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跳水選手頻頻失誤,為什麼三米板跳水更容易“炸魚”?

有望參加“砸水花專案”的壹讀君 | 寧七

今年奧運會的三米板跳水專案,“炸魚現場”屬實有點多。光熱搜就上了好幾個:

跳水選手頻頻失誤,為什麼三米板跳水更容易“炸魚”?

圖源:微博截圖

菲律賓隊歷來是炸魚界的“扛把子”自不必說,我們來重溫一下這個“經典動作”:

跳水選手頻頻失誤,為什麼三米板跳水更容易“炸魚”?

當然菲律賓選手的訓練條件確實艱苦,選手實力有限,出現失誤也是情有可原。

但在今年奧運會上,一些有著良好訓練條件的運動員也頻繁失誤。比如韓國選手金永南在預賽中的第六跳,挑戰難度係數3。8的109C,第一次走板失敗中途返回,第二次走板起跳後在空中“撲騰”了一下然後絕望入水,拿了0分。

跳水選手頻頻失誤,為什麼三米板跳水更容易“炸魚”?

加拿大選手塞德里克·福法納第四跳,直接以背部朝下的姿勢,把自己拍進了水池裡,也拿了0分。

跳水選手頻頻失誤,為什麼三米板跳水更容易“炸魚”?

而在女子三米板跳水預賽中,墨西哥選手也出現重大失誤,未展示動作,直接“自暴自棄”式滑入水池:

跳水選手頻頻失誤,為什麼三米板跳水更容易“炸魚”?

如果說跳水新人的奧運參賽經驗少,心態緊張導致失誤也是有可能。但就連跳水名將,在預賽中也未能倖免一“炸”。

德國隊老將帕特里克·豪斯丁,上屆奧運會三米板銅牌得主,但在今年東京奧運會雙人三米板剛拿到銅牌,就在男子三米板預賽中兩次出現0分,無緣半決賽。

跳水選手頻頻失誤,為什麼三米板跳水更容易“炸魚”?

三米板預賽的參賽運動員多,各國選手水平參差不齊,所以出現頻繁失誤不算奇怪,但進了半決賽,依然難逃“炸魚”魔咒:

哥倫比亞一選手在男子三米板跳水半決賽中出現重大失誤,幾乎是整個人橫著躺進水中,這一跳水得到了19。25的全場最低評分。

跳水選手頻頻失誤,為什麼三米板跳水更容易“炸魚”?

女子跳水三米板半決賽的比賽中,日本女選手三上紗也可在第三輪動作中也出現重大失誤,幾乎“躺平”入水。

跳水選手頻頻失誤,為什麼三米板跳水更容易“炸魚”?

別管是新銳還是名將,在三米板專案都連遭“滑倒”,這三米板跳水究竟有多難啊?

跳水很難,三米板更難

要了解三米板的技術難度,還得先從瞭解“跳水”開始:

跳水比賽分為跳臺跳水和跳板跳水:

跳臺跳水是指運動員在堅硬的、沒有彈性的跳臺上進行跳水。跳臺距離水面的高度為 5 米、7。5 米和 10 米;

跳板跳水是指運動員在一端固定,另一端有彈性的跳板上進行跳水,跳板距離水面的高度規定為 1 米和 3 米。

在奧運會的跳水比賽中,分男、女十米跳臺跳水和男、女三米跳板跳水四個專案,並分成雙人和單人進行比賽,全世界的頂尖選手在此專案一共角逐8塊金牌。

跳水選手頻頻失誤,為什麼三米板跳水更容易“炸魚”?

跳板 | 圖源:圖蟲創意

相較於十米跳臺,三米板距離水面較跳臺距水面的高度小得多,運動員需要利用跳板的反彈力完成動作,對運動員的走板起跳技術要求更高。

從動作完成時間上來說,如果運動員在十米臺起跳有微小失誤,展開空中動作時還有機會對入水姿勢進行微小調整。

但三米跳板的空中動作時間一般只有1。6-1。7秒,

運動員如果在走板或者起跳階段出現失誤,根本來不及在空中調整姿勢,就會直接“摔”進水池。

跳水選手頻頻失誤,為什麼三米板跳水更容易“炸魚”?

從對運動員的要求來說,相比於穩定的跳臺,跳板選手需要在跳板彈起自己的同時,透過自身協調性來調整自己的身體以及位置才能完成動作,

對運動員身體協調性有更高的要求。

從動作難度係數中,也能看出三米板和十米臺的難度差別。

動作難度係數是表明運動員完成動作的難易程度。

國際跳水競賽規則為每一個跳水動作確定了相應的難度係數,它根據動作組別、競賽專案(跳板、跳臺)、器械高度、動作姿勢和翻騰轉體的週數等方面的差異來確定其數值。

難度係數有怎樣的一般規律呢?

