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人類滅絕之後,能留下存在過的證據嗎?

2000年2月的墨西哥庫埃納瓦卡會議上,科學家們正在對地質學領域內的全新世(Holocene)展開報告會。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保羅·克魯岑(Paul Crutzen)突然打斷了所有人,說道:“別再說全新世了!我們現在正處在‘人類世’(Anthropocene)!”

這一概念的提出,標誌著人們漸漸意識到人類的活動確實在大規模改變著地球,可以作為一種地表地質營力存在。人類對地球造成的一些改變,將會在漫長的地質演化中留下不可磨滅的烙印。

人類滅絕之後,能留下存在過的證據嗎?

人們漸漸意識到人類的活動確實在大規模改變著地球 | pixabay

這個跨越了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鴻溝的新概念一經提出,便迅速向歷史學、哲學、社會學、人類學等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傳播,掀起了一場思維革命。卻唯獨在一個領域沒有流行起來,那就是實際定義它的地質學領域。

人類世,地層表新單元

對於大多數地質學家來說,在面對古老浩瀚的宇宙和“相對年輕”的地球時,百萬年是最常用的時間單位。透過研究岩石地層,地質學家們將地球46億年的歷史劃分成不同的時期,製作成一張時間表,這就是國際年代地層表。

在這張表格中,時間單位從大到小為“宙”、“代”、“紀”、“世”。我們所熟悉的“太古宙”、“中生代”、“侏羅紀”都是某一地史時期。地球歷史上,“宙”、“代”至少都是數億年,“紀”是數千萬到數億年,很多“世”也經歷了幾百甚至幾千萬年,其誤差時間就可能有幾百萬年,遠遠超過了人類存在的時長。就連最年輕的地質時代全新世,也開始於大約11700年前。

那麼,獨立劃定更短暫的人類世到底靠不靠譜?如果真的要劃定,又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呢?

人類滅絕之後,能留下存在過的證據嗎?

這就是國際年代地層表(International Chronostratigraphic Chart),左上角第一條窄小的地史時期就是全新世(Holocene)|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劃定人類世起點,需要科學家們找到全新世和人類世地層界限的“金釘子”(golden spike),正式名稱叫全球界線層型剖面和點位(GSSP:Global Stratotype Section and Point),它是確定和識別全球兩個時代地層之間的界線的標誌。

金釘子含有特別豐富的地層事件資訊,這些資訊可以來自古生物化石,也可以來自化學比如碳同位素;還可以來自記錄著地磁倒轉事件磁性地層。金釘子所代表的時間界線要能夠在世界範圍內進行比對,不同地區的所有金釘子疊加在一起,可以共同構建出一個無缺失、無重複、完全連續的地質年代框架。

人類滅絕之後,能留下存在過的證據嗎?

地球歷史上,“宙”、“代”至少都是數億年,“紀”是數千萬到數億年 | pixabay

地球歷史上某一時期的開始和結束,往往發生像火山大爆發或者小行星撞擊等關鍵地質事件,例如大名鼎鼎的恐龍滅絕事件。但這些重大事件在人類存在期間還(幸運地)沒有發生過。

我國第一枚金釘子為1997年確認的位於浙江常山縣黃泥塘的達瑞維爾階“金釘子”。2018年在貴州發現了第11枚。這使得我國成為世界上擁有金釘子數量最多的國家,至今沒有被超越。

人類世,金釘子在哪裡?

雖然沒有發生大規模的全球災害,但是人類活動確實造成了全球範圍的影響。人類對地球地質、氣候、生態和環境產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地質沉積率的改變、碳迴圈的波動和氣溫變化、生物的演替以及海洋的變化。

也因此有的學者提出用工業革命作為人類世的起點。因為工業革命以後,人類社會加速發展,人口從不到10億上升到目前的60億,大量消耗化石燃料,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甲烷開始顯著增加。開山挖石、開發河道、廢氣排放對地球造成的地質、環境、氣候和大氣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也有的學者認為原子彈爆炸後散落在全世界的鈽將成為未來地層中標定人類世起始的標誌……各家觀點意見爭論不休,直到現在,人類世的金釘子仍沒有定論。

人類滅絕之後,能留下存在過的證據嗎?

在人類存在期間還(幸運地)沒有發生過像小行星撞擊這樣的大事件 | pixabay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人類世還不是已經蓋棺定論的地質歷史,我們正生活在其中。雖然克魯岑強調,除非發生重大災禍,如火山爆發、傳染病、核戰爭、行星撞擊等,人類作為一個重要的地質營力將存在數千年甚至數百萬年之久,但是地表物質沉積成為地層需要經歷一系列複雜的步驟,再加上後期的地質作用破壞,能夠留存下來的證據可能微乎其微。

例如恐龍雖然在地球歷史上繁盛一時,統霸地球,但是留下來的實證不過是九牛一毛。人類雖然對地表進行了深刻改造,但是這些能否在漫長的地質歷史長河中被保留下來也是未知數。

人類世,超越地質學

人類世的概念一經提出,就受到眾多領域的學者關注,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它不像往常一樣只關注地質歷史,而更多在放眼未來。地質學概念也超越了單純的自然科學概念,橫跨了人文社科。

人類世這個概念表明,人類作為一種全球性的、堪比自然力的地質力量,要為這一新的地質時代的到來負主要責任。這並不是說人類力量強大,能夠征服自然;恰恰相反,這是希望人類開始反思和審視自己的位置和責任。如今的地球,不是一個孤立存在的“自然環境”,而是在與人類有來有往地互相影響。人類和其他生物、自然環境之間,有著千絲萬縷休慼與共的關係。

人類滅絕之後,能留下存在過的證據嗎?

如今的地球,不是一個孤立存在的“自然環境”,而是在與人類有來有往地互相影響 | pixabay

而人文科學的參與,會帶來一種重估地球重要性的新角度,使人重新思考人類和其他物種之間的關係。當人類不再只以自我為中心思考問題,人文歷史就可以納入自然和環境要素,不再只是傲慢自大的人類史;而地球史也會因人類的加入,而變得更加豐富曲折。

人類需要認識到,當下仍面臨的全球性生態問題:全球變暖與氣候變化、物種加速滅絕、生態環境汙染等等。這些問題,靠某個國家和地區無法單獨解決,需要整個人類社會團結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才能應對。

人類世這一富有啟發意義的概念還未在地層表中“塵埃落定”,但已經引起了全球科學家的廣泛思考和研究。它無疑有助於形成新理念、進一步認識瞭解人類活動和影響、及時減少人類活動的負面效應,為建設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局面提供保障。畢竟才出現短短几萬年就能讓地球面臨生態危機的物種,也就我們人類了。

參考文獻

1。 Paul J。 Crutzen and Eugene F。 Stoermer, The Anthropocene, IGBP Newsletter 2000, No。41 pp。17-18。

2。 餘謀昌。人類世時代的地學文化[J]。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9(04):21-29。

3。 Will Steffen, Jacques Grinevald, Pau Crutzen and john McNeil, “The Anthropocene: Conceptual and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2011,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Vol, 369, Issue 1938, p。843】

4。 張旭鵬。“人類世”與後人類的歷史觀[J]。史學集刊,2019(01):46-51+78。

5。 楊筱寂,張麗。人類世與人類命運共同體[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8,30(12):14-18+31。

6。 趙劍波,揭毅。人類世地質學幾個基本理論問題[J]。華中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42(04):649-653。

7。 楊兵,夏浩東,尚磊,孔令湖。全球標準層型剖面和點位(GSSP)研究進展[J]。地質科技情報,2019,38(01):8-17。

作者:綠洲

編輯:八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