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看了《開端》,我對來電鈴聲更害怕了”|電話恐懼症指南

昨天,全網都在等著《開端》大結局。看完之後,是不是感覺意猶未盡?

是不是滿腦子依舊《卡農》?

在這裡恭喜大家,喜提世界名曲後遺症。

電視劇中,45k路公交車爆炸前,總會響起《卡農》的旋律。以至於大家跟電視劇中的李詩情一樣,產生了傳說中的“卡農PTSD”了。

這讓本來聽到電話鈴聲就很害怕的小夥伴怎麼活?

“看了《開端》,我對來電鈴聲更害怕了”|電話恐懼症指南

截圖來自《開端》

但是其實很多小夥伴害怕電話鈴聲響起,不是因為電視劇才有的。

每次來電話,心臟總會一下子強烈收縮,緊張感、退縮感、被動感、無力感撲面而來,身上的每一個毛孔都會爭先恐後的吶喊:

救命

不知道電波相連的另一頭是什麼情況,是快遞小哥還是保險銷售,是暴怒的領導還是磨人的客戶,是查崗的女友還是嘮叨的老媽,反正就是非常害怕。

日本的媒體也在關注年輕人害怕接電話的現象,街頭採訪的10代年輕人表示:“無論是在家還是實習時,我都不喜歡接電話。”

“看了《開端》,我對來電鈴聲更害怕了”|電話恐懼症指南

截圖來自:日本街頭採訪

現在的年輕人們基本都是透過手機社交應用聯絡的,可現實生活中,還是有必須用到固定電話的時候,這個時候他們往往“如臨大敵”。

如果你出現的以下這些症狀,那麼很有可能你也患上了網際網路時代流行病——

“電話恐懼症”

害怕電話鈴聲,所以手機經常靜音

聽到電話就開始莫名的緊張

如果非要接電話,不到萬不得已絕不先開口

電話中如果出現沉默,會感到恐懼

覺得面對面聊天比電話交流好

不得不給別人打電話時,總要找各種各樣的理由迴避或拖延

嚴重者身體會表現為噁心、心率加快、呼吸短促、頭暈等

……

“看了《開端》,我對來電鈴聲更害怕了”|電話恐懼症指南

截圖來自:《令人心動的offer3》

01

什麼是電話恐懼症?

“電話恐懼症”(telephone apprehension/telephone phobia),指的是

不願意或害怕接/ 打電話

,屬一種新型的神經症。嚴格來說,

它並不是一種真正的心理疾病,而是社交恐懼和社交焦慮的一種表現

有的人是聽到電話鈴聲,就會心跳加速、煩躁不安,心理上特別害怕接電話;還有的人是打電話時,會出現緊張不安、口吃,甚至是語言組織崩潰,說不出話。

每次靠近話筒的時候,胸中都會莫名升起一股驚慌之情。心臟正在「撲通撲通撲通」,而聽筒那邊只有「嘟嘟嘟」……

在節目《令人心動的offer3》中,毛不易就針對電話恐懼症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我覺得什麼事不能發信息說呢,得多嚴重的事,是外賣嗎難道?” 網友紛紛表示贊同!

“看了《開端》,我對來電鈴聲更害怕了”|電話恐懼症指南

截圖來自:《令人心動的offer3》

在1月初工信部發布的《2021年1-11月通訊業經濟執行情況》中顯示,2021年移動網際網路流量快速增長,同比增長34。3%,可是行動電話去話通話總時長同比增長僅1。1%,主叫通話時長同比下降9%。

這個資料反映出使用資料流量人越來越多,而打電話的人越來越少……

豆瓣上還有網友表示,“我每個月500分鐘通話套餐,1月、2月都用了0分鐘,3月努力用了2分鐘,4月使勁用了3分鐘”。

02

電話恐懼症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明明有那麼多的社交方式,為什麼偏偏是電話會讓人產生焦慮、恐懼呢?

