物的第一大供應商,2020年GE醫療不再是其前五大供應商,主要由於丹納赫集團2020年收購GE Healthcare Life Sciences,和元生物的交易對方變更為格來賽生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另外,和元生物招股書將賈國棟、楊興林、由慶睿、韋厚良、楊佳麗等五人認定為核心技術人員,其中,賈國棟、由慶睿、韋厚良均於2017年加入和元生物,在此之前,均有過在通用電氣的任職經歷。

據招股書顯示,2009年7月至2017年1月,賈國棟先後擔任通用電氣醫療集團中國生命科學研發中心高階研究員、研究經理、研發總監,2017年2月加入和元生物;由慶睿、韋厚良分別於2013年7月至2015年3月、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任通用電氣(中國)研究開發中心有限公司(現已更名為通用電氣(中國)能源發展有限公司)高階研究員、工藝開發研究員,兩人均於2017年5月加入和元生物。

同時,據國家智慧財產權局網站,2017年10月,賈國棟、韋厚良、由慶睿作為發明人為和元生物申請“一種獲得高純度腺相關病毒載體的純化工藝”“一種快速分析開環和超螺旋質粒的檢測方法”兩項發明專利,此時距離三人入職不足一年時間。

除了研發、經營或依賴於通用電氣外,和元生物招股書披露的12項發明專利中,9項於2020年7月後申請,1項申請於2019年7月,不知是否為和元生物衝刺科創板而集中申請的發明專利。

招股書與掛牌期間披露的財務資料存在多處差異

比較和元生物招股書和其在新三板掛牌期間釋出的年報不難發現,兩份公告中對2018年營業收入、淨利潤、採購金額、甚至員工人數的披露均存在差異。

和元生物招股書稱,2018年營業收入、淨利潤分別為4420。97萬元、-3341。08萬元,但其2018年年報顯示,當年營業收入、淨利潤分別為4306。85萬元、-2891。04萬元。

招股書稱,2018年公司對第2至第5大客戶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17。70萬元、193。15萬元、104。08萬元、93。82萬元,但其2018年年報顯示,當年對第2至第5大客戶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83。02萬元、189。86萬元、103。77萬元、93。84萬元,均與招股書披露的金額存在差異。

招股書稱,2018年公司對前五大供應商的採購金額分別為115。82萬元、85。01萬元、84。58萬元、73。01萬元、62。04萬元,但其2018年年報中披露的對前五大供應商的採購金額分別為151。72萬元、108。00萬元、87。97萬元、84。65萬元、61。75萬元。

財務資料的差異可能是統計口徑調整或2018年年報質量較為粗糙導致的,但不知為何,和元生物招股書和年報中員工人數的披露也存在差異。和元生物招股書稱,2018年末員工人數為213人,但其2018年年報顯示,報告期末員工人數為216人。

收購子公司不足一年便轉讓,賬面損失近百萬

度元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度元生物”)曾為和元生物的控股子公司。2017年3月,和元生物釋出公告,擬與雷霆、呂啟旺、朱磊三人共同收購度元生物全部股權,其中和元生物擬以1。3824萬元受讓度元生物64%的股權,度元生物成為其控股子公司。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交易對手郭龍位也是和元生物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潘謳東的一致行動人。

至於實施此項收購的原因,和元生物稱,根據未來發展規劃,公司擬拓展生物醫藥試劑耗材、醫療裝置等相關產品的銷售業務,以降低公司運營成本,並更好地為客戶提供配套產品。本次交易符合其發展戰略,有利於客戶拓展,並提升其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然而,就在幾個月後的2017年12月,和元生物釋出公告稱,擬將持有的度元生物全部股權轉讓給雷霆和呂啟旺,交易價格為0。64萬元,較其收購價格折價超過50%。同時,和元生物對度元生物結欠的79萬元債務進行豁免,本次交易產生賬面損失98。58萬元。

至於轉讓處置子公司股權的原因,和元生物稱,系因度元生物經營持續虧損,且經營內容與其主營業務方向存在一定差異。不知為何短短几個月的時間,和元生物對度元生物的態度發生瞭如此大的變化。

另外,據和元生物招股書,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間,陸銘代雷霆持有和元生物股權。不知該雷霆與前述收購度元生物股權的雷霆又是否為同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