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雲髻鳳釵:說說古代女子的頭飾有多重要?

唐代以前婦女無冠,現在戲臺上用的鳳冠出現得很晚。女子十五而笄,即同男子二十而冠一樣,把頭髮盤到頭頂上用包住,插笄固定,表示從此成人,可以婚配了。所以後代稱女子到了結婚的年齡為“及笄之年”或簡稱“及笄”。

人的頭髮有美好與不美好的差別。古代很重視婦女頭髮的美麗。《陳書·高祖紀》:“張貴妃髮長七尺,鬒黑如漆,其光可鑑(照出人影)。”古代尺短,但七尺也是難得的,因為陳高祖才“身長七尺五寸”。長了一頭又黑又長的頭髮,是一種自然的美,如果長得不理想呢,就用別人的好頭髮裝飾自己。

雲髻鳳釵:說說古代女子的頭飾有多重要?

《左傳·哀公十七年》:“初,公(指衛莊公)自城上見己氏之妻發美,使髠,以為呂姜髢”髢就是假髮。《詩經·鄘風·君子偕老》:“玼兮玼兮,其之翟也。鬒髮如雲,不屑髢也。”(玼:鮮明的樣子。翟:指翟衣,一種用羽毛裝飾的衣服。鬒:黑髮。)用“不屑髢”說明發之濃黑如雲,可見如果稀少發黃就要“髢”,當然這只是貴族的事。古人既要留全發,如果有人生就的禿頂或頭髮脫落,為了要跟受髠刑的犯人區分,同時也為了美觀,當然就更需要假髮。所以揚雄《反離騷》:“資娵娃之珍髢兮,鬻九戎而索賴。”(娵:一說當作須,即閭須;閭須:魏王的美人。娃:吳娃,也指美女。鬻:賣。)這是說買下美女的頭髮到被髮(不需要髢)的地方去求利,是不會達到目的的。這是批評屈原保持著高潔的品行到楚國從政,又想實現自己的理想,是很不現實的。

雲髻鳳釵:說說古代女子的頭飾有多重要?

由此可見,在古代早就有賣美髮的事。《世說新語·賢媛》載,陶侃年輕時家境貧困,有一次,一位朋友在冰雪天帶著很多僕從來投宿,陶家一無所有,無法招待,“侃母湛氏語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為計。’湛頭髮委地,下為二髢,賣得數斛米,斫諸屋柱,悉割半(鋸下柱子的半邊)為薪,剉(鍘斷)諸薦(席子)以為馬草,日夕遂設精食,從者皆無所乏。”賣髢所得足以這樣招待客人,說明古代的髢是相當珍貴的。

婦女的笄簪是很講究的。《周禮》上有天子用“玉笄”的說法(見“弁師”、“追師”)。《西京雜記》:“武帝過李夫人,就取玉簪搔頭,自此宮人搔頭皆用玉,玉價倍貴焉。”後代因此又稱簪為“搔頭”,馮延巳《謁金門》:“鬥雞闌干獨倚,碧玉搔頭斜墜。”笄、簪後來稍稍演變就是釵,釵不過是兩個細尖(很像叉子)的簪罷了。

雲髻鳳釵:說說古代女子的頭飾有多重要?

簪子上不但鑲以珠玉,後來又在簪的根部綴上珠玉垂下來,稱步搖,因為人一動它就搖晃。白居易《長恨歌》:“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當然,以上所說的都是貴婦人的首飾,至於窮苦人,就只能用骨、竹乃至荊條作簪、釵。李山甫《貧女詩》:“平生不識繡衣裳,閒把荊簪益自傷。”王安石《杏花詩》:“野女強(同簪)看亦醜,少教憔悴逐荊釵。”《列女傳》載,後漢梁鴻的妻子“荊釵布裙”,也是因為梁鴻家貧,而且他立志隱居深山,希望妻子是“裘褐之人”。後代以“拙荊”為對人謙稱自己妻子的詞兒,其中“荊”即“荊釵”之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