現在的網際網路,幾乎能幫我們完成很多本來需要電話才能完成的事情。比如網上訂餐、醫院掛號等等。但是無論大事小事,一旦遇到緊急情況,還是逃不過接/打電話。

為了更好的消除“電話恐懼”,首先要明白TA為什麼會發生。

(1

)網際網路改變了我們的交流習慣

因為網際網路提供了更好的溝通方式和資訊獲取方式,所以

現在的年輕人基本上都不再看電視了,用電話也越來越少,並且我們很早就適應了用Email、SNS網站等方式去進行文字溝通。這也是一種很符合自然發展的現象。

網際網路時代的我們,有社交的需求,再加上資訊科技的發達使得我們的社交習慣發生了改變,隔著螢幕就可以建立情感聯結,不喜歡面對面聊天或者電話等親密的現實交往,而是嘗試以“符號社交”代替“現實社交”。

而且當今社會的軟體和媒介,已經可以實現電話的一切功能,並且有越來越多電話所不具備的能力。

這些媒介給我們選擇的同時,也改變了我們的習慣。我們所使用的媒介也會改造我們的大腦認知結構,塑造我們的思維。關於這一點

《淺薄:網際網路如何毒化了我們的大腦》

裡面提供了很多的研究案例。

於是,逐漸便有了

“數字化的友誼”

正如

《群體性孤獨》

中提到的:“我們為了連線,犧牲了對話。我們似乎在一起,但實際上在自己的氣泡裡。”

“看了《開端》,我對來電鈴聲更害怕了”|電話恐懼症指南

書籍《群體性孤獨》,豆瓣評分7。0分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臨床心理學教授Jamieson

也認為,

網際網路時代的發展,導致了年輕人較為缺乏打電話的經驗。就好像長輩在學習使用年輕人常用的軟體時,也會有點緊張。

(2)文字交流比電話交流更具備“掌控感”

我們先比較一下文字聊天和電話聊天的差別。

文字交流的好處是,就算聲音不好聽,也不必自卑;即使對外表不自信,還可以用才華;哪怕文字聊天尬住了,還可以給對方傳送一個表情包。

但是,以上這些情況,因為

電話一定程度上缺少隱蔽性

,很難實現。

另外,文字聊天不存在走神的概念,不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就算同時處理其他事情,也可以再翻開聊天記錄看看聊了什麼內容。

可如果在通

電話是需要高度集中

的,如果在這個時候處理別的事情,就很容易會被對方察覺到……

再加上每一次通話,都不像是文字聊天那樣,有足夠的時間可以去斟酌,來“最佳化”自己的答案,

接電話是即時性的

,需要我們具備很快的反應能力。

也就是說,

直接的通話會讓我們的聲音,以及背後的情緒等等會輕而易舉地暴露出來

,再加上對方所傳遞的資訊具有極高的不確定性,我們也會在潛意識裡做“最壞的打算”。

當個體覺得環境與自身都在掌控之中時,TA便會感覺到未來對自己而言是可以預知的,從而獲得安全感。所以,

文字交流比電話交流多了一些掌控感,人們更願意文字交流。

(3)寧願面對面交流,也不願電話交流

在現實生活中,溝通不僅僅是透過語言資訊這一種方式來完成的。

語言在我們傳達意思的過程中,只起到了一小部分的作用,

更多的表達是透過非語言資訊完成

,比如面對面的表情、身體語言和手勢等。

Papadakis還有個觀點:

“只通過聲音進行交流,看不見其他的表達,會讓相當一部分人很心塞。”

所以,當我們面對面交流的時候,

看得見的微表情

會是理解彼此的一個有力提示。

除此之外,如果公共場合裡打電話,人們呈現出一種高度的自我審查意識,自覺檢查他們說的做的是不是符合當下的場合。而在面對面交流的時候,對話的兩個人可以互相分擔一些關注度,減輕心理壓力。

