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運動員參加《吐槽大會》,到底誰做對了?誰做錯了?

簡評國字號球員參加吐槽大會:

首先宣告,本文為自媒體評論文章,只代表個人意見,無意爭鋒,如有冒昧請指出,或討論或更正。

運動員參加《吐槽大會》,到底誰做對了?誰做錯了?

近年來,可以說十多年來,甚至在更長的時間,國字號大球專案的成績並不理想,引來社會各界的不滿情緒,很多人看在眼裡罵在嘴裡,實則痛在心裡。我相信,不管批評的聲音有多難聽,其本質上是泱泱華夏五千年來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正衝翻被壓迫的姿態,重新站立起來的激昂。

我們的國力早就站在了世界的前列,各項技術的研發和精進也在以令人驚訝的速度有所成就,不斷覺醒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正在野蠻生長。逐漸地,這種勇爭第一,保持第一,萬事第一的心態,遲早要佔據社會的各行各業,基本上,我們最終也會成功。

對於這種偉大的呼喚,我們從來沒有停止過,但放在足球和籃球上討論,我們難覓勝利,也沒有過高階的喜悅感。更多的是虛假的喜悅,自定義的喜悅,甚至是一次次突破底線的認知。

從08年到現在,男籃的狀況也緩步變差,而國足的表現一如既往地突破印象極限,對此越來越多的人失去了耐心。男籃換帥和裡皮被氣到當場辭職時,那些心懷熱忱的人心裡,恐怕只有久久的沉默陪伴了。

運動員參加《吐槽大會》,到底誰做對了?誰做錯了?

當男籃擁有姚明等黃金一代時,球迷們很擔心籃球步入國足的後塵,因為本質上國家隊的身體和技術,完全不足以在世界前列縱橫。真實的問題,要真實看待。這兩支球隊最直觀的問題,其實就是他們的技術、身體、意識的落後。從比賽來看,我們很少看到一些精湛技術的演繹:很少看到足球有日本足球式的配合,也很少看到籃球有歐洲式的細膩。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當一次次細節問題暴露出來時,我們最該思索的,即是我們的“十年功”,放在了哪裡?

失敗成了常事,對於失敗的看法,也將變得不夠嚴肅,逐漸地也就被娛樂化了。無能為力,還不能一笑了之?談自省,恐怕只能是每次減肥前,積極制定下的計劃而已。

足球和籃球的問題,歸結為評論運動員們參加娛樂節目,是省時省力的批評方式,但根本問題不該集中在此。如果不研討對於根本問題的解決辦法,抨擊運動員難免以偏概全,難免忽視主要矛盾,難免培養“背鍋俠”。

運動員參加《吐槽大會》,到底誰做對了?誰做錯了?

擺在中國籃球或者足球面前的問題是,必須徹底深化對於這兩項運動切實可行的改革,精進選拔機制,讓真正有熱愛、有天賦的人出現在舞臺上。

當前的運動員均是當前選拔機制的結果,而他們的表現反映了選拔機制的侷限性。

當然,球員們自然可以在被選中之後,嚴格要求自己,成就自己的榮譽人生,這其中又牽扯到運動員意願、人情世故和上層政策、方式方法的相互關係。這層關係的健康程度,也影響著集體專案最終的成績。

所以,這個產業或者說這個專案,從最上層到中間層,再到球員執行層,對於當今足球籃球的慘淡成績,都有一定的責任。任何環節本可以意識到自己的不足而精進,他們恰好全部沒有選擇精進,這其中一定有必然的原因。

娛樂化的今天,對於榮譽的心態和娛樂的看法,都不該是問題焦點,相反嚴肅問題走向一定的娛樂化,正表明了社會進步帶來的包容性和自信力,是值得提倡的。但在進行這件事時,此等娛樂專案最好具備一定的教育和好的導向意義,有深刻的總結。比如,節目若向人們傳達深刻的自省和思考、堅實的奮鬥之心,或者啟發、激勵相關人員研製對策,比嬉笑怒罵之後無所改變更好。

運動員參加《吐槽大會》,到底誰做對了?誰做錯了?

再者,任何改變都需要時間,不能一蹴而就,也完全不必要為了一個奧運會名額而“苟延殘喘”。不破不立,此時矯枉必須過正,之後才會有深入的反省、自省,良幣驅逐劣幣。

連續的奧運會參加年限紀錄和一代人的運動青春,均是務虛,對提升成績有什麼幫助呢?更像是無奈的吶喊和乞求。任何不被珍惜的當下過程,和不被深思熟慮的未來,都會帶來懲罰,無論是個人還是團體,都不該回避懲罰。

不忘某些恥辱是好事,艱難延續不溫不火的某些記錄,只有被“溫水煮了青蛙”的結局。

所以,我們不該再批評運動員,在這件事上,不僅僅是他們錯了,他們只是更為顯而易見。

將“不敢碰,不敢談”的問題製作成娛樂包袱,反而是一種勇氣,一種進步,這是可貴的。只不過他們很可能成為拋磚引玉的人,不可能親自成為“美玉”了,這也該算作這一代運動員的社會責任感。

運動員參加《吐槽大會》,到底誰做對了?誰做錯了?

當事人是要自省,可一個人、兩個人、三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讓更多的當事人免於更多的自省,則是一個成功工業體系的結果,是值得我們期待的好事。

球迷們大可發表評論,發自肺腑,或者投身體育教育、發展事業,沒有一代人的努力是不行的。球迷們大可發表評論,精進思考,因為評論冰箱是必然的,評論冰箱的具體制造過程是不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