在翻騰週數一週半以上的動作中,

跳水器材距離水面的高度越低,相應的難度係數就越高。

再考慮到跳板和跳臺的技術差別,

同樣的動作,三米板的難度係數要高於十米臺。

跳水選手頻頻失誤,為什麼三米板跳水更容易“炸魚”?

跳水選手頻頻失誤,為什麼三米板跳水更容易“炸魚”?

同樣105A動作,十米跳臺難度為2。7,三米板的難度為2。8

三米板需要“人板合一”

差一點點都合不上

三米跳板的難點,在於

“人與板的關係”

國際泳聯副主席周繼紅在擔任游泳隊領隊時曾說過:

跳板本身就是一個技術性非常強的專案,與跳臺完全不一樣。跳臺是“死”的,選手可以自己控制,正常發揮水平;跳板則是“活”的,人和板必須緊密合作,才能有好的發揮。

每一個成功的三米板跳水動作,都需要“人板合一”。如何能達到這個境界呢?那講究可就太多了。

首先,選擇合適的“板支點”至關重要。

“支點”的選擇又與運動員體重、蹬板力量等因素息息相關。曾有學者做過研究,在距板尖5釐米處給跳板施加不同載荷,研究在不同板支點下板尖下降量的變化情況。

跳水選手頻頻失誤,為什麼三米板跳水更容易“炸魚”?

圖源:參考文獻[4]

跳板支點由1-9組成,以數字5為基點,數字越小,板的下沉越小,反彈的速度越快;數字越大的,下沉幅度越大,反彈速度越慢。

對於跳板運動員來說,要考慮到自己的蹬板力量、體重等因素

反覆除錯板支點

。當運動員覺得跳板的軟硬度符合自己的起板感覺,才能合上板的節奏,最大限度地發揮出運動員的力量。

其次,

“人板合一”需要將人體的重心調整到與跳板運動的速度在垂直方向上相一致。

曾有學者從力學的角度,對跳水運動中人與跳板的關係進行分析。在其研究中認為:

人板真正意義上的耦合應該是人的質量與板的質量變成一個整體來運動,這個時候的頻率是人板耦合的頻率,這個時間段應該是人體的重心與足著板端的板運動的速度在垂直方向上相一致。

跳水選手頻頻失誤,為什麼三米板跳水更容易“炸魚”?

圖源:參考文獻[6]

三米板跳水的難,從上板的一刻就開始了。

運動員們從走板、找支點、起跳到在空中開啟動作、最後入水都不能有一點偏差,因為短短几秒鐘時間根本沒有除錯的餘量,稍有差池就只能體驗“自由落體”的感覺。

在競技體育賽場上,失誤本就常見。更何況是奧運會這樣規模的賽事,運動員們頂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難免出現失誤,發揮不出真實的水平。

不過,能從各自國家的眾多選手中脫穎而出,站上奧運會賽場三米板賽場,本身就已經是一種實力的體現了。

跳水選手頻頻失誤,為什麼三米板跳水更容易“炸魚”?

講究“人-板合一”的三米板跳水,更是個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精細專案。既要求運動員平時經受科學的訓練以形成肌肉記憶,又要求臨場發揮時找到良好的“合板”感。

在本屆東京奧運會上,中國的奧運健兒斬獲了男子雙人三米板、女子雙人三米板的金牌,包攬了男子、女子單人三米板跳水的金銀牌。

跳水選手頻頻失誤,為什麼三米板跳水更容易“炸魚”?

還能說啥呢,這是真的牛!

參考文獻

[1]徐潔。跳水運動基本技術訓練方法的探討[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02):49-50。

[2]郭珊。跳水運動員走板階段動作技術特點的分析及啟示[J]。內江科技,2016,37(02):124-125。

[3]陳莉。淺談跳水走板階段動作的技術要點[J]。游泳,2011(06):52-53。

[4]劉衛國,陳曉光,劉卉。走板跳水主動緩衝的生物力學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33(01):48-50。

[5]劉衛國,陳曉光,劉卉,劉學貞。優秀男子跳水運動員走板節奏的運動學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31(12):1655-1657。

[6]錢競光,宋雅偉,葉強,蘇楊,李勇。跳水運動員走板起跳過程中人板耦合的力學分析[J]。醫用生物力學,2008(03):216-222。

[7]高芳。淺議跳水中的力學原理[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8,47(10):48-49。

[8]曹春梅,季林紅,王子羲,陳大融。跳板跳水起跳動作時的人板協調關係[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02):207-210。

特別宣告: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新浪網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作品發表後的30日內與新浪網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