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他活到112歲高齡,100多歲還出版著作,與他聊天足以讓人開悟

他活到112歲高齡,100多歲還出版著作,與他聊天足以讓人開悟

我第一次見周有光先生,是李行健先生安排的。李行健是周有光的同行,也是語言文字學家,曾任語文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他還是周有光的鄰居,很長一段時間與周有光住同一棟樓裡,周有光住三樓,他住五樓,即使後來搬遷了,但仍在那個小區,與周有光可謂“近在咫尺”。

周有光自打搬到這個位於朝內大街後柺棒衚衕裡的小區後,一直住到去世。小區的門口有人民文學出版社的門市部,所以,我去北京的時候常常去那裡逛逛,對那一帶也算比較熟了。周有光住的這棟六層樓沒有電梯,我前去拜訪時心想,他一直工作到85歲才退休,那他這樣每天上下樓,腿能吃得消嗎?後來,他告訴我,他倒是沒有問題,90歲還在爬樓呢。周有光的獨子周曉平為了更好地照顧他,曾打算把這裡的房子置換到自己家附近,但周有光沒同意,說自己已經住慣這裡了,而且他的一些好朋友也都住在附近。

他活到112歲高齡,100多歲還出版著作,與他聊天足以讓人開悟

周有光家說起來有四個房間,但面積都不大。我坐在他只有9平方米的小小的書房裡,環顧四周,一切都是那麼的簡陋。一張陳舊的小桌子,一個陳舊的小櫃,四個陳舊的小書櫥,坐著的椅子都沒有扶手。但是,我明顯地感到這裡氣場強大。周有光那時109歲,侃侃而談他即將重新修訂出版的《朝聞道集》。這本書是周有光105歲時出版的。我讀後非常震撼,他的思維如此超前,他的視域如此遼夐,思想緊扣這個時代。周有光的氣場,源於他站在人類文明的高度並以世界的眼光來看中國。

與周有光聊天足以讓人開悟。他說自己也沒想到能活那麼長,不過,生命不在於長短,而是要有價值,這價值就是對他人對社會有用、有貢獻。他談笑風生,幽默至極,時常調侃自己,說到好笑之處,自己都會掩嘴而笑,然後用手帕擦擦嘴,再將一顆咽喉含片放進口裡。跟著他大笑時,我才真正體驗到什麼叫睿智、什麼叫豁達。那天,為了讓我聽明白他對人生命週期的認識,他順手在便籤紙上畫圖表做演示,這時,我驀然想起其實他是經濟學家出身,後來才從事語言文字工作的,所以他的思想和表述都非常有邏輯性,甚至可以“建模”。

我錯過了他的110歲生日,但我拿到了他家人特意製作的慶賀壽碗。壽碗通體潔白,上面畫了兩朵帶著枝葉的粉色牡丹,淺淺淡淡的,猶如他的為人和性格,淡泊、清疏、溫和、純淨。

他活到112歲高齡,100多歲還出版著作,與他聊天足以讓人開悟

他活到112歲高齡,100多歲還出版著作,與他聊天足以讓人開悟

周有光是常州人,我母親也是常州人,特別湊巧的是,我在周有光出生的那條伴著運河的青果巷住過一段時日。如今,周有光的老家宅子——始建於明朝的禮和堂已保留了下來。青果巷每年舉辦“字在青果·音而有光”有光拼音文化季,我參加過多場活動,沉浸式地感知周有光與漢語拼音的故事。但我之前卻不知道周有光還是常州吟誦的代表性傳人。常州吟誦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運用常州方言進行吟誦的一種傳統藝術形式,其源上溯先秦時期的吳地吟唱,肇始於戰國時代,經唐宋發展,明清走向繁盛,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傳承歷史,是語言、音樂、詩歌結合最緊密的方式,由此可見周有光研究語言文字並非沒有根基。雖然我沒聽過周有光用常州方言吟誦唐詩、宋詞,但他說話時的常州鄉音讓我倍感親切。

