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曾國藩:做人,三分精明,七分厚道

做人,

三分精明,是做人修心的最高境界。

做人,七分厚道,是為人待人的真誠之本。

1

算計不如讓利

曾國藩和左宗棠都是晚清時期的名臣,兩個人卻有一個很大的區別:讓利。

曾國藩主張:

“凡事不可占人半點便宜。不可輕取人財”

與別人同做一件事時,絕對不會獨佔利益,總是會把好處讓給別人。

曾國藩的手下都十分願意與他共事,因為與他一起做事,不用擔心會受到打壓,盡心盡力的做好自己的事情之後,只會有比預想中更多的獎勵。

所以曾國藩的手下,都是要錢有錢,要地位有地位。

而相比之下,左宗棠就沒有這麼大氣了,在賞賜和官職上很小氣。

所以到最後真正有才能的人並沒有留下多少。

曾國藩說:

心存濟物。

就是說寬容大度,多為別人著想。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把自己的小算盤收起來,真誠的去幫助別人,讓利給別人,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才會有人幫助你。

曾國藩:做人,三分精明,七分厚道

2

精明不如厚道

李嘉誠曾告誡自己的兒子:與別人合作時,假如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們李家只拿六分。

小勝靠智,大勝靠德

,厚積薄發,氣勢如虹。厚道的人,人生的路總是又寬又長。

厚道的人,總能夠得到別人的尊重和信任

“功不獨居,過不推諉”

和厚道的人相處,總是能夠十分的放心,因為他們會主動承擔自己的責任,十分的真誠,不會人前一套,人後一套的出賣你。“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厚道的人總是一步一個腳印,紮紮實實的走好腳下的每一步。

曾國藩堅持寫讀書日記寫了幾十年,從不降低對自己的要求。

厚道的人總是能夠下苦功夫,提升自己。

但有很多人不積累經驗,沒有真材實料,卻時常尋找那些簡單的方法,為自己謀利,這樣的做法遲早會使自己遭受災禍。

老子說:

“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

堂堂正正的君子總是持守質樸醇厚之道,不實行虛華無用之禮。

曾國藩帶兵打仗就十分喜歡使用圍困之術,一步步的逼近敵人,使損失最小。

春秋時期,越國發生了一個案件,大臣們一半主張定罪,另一半主張不定罪。

越王便去請教範蠡,范蠡說我家有兩塊玉璧,從正面看時大小和品質都是一樣的,但是看側面區別就顯現出來了,其中的一塊比另一塊厚了一倍,所以也比它貴一倍。

人也是一樣,

做人,還是要厚道一點才好。

可獎勵可不獎勵的就獎勵;可定罪可不定罪的就不定罪。

越王聽後決定很有道理,決定這一案件不定罪,國人知道後,都稱讚國君仁慈寬厚。

做人要厚道,就是心存善良,就是心向美好,少栽刺,多栽花,少結怨,多結緣。

曾國藩:做人,三分精明,七分厚道

3

計較不如坦誠

把事情擺在明處,坦誠相待,把事情說開,比在背後打算盤好得多。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把事情悶在心裡,會消耗許多精力。正如中醫所說:

憂思傷脾。

能夠就事論事,不把事情搞到一團糟的人、關係搞到令人絕望的人往往更受歡迎。

曾國藩和左宗棠兩個人對於政治的看法是不同的。

不論是私下的書信,還是朝上的奏章,兩人都爭論過很多次。

但兩個人從來不會勾心鬥角。曾國藩十分的肯定左宗棠的能力;左宗棠也對自己的兒子說,兩人並沒有什麼私人恩怨,只是政見不同罷了。

就事論事,做人坦蕩,更容易獲得真正的友誼。

路寬不如心寬, 命好不如心好。

人生事情那麼多,與其處處計較,不如坦誠以待。隨喜轉發,功德無量!

日行一善共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