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鵬華基金成長價值團隊:當成長遇見均衡價值,會產生什麼火花?

導讀:

在去年底的時候,我們曾經寫過一篇爆款文:

《鵬華基金梁浩團隊:

為什麼外界看不懂我們的前十大重倉?

,這一篇文章也在全平臺獲得了10萬+的閱讀量。

作為鵬華基金兩大王牌之一的梁浩,是一名具有鮮明成長股風格的基金經理,他不僅管理規模超過300億,同時也帶領一隻成長價值兼具的投資團隊,團隊中每一位基金經理都有自己的獨特風格,也都

融合了成長價值並重的理念。

透過和梁浩團隊多位基金經理的深度溝通,我們發現他們或多或少都帶有成長股投資的“成色”,在他們眼中,沒有成長的價值,並不是真正的成長。而當兩種風格的基金經理融合在一起後,又能開啟彼此的投資視野,形成1+1>2的結果。曾經有一位投資大佬和我說過,“視野”是投資中最關鍵的因素,同樣的機會如果我們都看到,或許都會投,但通常你看到了,我沒有看到,就會錯過。

作為最瞭解基金經理的“外部觀察家”,我們看到梁浩團隊以基金經理團隊作戰的模式,不斷實現投資體系的精進,也看到了他們深度的產業鏈研究模式,特別是對未來潛在機會的深度挖掘。比如說在過去2年,梁浩團隊已經花了很多精力研究汽車智慧化,雖然A股市場並沒有非常明確的投資標的。今天,我們再次和大家深入挖掘,以團隊模式運作的梁浩成長價值天團。

從一個人到一群人:團隊作戰帶來的體系精進

幾年前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複利的根源:時間進化論》,複利對應的是“時間槓桿”,時間越長,獲得的價值就越大。然而,複利的敵人是均值迴歸,這是宇宙中更加普遍的顯現,避免均值迴歸法則,保持超額收益最重要的一點是進化!投資世界,流星很多,恆星很少,複利並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持續的提升。

那麼進化提升的源頭主要有兩個:第一,自己不斷的學習總結,包括看書和實踐反思;第二,來自他人的輸入和幫助。作為長期跟蹤和訪談梁浩團隊的“外部觀察家”,我們確實感知到了梁浩個人的持續進化,並且從一名優秀的成長股基金經理,進一步成為了鵬華基金成長投資團隊的負責人。

梁浩身上的第一個,也是最早的一個標籤是:自下而上的十倍股追尋者。

2008年加入鵬華基金的梁浩,只用了3年時間就被提拔為基金經理。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當上基金經理,主要是因為梁浩在2009年挖掘了一個大牛股,在一年半的時間內給公司貢獻了巨大的盈利(注:盈利足夠大一定是買得重,賺得多都要符合)。到了2011年擔任基金經理後,梁浩又在一個幾乎頂配的股票上賺了超過10倍收益。這兩段經歷成就了今天梁浩身上最鮮明的特徵:找到並且重倉未來的十倍股。

梁浩身上的第二個標籤是:自上而下的長期Beta配置者。

梁浩對A股和美股歷史上大量的十倍股做了系統性研究後,發現十倍股都有時代背景和產業趨勢。在和我們去年的訪談中,梁浩也說過,每一個時代都要有與之匹配的成長股,投資要找到社會發展的方向,並且在最強的國家Beta上進行配置,可以更好的實現收益最大化。這個階段,梁浩開始透過團隊的力量,實現Beta和Alpha的雙重覆蓋,並且總結了十倍股的三大來源:1)企業家精神;2)推動社會發展的產業趨勢;3)國家稟賦。

在過去一年,梁浩身上又多了第三個標籤:成長和均衡價值結合的基金經理團隊領軍人物。

作為鵬華基金的副總裁,梁浩背後有著一隻強大的“成長天團”,包括師從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尤金。法瑪、採用GARP投資理念的聶毅翔,把優秀企業持續成長作為超額收益來源的王海青,以及先進製造、TMT、新能源行業的行業專家柳黎、賀寧、張宏鈞等。今年以來,鵬華基金權益投資一部也開始和梁浩的“成長天團”更為深度地融合,形成價值和成長更廣闊的投資視角。在這個階段,梁浩透過團隊化的方式,不僅僅能提升個人的投資體系,也帶領一群基金經理建立體系化、又相容個性化的投資體系,覆蓋更多的投資機會。

當均衡價值和成長碰撞出火花

我們知道,成長和價值並不對立,沒有成長的價值很可能是偽價值,成長股投資和價值股投資都屬於廣義的價值投資。真正站在價值投資對立面的是投機。成長離不開價值,價值也離不開成長。這一點,我們從鵬華梁浩旗下的“成長天團”和“價值小組”投資體系中,也能感受到這種融合。