周有光傳承常州吟誦,而他的夫人——才貌雙全的張允和卻對崑曲情有獨鍾,但這沒有絲毫的違和感,他倆留下了許多琴瑟調和的佳話。張允和擔任北京崑曲研習社社長時,非常積極,又是演出,又做研究,還要編輯專刊。周有光也跟著入了社,他說他是不積極的,不過每一次開會從不缺席,他說“我得去陪她”。他倆對家裡的保姆特別好。當時有兩個從農村來的保姆都很年輕,周有光說,她們不學文化太可惜了,要是有了文化,將來可能會改變自己的人生。於是,他和張允和給保姆們制定學習規劃,還親自授課,結果,兩個保姆一個考上了中專,一個考上了大專。兩個小保姆因上學而離開了,他倆都很不捨,可發自內心地為她們高興。

他活到112歲高齡,100多歲還出版著作,與他聊天足以讓人開悟

周有光與張允和夫婦。圖片由唐吉慧提供

張允和是93歲那年去世的,那時周有光雖然很傷心,可還是慢慢地平復了心境。他說,前面的人總要為後來者騰出生存空間,這樣人類才能生生不息,一代一代傳下去。

但身為氣象學家的獨子周曉平於2015年1月遽然離世,這對周有光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了,他根本無法承受。在周有光送給我的《我的人生故事》一書中,他寫了他與張允和還有過一個女兒,名叫周小禾,人家都說他們有一兒一女,是全福夫婦。但小女兒在抗戰時期得了盲腸炎,由於戰爭環境下得不到合理的治療,不幸病逝了——“這是最悲慘的事情”“這是一個打擊”。不料,沒多時,一顆流彈又擊中了周曉平的腹部。幸好住處附近有家空軍醫院,及時地送去搶救,動手術把子彈給取了出來,撿回一條命。這樣的遭遇讓周有光對兒子始終深愛有加。周曉平去世後,誰也不敢把這噩耗告知周有光。平時,周曉平每週都要來看望父親的,因而不見他來,周有光便問保姆,保姆說,他外出開會了。過了一週,依然不見他來,周有光再次問保姆,還說怎麼連電話也不打一個來。周曉平曾患過胃癌,他十分擔心。到了第三週,已沒辦法再瞞下去了,於是,家人和好友商量叫輛救護車等在樓下以防意外,然後再去跟周有光慢慢“滲透”。周有光表現得異常冷靜和理性,他說,你們不用再騙我了,我能扛得住的。

他活到112歲高齡,100多歲還出版著作,與他聊天足以讓人開悟

唐吉慧的收藏品

獨子的離去讓周有光遭受重創,他很快就因胃部出血、肺部感染等住進了醫院。直到當年6月,他的身體才得到恢復。出院時,他對人說“風暴已經過去了”,可事實上,他無法釋懷,常常半夜三更起來,讓保姆扶著他在周曉平住過的屋子裡走過來走過去,這裡撫撫,那裡摸摸,垂淚不止。接著,連白天都這樣,周有光甚至極少說話了。聽到這些訊息,我擔憂不已。

2016年10月,我去北京出差時想上門看望周有光,並帶去我剛出版的《最好的時光》,這本書寫了我和我母親兩個癌症患者攜手度過的四年時光。那天,我走上那幢老舊房子的三樓,正想敲門的時候,忽然猶豫起來,我真的非常害怕驚擾了他。最後,我還是請李行健將書轉交給了他。讓我驚喜的是,他看了我的書後,不僅說這書名起得好,還專門拿著書拍了張照片,權當是為我做“書模”。看著照片,我不禁淚流滿面。三個月後,2017年1月14日,周有光在度過112歲生日的次日,駕鶴西去。那一天,盤桓在我腦子裡的都是他的音容笑貌,還有《朝聞道集》扉頁上的話:“朝聞道,夕死可矣;壯心在,老驥千里;憂天下,仁人奮起。”

他活到112歲高齡,100多歲還出版著作,與他聊天足以讓人開悟

唐吉慧的收藏品

內文圖片除署名外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