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她是絕代佳人,徐志摩與金嶽霖只是她的過客,她是梁思成的林徽因

歲月如酒,今夕何夕。若可以醉在歲月裡,忘了人生幾何,倒也不錯。可惜,我們總是醒著,面對聚散離合。紅塵路遠,無論是獨自前行,還是攜手漫步,總要不斷走向風景,告別風景。生活其實就是千萬次的相逢與離別,我們必然要行走於那些悲喜浮沉交織成的章節之中。

她是絕代佳人,徐志摩與金嶽霖只是她的過客,她是梁思成的林徽因

林徽因,感性到了極致,卻也理性到了極致。她可以與徐志摩在康橋的雨霧裡詩酒流連,卻也可以與梁思成跋涉於古剎荒野。煙火人間,她知道該去往何處。梁思成,梁啟超之子。這個溫良篤厚的男子,給了林徽因最安穩的棲息地。所以,她選擇了他。看上去,她把愛恨情仇的線條梳理得格外清楚,只有她自己清楚,在離開徐志摩的時候,是否也曾黯然傷神。不管怎樣,後來的歲月裡,她與徐志摩,只是雲水相照。與她不離不棄的,是梁思成。她無怨無悔。每個日子,每段年華,她都尋覓著詩情,卻又在風花雪月的情節裡,體會著柴米油鹽的簡單幸福。詩意的林徽因,其實也是尋常女子。

她是絕代佳人,徐志摩與金嶽霖只是她的過客,她是梁思成的林徽因

1924年6月,她隨梁思成共同赴美,前往康奈爾大學就讀。不久之後,她病了,發著高燒,分不清是夢裡還是醒著,是幻覺還是真實。人在病中的時候,最能體會人世的淒涼,無論往日有過多少知己朋友,這時候也無人能替你分擔苦痛,無人為你黯淡的視窗添上一抹霞光。當林徽因終於張開雙眼的時候,看見淡金色的陽光灑在窗簾上,她艱難地轉過頭,床頭有一束新鮮的花,那是梁思成剛從山野採來的,露水還在花瓣上晶瑩地閃爍著。梁思成就坐在她身旁。看著梁思成那雙關切的眼睛,她不禁有些感動,心中的陰霾似乎全部消失,一絲柔情在心海中,偷偷地流過。此時,她確定這個男子可以給她現世的安穩,她願意與他攜手紅塵,直到永遠。

她是絕代佳人,徐志摩與金嶽霖只是她的過客,她是梁思成的林徽因

1924年9月,林徽因和梁思成結束了康納爾大學的暑期課程,前往賓夕法尼亞大學讀大學。賓大的生活充實而自在。在那個遠離故土的地方,林徽因反而找到了難得的平靜。學習之餘,她也與梁思成慢慢累積著情感。或許,梁思成從來沒有像徐志摩那樣讓林徽因悸動過,他也沒有讓林徽因的心中突然開出絢爛夏花,但他卻給林徽因一方水土,讓她在裡面種花種豆,種清淡流年。那兩年,梁思成的母親和林徽因的父親相繼去世,林徽因在悲傷中感受著世事無常。窗前的月亮圓了又缺,缺了又圓,如人世的際遇。聚散離合,似乎輕如雲煙,可是經歷過之後,卻又覺得無比沉重。我們在行路,在相逢和別離。卻也可以說,路在行走,經過我們的生命,留下悲喜浮沉。兩年以後,林徽因渴望的煙火幸福如期而至。

她是絕代佳人,徐志摩與金嶽霖只是她的過客,她是梁思成的林徽因

塵埃落定,她無比歡喜。她是絕代佳人,可她不要幽居空谷的孤獨,也不要小樓明月的寂寥,她要的是清茶淡水的流年。徐志摩曾經給她雲天下最浪漫的愛情,可她只將那份情悄然藏於心底,不向風前提起。她不想在縱橫的花月間搖曳身姿,她只願在細碎的流年裡風雨不驚。1928年3月21日,林徽因和梁思成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行婚禮。詩意的林徽因完成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儀式,從此與命中註定的那個男子,同赴紅塵,共經風雨。她並沒有多少驚喜,只是牽了梁思成的手,靜靜地走過鮮花與掌聲,走回到他們平靜的生活。煙雨紅塵,若她選擇的是徐志摩,或許此情此景不會是這般心境,但她只把那相逢舊事當做歲月裡的華美書籤,偶爾翻看。

她是絕代佳人,徐志摩與金嶽霖只是她的過客,她是梁思成的林徽因

真實的人間,她只要靜好的流年。選擇了燈火人間、柴米油鹽,就要遠離湖光水色、漁火燈帆。林徽因,活得清透。人生興味,瞭然於心。結婚前,梁思成問林徽因:“有一句話,我只問這一次,以後都不會再問,為什麼是我?”林徽因答:“答案很長,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準備好聽我了嗎?是的,她真的用了一生,給了梁思成滿意的答覆。無論是詩意的徐志摩還是深情的金嶽霖,都只是她紅塵路上偶遇的風景,她都沒有為之停留。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不要曉風殘月,不要斷岸垂楊,只要清茶淡飯、春華秋實。林徽因想要的幸福,其實就是,有個相知的人陪著,從清晨到黃昏,從春天到秋天,從水流花謝到雲飛雨落。那是實實在在煙火人間的幸福,她可以在其中安然地坐下,聽流年緩緩落地的聲響。所以,她選擇了梁思成,她知道這個男子可以給她簡單的幸福,縱然沒有煙雨彩虹,心底安然便好。

她是絕代佳人,徐志摩與金嶽霖只是她的過客,她是梁思成的林徽因

在後來風雨飄零的那些歲月,梁思成都在她身邊,不離不棄。兩個人攜手紅塵,共同面對雨雪悽迷,從不放手。人生如此,多令人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