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中藥也有不良反應,你知道嗎?

原標題:中藥也有不良反應,你知道嗎? 來源:上觀新聞

很多人認為中藥是純天然的,具有“生病時治癒,無病時保健”的作用,沒有不良反應。然而,隨著中藥的廣泛使用,被發現的不良反應也越來越多,最常見的是過敏反應和毒性反應。關於中藥的不良反應,小編帶您瞭解一下以下這些知識:

靜脈注射產生的不良反應多

根據很多臨床資料,靜脈注射產生的不良反應多。中藥大多源自天然動植物、礦物,其產地、環境和炮製技術對藥物質量影響都很大。此外,中藥裡的大分子物質也會與人類血清蛋白產生反應。很多患者的病情並不嚴重,為了疾病快速好轉,要求輸液,殊不知這樣做會給身體帶來極大的風險。有些藥物改變給藥途徑也會引起不良反應,比如金銀花、黃芩的口服制劑和外用製劑都是很安全的,但製備成雙黃連注射液後,產生的不良反應卻很常見。

不良反應的發生時間

不同的藥物、個體、臨床用途、服用劑量所導致不良反應的發生時間都不同。因此,我們在用藥期間應該密切關注自己的情況,注意治療過程中的藥物反應。當有不適症狀出現時,需要立即停藥,大部分不良反應無需處理,症狀會消失;而有些不良反應比較嚴重,需要立即就醫。

不良反應的臨床表現和症狀

多數不良反應為過敏,表現為面板瘙癢、皮疹、發熱、過敏性休克,其中,過敏性休克可能會危及生命。發熱是藥物引起身體產生熱原反應而出現的症狀,因為中藥裡除了一些無機物外,還有很多蛋白質、多肽、多糖等大分子物質,這些物質可能使機體產生抗體,從而引起發熱。

產生不良反應的相關因素

藥物因素

中藥的標準化處理可以提高治療效果,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特別是一些含有毒性成分的藥物,在使用前必須經過標準化處理。比如,中藥湯劑應特別注重容器的選擇、加熱強度、添加藥材的順序等,正確的煎煮方法可以降低藥物的毒性。

年齡因素

兒童免疫功能相對較低,對藥物敏感性較強;肝臟和腎臟發育不完全,藥物在體內的清除能力較差,因此容易發生不良反應。而老年患者身體機能逐漸減退,藥物容易蓄積在體內,部分患者多病共存,需要多種藥物聯合使用,同樣容易導致不良反應。因此,老年人和兒童在用藥過程中,家屬應多加註意。

個體差異

有些人對藥物特別敏感,很小的劑量就會產生很強的療效;而有些人對藥物敏感度卻很低,必須使用很大的劑量才能產生藥效。還有一種情況是個人特質,比如,有人在服用正常劑量的板藍根糖漿後出現了溶血反應,這與先天性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的缺失有關。

長期服藥

長期服用代謝較慢的藥物,可能會導致藥物在體內蓄積併產生毒性。據報道,英國兩名女性患者服用中醫茶治療溼疹,分別在2年和6年後出現腎衰竭。有些中藥的不良反應除了直接損害腎臟外,還與長期使用後導致的藥物蓄積有關。部分慢病患者對藥物耐受性和代謝能力均有所下降,這樣的病理狀態也是引起不良反應的因素之一。

中西藥聯合

“中西藥結合療效好”這句廣告詞,大家一定都熟記於心,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中西藥結合有些情況下確實能夠提高療效。然而,中藥和西藥的組合是一個複雜的問題,特別是中西藥的相互作用,有時會導致不可預知的不良反應。

雖然中藥是天然的,但使用不當還是很容易導致不良反應的發生。我們要改變“中藥安全無毒”的觀念,遵守“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靜脈”的原則,在使用過程中關注有無不良反應的發生,一旦出現不適及時就醫。

資料:中山青浦分院

編輯:胡小凡

中藥也有不良反應,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