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動物的冬眠行為不是簡單的睡覺而已,而是為了適應環境的無奈之舉

昨天晚上在群裡閒聊天兒時有一個朋友問我:已經立冬了,你家的蛇有沒有冬眠呢?吶,關注我時間久的朋友應該知道我養了一條西部豬鼻蛇,名叫啪爺(見下圖)。而且最近天確實越來越冷了,我一個月以前就已經給啪爺準備好了往年冬天都要用的加熱墊,把它墊在啪爺的飼養箱下面,24小時開著恆溫,讓啪爺能舒舒服服地過冬。所以當我回答那位朋友我家的蛇不冬眠時,她很吃驚,表示蛇不是都要冬眠的嗎,這不是它們的生活習性嗎?我想了想還是準備正式寫一篇文章,來為大家講一講什麼是冬眠,冬眠到底是動物們自願的行為,還是被迫的舉動。

動物的冬眠行為不是簡單的睡覺而已,而是為了適應環境的無奈之舉

一說到冬眠,可能大家腦海裡出現的是熊、松鼠、蛇等動物一到冬天來臨之際就開始囤脂肪,然後找個比較封閉的巢室一睡就是一冬天,眼睛一閉一睜,寒冷的冬天就過去了,醒來時又能愉快地吃吃吃了。但是我要告訴大家的是,冬眠遠遠不是這麼簡單的。先從概念入手吧,其實我們平時所說的“冬眠”一詞,在動物學中其實是專門用來形容某些恆溫動物(鳥和哺乳動物)的,而且其實冬眠是“蟄伏機制”中的一個小類別而已。動物的蟄伏機制是為了應對環境極端變化、食物極端短缺等現象而控制自己的代謝率和心率,從而降低體溫減少能量消耗,最大程度確保自己能順利渡過難關的一種生理機制,不光包括冬季,還有夏季、旱季、雨季、食物短缺季等各種不同情況。

動物的冬眠行為不是簡單的睡覺而已,而是為了適應環境的無奈之舉

剛才說“冬眠”是專門指恆溫動物的,那麼變溫動物(魚、兩棲、爬行動物等)冬天蟄伏叫什麼呢?它們冬天來臨之前開始進行蟄伏過冬的狀態叫做“僵冷狀態”。而且就算是恆溫動物也分為很多情況,像棕熊、北極熊這種冬季蟄伏時睡眠不是很深、體溫變化也不會過於離譜的情況不叫冬眠,而是叫做“冬休狀態”,北極熊還會在冬休期間產下幼崽,因為雌性北極熊在冬休之前囤積了大量脂肪可以哺育給後代,而且封閉空間內對幼崽來說也更為安全和舒適。冬休結束後,雌性北極熊的體重會比剛進入冬休時減輕20%。

動物的冬眠行為不是簡單的睡覺而已,而是為了適應環境的無奈之舉

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情況,就是有些中大型食草動物(例如鹿)到冬天會因為食物短缺而自我調節代謝狀態,體溫和心率不會大幅下降,而是能讓它們在白天也能維持相當於夜間休息時的代謝水平,這樣也能夠略微降低能量消耗,這種狀態叫做“靜息狀態”。另外我之前在寫蜂鳥的科普文時提到過,為了防止能量的過度消耗,蜂鳥每天晚上休息時都會讓自己進入蟄伏狀態,心跳從白天的每分鐘千餘次下降到每分鐘50~180次,體溫也從白天的40攝氏度直接下降到18~20攝氏度。即便如此,蜂鳥每天晚上還是會流失10%的體重,第二天醒來要趕快去覓食、補充能量。

動物的冬眠行為不是簡單的睡覺而已,而是為了適應環境的無奈之舉

由於無論是動物的僵冷狀態、冬休狀態還是冬眠狀態(狹義),所表現出來的行為都是大同小異——冬天降低能耗睡大覺,所以在民間也就被統稱為“冬眠”了,這個冬眠是廣義上的冬眠,可以涵蓋上面所有的概念,反正大家叫了這麼久也早都習慣了。現在大家瞭解了關於冬眠的各種型別和叫法,接下來我所說的冬眠也就回歸大家所習慣的稱呼,作為廣義說法來形容所有冬季蟄伏的動物行為,因為蟄伏狀態的目的其實是一樣的,也就是我們接下來要說的——冬眠的意義。

動物的冬眠行為不是簡單的睡覺而已,而是為了適應環境的無奈之舉

動物為什麼要冬眠呢?說起來很簡單啊,大家想想就明白了,因為冬天很冷,食物也會變少,環境比春夏秋季都要更險惡,所以需要一種辦法來應對這種惡劣環境。於是很多動物都演化出了蟄伏機制,掌握了冬眠的本領。但是大家要記住,冬眠這一行為是動物為了渡過難關才演化出來的,先有難關,再有解決辦法。這一現象的成因也容易分析,當初這些動物的祖先可能沒有蟄伏機制,冬天來臨會導致很多個體死亡,而擁有蟄伏能力的少數個體則存活了下來,將控制代謝和體溫、心率的能力遺傳給下一代,能順利活過冬天的個體也就越來越多,逐漸替換了那些不會蟄伏的個體,成為能夠一代一代穩定遺傳的“本能”。

動物的冬眠行為不是簡單的睡覺而已,而是為了適應環境的無奈之舉

其實冬眠只是動物們應對冬天或極端天氣的其中一個辦法,動物們過冬的方式有很多,有的會遷徙,有的會暫時結群生活,有的會躲藏起來等待春天到來,還有的會換上一身厚厚的“冬裝”,硬扛過去。有一點很重要,就是所有這些辦法,都不能完完全全保證動物們成功捱過冬天。舉個例子,候鳥在往溫暖地帶遷徙的過程中,往往會遭遇很多不測——體力不支、氣象災害、迷失方向、猛禽襲擊、人類捕捉等,這一路真的太難了,有至少四分之一的鳥根本無法完成越冬遷徙的任務,路上就交代了。但是沒辦法,該越冬還是要越冬,不然只能面臨凍餓而死的境地。

動物的冬眠行為不是簡單的睡覺而已,而是為了適應環境的無奈之舉

冬眠其實也一樣,它不是動物們自己沒事兒喜歡蟄伏,而是為了適應環境的變化而產生的無奈之舉,不是每次冬眠都能順利醒來。影響動物冬眠成功率的因素也有很多,比如事前囤積的能量和脂肪夠不夠用、選擇的冬眠地點安不安全,而且代謝和體溫、心率降低本來就是非常危險的,也有一個限度,如果今年比往年更冷,那麼動物也很有可能撐不過去,每年死在冬眠狀態中的動物也有很多。而有些冬眠動物已經被開發成了寵物,例如刺蝟、松鼠、蛇、蜥蜴等。如果你不是專業的動物繁育者(因為大部分冬眠動物清醒後隨之而來的就是繁殖期,所以有些爬行動物繁育者會為了刺激雌性動物繁殖而主動採取“冬化”措施),那麼最好不要讓你的寵物進入冬眠,一是冬眠本身很危險,二是你無法確定你有沒有準備足夠的營養和安全的冬眠巢室給它們,所以將溫度一直保持在舒適的限度對它們更好。

動物的冬眠行為不是簡單的睡覺而已,而是為了適應環境的無奈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