(4)患有社交焦慮症更容易導致電話恐懼

“電話恐懼”雖然不一定是由社交焦慮帶來的,但資料顯示,

患有社交焦慮症的人,確實更容易患上電話恐懼症。

(現在的年輕人人均社恐)

通常來說,社交焦慮分為先天和後天兩種。

先天性格不喜社交,他們大腦中的多巴胺釋放比普通人更多,大腦皮層會產生更多的刺激,社交會讓他們產生焦慮感,消耗身體能量,因此這類人會盡可能避免社交;

後天行為產生的社交冷淡,更多的是指因為成長過程發生的外在的影響,逐漸侵蝕了我們同他人交往的慾望。

一方面

,紛繁的網路社交中產生大量無序資訊,加重了個體自身的焦慮感;

另一方面

,都市中較大的工作壓力讓很多人無暇顧及無目的社交,更加珍惜私有時間。

很多人選擇默默退出一個又一個自己討厭的社交圈,變得“社交冷淡”,對一切社交行為都持消極態度,當然也包括對接電話這種“迴應外界侵擾”的社交行為。

“看了《開端》,我對來電鈴聲更害怕了”|電話恐懼症指南

截圖來自:電影《手機》

03

如何調節電話恐懼症

當我們發現因為“電話恐懼症”而自己的生活帶來困擾時,可以適當嘗試採取一些措施去緩解自己的焦慮。

“看了《開端》,我對來電鈴聲更害怕了”|電話恐懼症指南

截圖來自:時間君朋友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方法叫做

系統脫敏

系統脫敏療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又稱互動抑制法,是由美國學者沃爾普創立和發展的。這種方法主要是誘導求治者緩慢地暴露出導致神經症焦慮、恐懼的情境,並透過心理的放鬆狀態來對抗這種焦慮情緒,從而達到消除焦慮或恐懼的目的。

首先,建立“電話恐懼症”等級。

在這一步中,我們先要

找出所有會讓我們產生“電話恐懼症”的來電並劃分型別

:比如來電物件是工作需要、社交需要或者緊急突發情況?還有可能是外賣、網約車司機等……

然後,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

按恐懼/焦慮等級程度對這些型別依次排列。

第二步,想象脫敏。

按照低到高的等級去想

象著這種“電話恐懼”發生的場景

,然後從身體開始感到緊張時,馬上停止想象,並進行

全身放鬆

,之後反覆重複,直到這個等級完全放鬆成功為止。

第三步,現實脫敏。

回到現實生活中,在每次接/打電話時,找一個合適自己接電話、能帶來安全感的空間,來

試著讓自己多接電話

,幫助自己克服焦慮情緒。

然後,從接聽自己最親密的摯友的電話到接聽工作電話或與不熟悉的人對話,一步步

遞進式的訓練

能讓人們逐漸提高對接聽電話的適應程度。

另外,可以試著列出一個“要給他/她打電話”的

清單

,比如朋友或同事,然後仔細分析每個電話讓你感到焦慮的

原因

,並在打電話之前在腦海中

演練

一遍即將要發生的談話內容,做好充分的

準備

“看了《開端》,我對來電鈴聲更害怕了”|電話恐懼症指南

截圖來自:《生活大爆炸》

“電話恐懼症”本身其實並不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很多時候電話鈴聲之所以讓人緊張,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這意味著我們可能會被脅迫捲入一段人際關係,徒增一些壓力。

李松蔚老師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到過

“一個人越敏感,或者越是處於一段高壓力的時期,就越可能因為感覺到這種被脅迫的不舒服,而產生逃避的意願。”

所以,如果電話恐懼沒有影響正常的社會功能,不想去改變也可以。

畢竟不是所有不喜歡的事情都需要去克服。

參考資料:

1。李松蔚《我為什麼會有“電話恐懼症”》

2。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887618520301596

3。雪莉·特克爾《群體性孤獨》

4。尼古拉斯•卡爾《淺薄:網際網路如何毒化了我們的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