梁浩曾經在去年的“鵬華基本面大學堂”培訓中,提到過自己的投資體系,其中也講到“用比較低估的狀態去買未來2到3年穩定的業績增長”;梁浩的另一個選股角度是“用一級市場方法,管理二級市場的錢”。

我們發現,許多梁浩的重倉股靜態估值看似不低,但動態估值都很低。

比如說,梁浩很早重倉了一個用網際網路思維做產品和渠道銷售的公司,在買入的時候這家公司一年利潤在5億左右。幾年之後,這個公司的利潤增長到一個季度5億左右,沒幾年利潤增長翻了4倍,如果以遠期現金流折現來算,梁浩當年買入的動態估值很低。

作為研究部副總經理聶毅翔,他的GARP體系最能夠體現價值和成長的融合。

翻譯成為中文,GARP就是用合理的價格買成長,這套體系中既有成長也有價值。和梁浩類似,聶毅翔也傾向於去買動態便宜的估值。他曾經買過一家創新藥公司,當時的靜態估值很高。但是聶毅翔透過分析這家公司的產品管線(pipeline),發現未來幾年有4到5個品種會落地,帶來利潤水平的大幅提升。進一步分析報表,聶毅翔發現公司收入中有40%以上投入到研發,導致利潤遠低於真實水平。同樣,聶毅翔買的是動態的低估。

站在另一邊,鵬華基金權益投資一部的幾位基金經理,也把成長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其中一位是袁航

前一段我們直播訪談過的袁航,就說過投資有兩種風險:1)本金的永久性虧損;2)中長期複合收益率不足。避免第一種風險,要用到安全邊際,買公司要留有估值的餘地。避免第二種風險,要依賴高質量的增長,而且增長一定要有相匹配的現金流。

袁航有一個“金句”:“股票資產更像奶牛而不是牛奶”,也體現了他價值和成長並存的投資體系。

袁航把股票看做一種資產(奶牛),這個資產的價值來自產生現金流的能力(產奶能力);股票並不是一個牛奶(籌碼),牛奶的價格是由供需決定的,買的人多了價格會漲,買的人少了價格會跌。在袁航的投資體系中,特別看重現金流這個指標,他認為現金流就是一個企業的生命線,需要買到現金流能持續成長的公司。

在袁航的投資體系中,他偏好三個大方向:消費、進入、先進製造。這三大方向看似不同,卻都有兩大共性:1)行業的需求是綿長的,具備可持續性,不太容易被顛覆;2)這些行業中,存在一大批成長和估值匹配的公司;3)這些行業中,比較容易找到在歷史上已經證明過自己的優秀公司。

另一位是

伍旋。

伍旋的投資體系中,有比較深的“絕對估值”烙印,但這個體系也包含了成長性。

伍旋在一次公開訪談中提到,在其歷史收益中,盈利的增長和估值修復各自貢獻各佔一半。

和大家不同的是,伍旋並不看重“短久期”的成長,而是看重“長久期”的成長,他買入的一些看似增速不快的公司,成長的持續性很強。記得第一次見到伍旋的時候,他就展示過一張PPT:A股連續3年業績增長在25%以上的公司少之又少。成長的持續性,在A股才是最稀缺的。

伍旋曾經在2016年熔斷之後就開始買入茅臺,他發現當時的茅臺成長性很好,但估值很低,並且在2017年開始重倉茅臺,享受到了茅臺的戴維斯雙擊。許多人會把茅臺歸為價值股,事實上茅臺是A股歷史上成長性最好的公司之一。伍旋也曾經和我們分享,他比較喜歡買市場上的“好學生”。

當然,在伍旋的投資體系中,價值和成長並存,他希望用比較好的價格,去買到可持續的成長性。他會用週期的眼光去看待行業景氣度,任何一個行業都拜託不了週期。他也曾經和我們分享過如何避免“踩雷”的公司:1)深度分析公司的關鍵財務指標;2)避免有瑕疵的管理層;3)相信常識,不要相信故事。(鵬華基金伍旋: 減少犯錯,才能提高投資的勝率

梁浩團隊中的成長天團和價值小組互相打通,能幫助基金看到一些彼此容易忽視的點。

從本質上來說,偏價值風格的基金經理更看重現在,偏成長風格的基金經理更看重未來。兩者的打通結合,能幫助彼此更好看到當下和未來。

另一方面,不同基金經理也都是優秀的行業研究員出身,各自都有自己比較擅長的投資領域,能夠互補彼此之間的認知。比如說梁浩具有很強的TMT背景,對科技類的成長股有獨特心得;聶毅翔長期在海外讀書和工作,對港股和海外研究有深厚功力;袁航是看工程機械出身,能夠精準把握製造業的產業週期;伍旋長期配置大金融,深度理解大金融企業的基本面;甚至還有像張宏鈞這樣的新能源領域專家型人才。

