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趙伯魯到底老實不老實,如果看看趙襄子後來的決定,也就知道了!

趙伯魯到底老實不老實,如果看看趙襄子後來的決定,也就知道了!

老實人在很多時代裡都過得不好,不是因為老實人不能幹,只是因為老實人沒有那麼多陰謀詭計,也不願意有害人之心。

老實人大多善良,也因之於此,老實人大多是舊禮的堅守者,卻又懂得忍耐和避讓。比如趙氏的趙伯魯,雖是趙鞅嫡子,應該名正言順的繼承宗族之位,卻因為沒有透過趙鞅的測試,而被趙襄子奪了位置。

這場權力過度是比較順利的,可能也是因為趙伯魯隱忍,沒有暗地裡對趙襄子採取制約措施,而且更多的是帶領家族力量忠於趙襄子,這才讓趙襄子能夠順理成章的統帥趙氏家族。這可能也讓趙襄子極為感慨,後來要把家族位置還給趙伯魯的後人。

那個時代裡,趙襄子絕對算不得老實人,趙襄子絕對是個狠人。後來與韓魏聯盟反攻圍困趙國重城的智伯,就被趙襄子派人說服韓魏臨陣倒戈,反過來攻打智伯,智伯因此而全軍被殲滅,智伯也因此而慘死。即便如此,趙襄子還把智伯的頭顱挖空了,拿來當酒器,可見是相當殘忍的人物。

趙伯魯到底老實不老實,如果看看趙襄子後來的決定,也就知道了!

當然智伯也不是什麼老實人,也是狠毒和有野心的,攻打趙國重城晉陽的目的,本來就是要徹底殲滅趙氏宗族,擴張智伯家族的疆域。智伯手底下也有很多夠狠的人物,比如豫讓,為了給智伯報仇,要暗殺趙襄子,就是劃爛了自己的臉,吞石碳搞啞了自己的喉嚨,這種人物也是不簡單的。當然總的說來,豫讓還是老實人,那句“士為知己者死”說的就是豫讓。

豫讓這樣的人,具有上古時代名士氣質,就是要忠於君,要為自己的君赴湯蹈火在所不辭,這是一種對信仰的堅守,是對西周以來禮制的絕對信奉。事實上說,豫讓這樣的人在春秋戰國其實也是不多的,正因為其稀少而可貴,所以才為史官們所推崇,納入正史加以記載。知是跟豫讓這樣相似的人,比如聶政、荊軻等等,最終的結局大多不好。

當然,豫讓這樣老實的人下場不好,但也有趙伯魯這樣的人,懂得忍讓最後能夠在亂世之中安然度過。智伯這樣不老實的人下場不好,而趙襄子不老實,而他的結局似乎還算不錯。縱觀史書中那些所謂成功人士,就比如趙襄子,如果他也有豫讓這般的性格,那麼他會不會有更好的結局呢?這個已經沒有辦法來應證了,但是可以知道的是,趙襄子是從來就懂得陰謀的人物,趙襄子本來也不簡單。

當年趙簡子為選擇更好的人來掌舵趙氏宗族,可謂是用心良苦,多年之間想了很多辦法來考驗兒子們,其間的過程不重要,重要的是最終的結局都是趙襄子勝出。其中最為後世所稱讚的,就是趙襄子很有遠謀。那麼,我們來看看趙襄子的遠謀是什麼呢?

趙伯魯到底老實不老實,如果看看趙襄子後來的決定,也就知道了!

趙簡子給兒子們出了個題目,說是自己在趙家封地的北部山中,隱藏了一個寶物。趙簡子要讓兒子們到山中去找尋這個寶物,作為誰能成為趙氏宗主的終極命題。至於趙簡子到底有沒有放置奇珍異寶,這個也不重要,重要的還是其他兒子們,包括嫡長子趙伯魯,也都認為君父在山中一定藏了很重要的東西,老實地找了很久也沒有找到。至於趙襄子,當然也沒有找到。那麼,他們如何回覆君父呢?

包括嫡長子趙伯魯在內的公子們,當然只能垂頭喪氣地回覆父親自己沒有找到寶物。但趙襄子就不同了,他看到的卻不是寶物,而是站在北部山丘頂上看到的東西,那東西對趙氏而言才是更為珍貴的寶貝。這個寶貝就是代國。

韓趙魏三家獨立發展而後,都在致力於開疆拓土,此時畢竟還有晉國國君的隱形制約,三家權卿還不敢過於放縱,表面上還是要認同晉國國君,背地裡就私自發展軍力,對外擴張勢力。趙氏南方與西方都大致與魏國相鄰,同時南方和東方也和韓國有所交界,至於再往東再往北,則是齊國、燕國乃至戎狄部族的疆域,趙氏不能名正言順的與韓魏開戰,也不能與齊燕開戰,那麼就只能向北發展,向北所要遭遇最多的,當然就是戎狄部族。而跨越北部山丘,正好就一片開闊的土地,這裡的土地既成為趙氏的屏障,但如果這裡的土地被戎狄所侵佔,對趙氏則極為不利,所以趙氏拿下這片土地,符合長遠趙氏家族長遠利益。而這裡的土地,即為代國。

趙伯魯到底老實不老實,如果看看趙襄子後來的決定,也就知道了!

因此趙襄子在山中沒有發現珍寶,便是回覆趙簡子自己發現的珍寶,即為代國。這即讓趙簡子認為這個兒子具有深謀遠慮,更是具有戰略思維,於是最終選擇了趙襄子成為趙氏宗主,而趙伯魯呢,則取得了另外一塊小小的封地安居樂業去了。而且,這件事情,還有後來的發展,趙襄子後來把自己的姐姐嫁給了代國國君,借宴請之機暗殺了代國國君,趁機帶兵攻滅代國,如此深謀遠慮可謂可怕。所以趙襄子如果是老實人,是不可能違背周禮去攻打天子分封的諸侯國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