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信命?不信命?看看了凡先生的《了凡四訓》找尋答案

文|慕亭衣

導讀:袁了凡,本名袁黃,字慶遠,又字坤儀、儀甫,號學海,後改號為了凡,後人便以“了凡”來稱呼他。

袁了凡是明朝重要的思想家,他所著的《了凡四訓》歷數百年經久不衰,受到各界人士的傳誦,被譽為“東方第一勵志奇書”。

袁了凡及其《了凡四訓》對提高人們的道德素質、改造社會產生了重大影響。在宗教界,在日、韓、美、澳以及東南亞等地,袁了凡享有極高的聲譽,目前有幾十個專門的研究機構。

信命?不信命?看看了凡先生的《了凡四訓》找尋答案

了凡先生棄學業從醫,扛起養家的責任,繼承父親的遺志

和每一個人一樣,都有一個夢想,而袁了凡先生的夢想就是讀書、參加科舉考試、求取功名、走上仕途。夢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在袁了凡先生很小時,他的父親就過世了。

從此,了凡先生和母親相依為命,可讀書考取功名是需要錢的,可也要生活,怎麼辦?沒有了經濟來源。於是,母親要求了凡放棄學業改行學醫。

信命?不信命?看看了凡先生的《了凡四訓》找尋答案

在了凡先生的母親看來,學醫有三個好處:

第一,養生。這裡的養生指的是養家餬口,無論在什麼時候,吃飯還是人們生活中的頭等事。父親走後,家裡唯一一個男丁,自然要扛起賺錢養家的責任,而學醫恰好是一條出路。

第二,濟人。就是幫助別人。一個人有了傷病,最需要的就是醫生的幫助。“懸壺濟世”就是這個道理,把別人的傷病治好,還病人一個健康的身體,這就是醫生濟世的途徑。

那麼這裡會有人發出疑問,考中科舉走進仕途不也是可以幫助人嗎?可你要知道,仕途這條路不容易走,明朝的科舉制度層次結構森嚴,選拔制度非常嚴格。讀書人要經過多年的刻苦讀書,透過層層篩選,從平民到童生,從童生到舉人,再考取進士,最終高中狀元,獲得入仕資格。

考取成功的機率低,無數讀書人為之耗盡一生心血。相比較而言,學醫是養家餬口最有效的途徑。

信命?不信命?看看了凡先生的《了凡四訓》找尋答案

第三,學醫是了凡父親的夙心。也就是子承父業。了凡先生的父親其實就是一名醫生,他自然希望兒子能夠繼承他的事業,將自己的醫術傳揚下去,光宗耀祖。

了凡先生是個孝子,聽從母親的安排,打算去學醫,其次他也認為母親說得有道理。

百善孝為先,了凡先生的孝順和善良,也為他後來的奇遇埋下了伏筆。

慈雲寺遇貴人,再次走上科舉之路

其實放棄自己的理想,去走另外一條路,對普通人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活在世上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立思想,都有自己要走的路。了凡先生也一樣,雖然決定去學醫,可這心裡一直對學業念念不忘。帶著糾結的心情來到了慈雲寺。

走著走著,了凡先生遇到一位老者,“修髯偉貌,飄飄若仙”,這樣的樣貌引起了了凡先生的注意。古人一般認為偉人或者奇異有才的人,長相都是異於常人的。眼前這位老者正是給了了凡先生儀態不凡的印象,油然而生出了敬畏之情。

信命?不信命?看看了凡先生的《了凡四訓》找尋答案

了凡先生見到這位老者之後,連忙“敬禮之”,在他畢恭畢敬地行完禮之後,老者說了一番讓他震驚的話。

“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進學,何不讀書?”意思就是說你命中註定是官場裡的人,仕途發達,官運亨通,如果參加考試,明年就能考取秀才,你有這樣的官運,怎麼不去讀書考科舉呢?

了凡先生和這位老者是第一次見面,但老者卻一下子就看出了了凡先生沒有參加科舉的事。了凡先生心裡一直對科舉念念不忘,聽了老者的話也是震驚,他把自己母親要自己放棄科舉去學醫的事告訴了老者,還詢問了老者的來歷。

原來這個老者姓孔,是雲南人。孔老先生說自己得到了宋朝邵雍先生《皇極數》的真傳,透過對《皇極數》的研究發現,這個《皇極數》註定要傳授給了凡先生,因此才有了他們的這次相遇。

信命?不信命?看看了凡先生的《了凡四訓》找尋答案

孝順的了凡先生對於孔老先生要把《皇極數》傳授給自己的事做不了主,他把孔老先生帶回家去見自己的母親,詢問母親的意思。當然了,了凡先生把孔老先生帶回家見母親也不止這一件事,還有就是擔心長時間參加科舉考不上,耽誤了賺錢養家,但現在孔老現在說他第二年就能考中,但擔心母親不同意,於是就想請孔老先生借這個機會說服自己的母親。

了凡先生把在慈雲寺經歷的事告訴了母親,可母親半信半疑,畢竟很多江湖術士都擅長這一套,能夠察言觀色,猜測出一個人的心理活動,再說些故弄玄虛的話。

看到自己兒子是被孔老先生的一番話給鼓舞起對科舉的信心,母親為了證實孔老先生的預言是否準確,說出了大大小小的事情,孔老先生都算對了。

參加科舉是兒子的心願,況且孔老先生對了凡說的話都是可信的,了凡先生的母親也不再強迫他去學醫了。

信命?還是不信命?

走上了科舉之路,肯定是要為考試的那一天做準備的,於是了凡先生找他的表哥商量怎麼進私塾讀書的事情。了凡先生的表哥受了了凡先生的請求,準備讓了凡到沈友夫家裡的學館讀書。沈家的教書先生是了凡先生的表哥的好朋友鬱海谷先生。就這樣,了凡先生成功地走進了學堂,拜了鬱海谷先生為師。

放榜那天,了凡先生髮現自己的成績和名次與孔老先生預測的一模一樣,了凡先生很是震驚。其實當時聽到了孔老先生的預言後,了凡先生沒有全信,而是把孔老先生的預言當成自己重新追夢的藉口,和說服自己母親讓自己重新參加科舉的理由罷了。

信命?不信命?看看了凡先生的《了凡四訓》找尋答案

了凡先生恐慌,面對這次事,了凡先生決定找孔老先生算一算自己的未來。算他以後的生死禍福,仕途上哪一年出貢被任命為縣長,哪一年適合卸任歸隱,生死之期以及後代子嗣都推算出來告訴他。

由於孔老先生之前的預言應驗了,這次了凡先生十分恭敬地記下來,記下來作什麼?其實這裡可以感受到了凡先生之前是不信命的,他認為命可以改的,他想賭一賭孔老先生算的是不是都對。

信命?不信命?看看了凡先生的《了凡四訓》找尋答案

那麼這樣測算完之後的結果又是什麼呢?結果就是在之後了凡先生每次做一件什麼事情之後都會把結果與孔老先生的預測相對比都與孔老先生所預測的結果相同。

慢慢地,在了凡先生的心裡面生出了一種宿命論的思想,這種思想讓了凡陷入了困頓。

難道人間發生的每一件事都是註定的,一切都是上天預先安排,生老病死、貧賤富貴都無法依靠自身力量改變的嗎?

既然如此,一個人的努力是沒有用的嗎?了凡先生陷入了這樣的困擾中,你是否也會有這樣的困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