這裡面所有的基金經理都是在鵬華基金體系內培養起來的,許多人都是從研究員做起成為基金經理。他們彼此也分享同樣的文化和價值觀,這也大大降低了溝通成本。

扎入產業鏈的深度研究

無論是價值還是成長,都僅僅代表基金經理個人投資的一種偏好。資本市場是多元化的,任何一種風格只要有競爭優勢,都能獲得超額收益。反之,超額收益來源從來不是因為一種風格,而是建立認知深度。

從歷史持倉看,梁浩是一個不怎麼做波段的基金經理,他經常過早買入一個好公司,然後先要忍受一段時間的下跌。有時候他買到了一個大牛股後,在漲了2-3倍後也不賣,也只有這樣才能享受到完整的十倍漲幅。正因為這些特點,導致梁浩團隊的基金經理換手率都偏低,持股週期較長。較低的換手率,代表著嚴苛的選股標準,扎入到產業鏈的深度研究,是梁浩團隊最為重視的。

我們以最具代表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為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涉及的行業面很廣,從上游的有色金屬、中游的電池、電力裝置、下游的整車、到汽車智慧化的計算機等,涵蓋了4-5個行業。在梁浩管理的鵬華研究部內,不同的行業由不同的研究員覆蓋,並不是一個人去看全產業鏈。產業鏈中的不同研究員,都有一個定期的溝通機制,分享彼此研究心得。

在梁浩管理的研究部中,有多達10位研究員覆蓋新能源產業鏈,他們建立起了新能源汽車研究小組,覆蓋的行業板塊包括有色、機械、汽車、電力裝置、電子、計算機六大板塊。

有些行業會出現交叉覆蓋的情況,更加便於大家開會討論,碰撞觀點。這些研究員會對新能源產業鏈做密切跟蹤,能夠更全面瞭解產業鏈的變化。這種模式也更優於一個人去負責整個產業鏈的研究方式。

我們知道,一個大的科技創新,在產業鏈中也會有產業輪動的節奏。比如以智慧手機的大浪潮為例,先是出現運營商的頻寬整體提升,再到後面的智慧手機硬體滲透率大幅提升,然後進入軟體應用的爆發,而軟體也從最容易變現的遊戲開始,最後覆蓋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通常輪動的節奏會從上游開始、到中游需求增長、再到下游的滲透率加速、最後到軟體應用層面。多角度的產業鏈覆蓋,能幫助基金經理理解整個產業的發展週期。

新能源行業資深研究員張宏鈞博士曾在一次訪談中提到:“新能源汽車分為電動化和智慧化兩部分,電動化是上半場,智慧化是下半場。即便目前的投資機會都處在上半年,我們還是在過去兩年做了大量智慧化的研究,篩選出未來能跑出來的優秀企業。這一點,也是主動管理基金相比行業ETF基金,或將帶來的更大價值。”

確實,投資是基於未來的行為,深度研究才能更好的看清未來,帶來更強的置信度。在今天的資產管理行業,深度研究不再完全依靠某一個人的認知能力,而是把團隊的智慧結合起來,以團隊的力量去做深度的產業鏈挖掘,這也是資產管理行業研究體系過去幾年最大的變化之一。

更大的管理規模,帶來更多的責任

我們也在過去一年,看到了越來越多的基金經理團隊制模式,基金經理不再是一個人戰鬥,而是透過團隊協作的方式,取長補短,擴大自己的管理容量。對於梁浩團隊的基金經理來說,更大的管理規模,意味著更多的持有人責任。

梁浩在去年也曾經提過,過去自己的投資體系,已經不可能管理今天的規模體量,他自己也從此前自下而上挖掘“獨門”成長股方式,變得更加全面。我們也看到,

將自下而上Alpha和自上而下Beta結合,將成長風格和價值風格融合,能夠打造出一個更有戰鬥力的基金經理團隊。

近期,也恰逢建黨100週年,我們看到過去100年中國從家國破碎髮展成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佔到了全球經濟總量的六分之一。中國實現了地球上第一個10億人口國家的工業革命,也實現了全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城鎮化建設。

梁浩在此前的訪談中也提到,最終基金經理的投資收益不要覺得是因為自己選股票有多牛,更多的收益來自國家的產業發展。投資大師巴菲特、彼得。林奇、費雪雖然方法各有差異,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相信美國未來會更好。

從這一點看,

即便未來是不確定的,但我們相信,長期中國資本市場主動權益的回報也是比較確定。

我們能看到大家的生活變得越來越美好,中國的國家競爭力越來越強,各個產業都會出現全球性的龍頭公司。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說,最大的紅利就是能透過優秀的主動管理產品,重倉中國!

延伸閱讀:

- end -

鵬華基金成長價值團隊:當成長遇見均衡價值,會產生什麼火花?

年終理財爆款福利!領取8%+理財券,每日限額2000份,先到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