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肯揚·馬丁親筆:防守貴在對症下藥,無限換防不宜執迷

在過去的十年間,籃球比賽的風格確實發生了轉變,每一個長期看球的人都能注意到這個事實。

如今,大多數球隊都已經拋棄了各種專事專用的防守體系,轉而採用所謂的“無限換防”。在我本人職業生涯的末期,我就開始看到許多球隊做出這樣的轉變,現在我已不再征戰賽場,而這股風潮也已經在整個聯盟中獲得了長足的延續和發展。

當今許多球隊都喜歡盲目地使用無限換防,這在防守端似乎是個很容易的決定,但這樣的策略是不對的。

別誤解我的話。我在聯盟裡打了15年球,在很多教練手下效力過,有些教練喜歡用換防,也有些不喜歡——但不管換防還是不換防,總是要根據特定的情況來決定的。我們從來不會在比賽開始前就決定面對所有的擋拆時全都採用換防或是都採用擠過掩護來應對。我們對於不同的球員有著不同的策略,而且比賽計劃也要隨著對手和具體情況的發展而相應變化。

就拿克里斯-保羅舉個例吧。

在保羅效力於新奧爾良黃蜂的時候,他和大衛-韋斯特是聯盟中最有威脅的擋拆組合之一。當保羅剛剛躋身聯盟頂級控衛行列時,我還在掘金隊打球,我們每年都要和黃蜂碰上三到四次。針對保羅和韋斯特,我們制定了專門的比賽計劃。

因為我當年的橫移速度可以在外線跟一跟他,不用一味退守,所以我們也會進行換防。大多數時候,負責防守他們兩個的是我和鄧臺-瓊斯,我們兩個一般都是用換防來對付他們。鄧臺比韋斯特要矮小一些,但他能在低位扛一扛,所以一旦韋斯特想去低位坐打鄧臺,他就會拼命抵抗並逼迫他出球。但是我們絕不會讓內內和馬庫斯-坎比在面對保羅的擋拆時換出去,對吧?而如果他們發現自己陷入了同樣的處境,我們也會有各種能夠保護他們的防守體系。

在面對其他隊伍時,我和鄧臺則會視情況而定,有的時候可能就不會採取換防。籃球比賽就該是這樣,要先對具體的情況做出分析,再根據自身的人員和狀態而隨機應變。

而當我觀看當今的球賽時,總體來說,我覺得各隊在防守端的比賽計劃和教練們對於防守的調教效果似乎是不比當年了,一些球員在防守端反而被教出了一身壞毛病。我理解採取換防的原因,但有些換防用得未免有些草率。不過,現在還能用心防守的球隊也有幾支,多倫多猛龍就是一個範例。

我最喜歡猛龍隊的一點就在於,哪怕在失去了科懷-倫納德(此人可能是史上換防能力最強的球員)之後,他們去年仍然打出了聯盟頂級的防守。在猛龍那裡,防守不是球員個人的事情——尼克-納斯和他的教練組有自己的防守原則,他們會視狀態和處境而對不同的對手採取不同的防守策略,並且切換自如——他們有時會守聯防,有時會守盯人,聯防陣型有時是1-2-2,有時是2-3……這才是球隊該有的樣子。

當然了,猛龍本賽季的成績是比較慘,但這也是籃球比賽的一部分。在過去幾年裡,他們一直穩定地處於聯盟頂級球隊的行列之中,這並不是巧合。

回想2019年總決賽期間,猛龍曾針對斯蒂芬-庫裡設計了“一盯四聯”的防守策略。這一招讓所有人都始料不及,也因此而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當比賽中有像猛龍這樣的球隊,以及如倫納德、保羅-喬治和克萊-湯普森等在防守端有著全能身手的球員時,它才是我最喜歡看的樣子,因為如果你看五場關於他們的比賽,就會發現他們的策略有多麼豐富多變。倫納德在對陣某些對手時會選擇擠過掩護,而在對陣另一些對手時,他和喬治可能就會換防。我當初也是這麼被教出來的,這是籃球比賽正確的開啟方式。

如果說到另一個極端的話,我們可以拿邁克-德安東尼執教的火箭隊來當例子。在我們的回憶中,他們正是喜歡採用無限換防的最大典型之一。幾年來,這樣的風氣在聯盟的大部分球隊中似乎都有傳播。但是這些傢伙終有一天會發現,在面對任何對手時都選擇無腦換防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在防守端,球隊的每一個人都是要相互溝通的。如果一個人沒防住對手,整個球隊都可以幫他彌補。也正因為這一點,將內線的大個子統統都換防到更矮小、更快的後衛面前不該是做好防守的正確姿勢。現在的球隊愛換防主要是因為大家都迷戀三分球,各隊攻擊籃下和中距離的次數都在減少。但等到最後,很多教練會發現他們手裡根本沒有那種光靠三分球就能帶隊贏球的投手。如果他有一個速度夠快、能夠在換防後錯位攻擊大個子的後衛,那麼大家就能看到破局的曙光了。

不過,我們還在等等這樣一個人的出現。

作為一支大多數賽季都能取得聯盟中上乘戰績的球隊來說,爵士可以說是相當的低調和沒熱度了。他們有個很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雖然他們很強,但是你在和他們比賽的時候卻會覺得出手投籃沒那麼困難。而這一點與防守的策略是有關係的。

魯迪-戈貝爾是爵士的防守大閘,但他在防擋拆的時候基本都是退守的策略。有些時候,他會在向內退防的過程中被迫採取換防,而這就會導致場上形成一些爵士不希望看到的防守對位。即便他們在這個賽季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戈貝爾被獨自拉到外線迎擊“小快靈”對手的狀況仍然時有發生。

雖然他往外換的效果到目前為止也還算不錯,但這並不意味著這樣的方法就是最好的。而且如果是在季後賽中面對太陽這樣的球隊時,這樣的策略或許並不會帶來勝利。

不論你從哪個角度看問題,就策略的層面而言,讓戈貝爾這樣的巨人獨自去追逐保羅、斯蒂芬-庫裡或者達米安-利拉德的做法可能不會在一個長達七場的系列賽裡一直奏效到底。

我在NBA聯盟裡打了15年了,學到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籃球是取決於對位的遊戲”。這也是為什麼每當我看到一支又一支的球隊隨意地向他們的對手祭出無限換防時,都不禁會搖頭嘆息的原因所在。不是所有的球員都能玩得轉換防的,而一旦出現換防後,各隊也需要弄明白如何抓住換防的弱點。

猛龍、雄鹿和湖人這樣的球隊是能夠做到博採眾長,並在對手面前靈活運用各種防守策略的。如今湖人在勒布朗和戴維斯的情況下有點力不從心,但即便有這兩人坐鎮,湖人的防守套路也很難預測。另外與他們類似的案例還有熱火,而且我認為湖人和熱火能在去年的總決賽中會師並不是那麼令人意外的事情。

說到底,無論我們如何將球員與球員加以比較,每一個運動員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總是在談論著球員在進攻端的個人天賦,但防守端的比賽內容同樣值得一提。球員們在攻防兩端的天分和能力都值得我們去思考。

我相信,聯盟裡的其他球隊最終也會明白這一點,並最終探索出符合實際的防守體系,而非一味地無限換防。

未來的籃球比賽會再一次改變,而等到那個時候,我應該就能看到我所喜歡的變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