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升學教育到底什麼樣的人能教寫作文?

這個老師和“營銷號假人設”的問題還真不一樣。它其實都快到報案級別了對吧。

在嘲諷的同時,我還是想講點方法。比如回答一個問題:

1、到底什麼樣的人能教寫作文?

這也是半個月前楊天楠在群裡的問題。

其實在教育這個領域,有一個“交集選擇法”,推薦給大家。

升學教育到底什麼樣的人能教寫作文?

比如,在“教作文”領域,我給出的三個“交集”是:

有師範或者教育專業的背景

自己當年作文一直得高分

現在還在持續有輸出

——同時符合三個條件的,大機率靠譜;符合兩個條件的,也成;符合一個條件的,需要考慮;一個條件都不符合的,風險就很大。

它對應的能力就是:

知道怎麼把水倒到另一個瓶子裡——自己瓶子裡有水——學生願意帶走瓶子。

少掉一個,就得指望學生自己把相關的缺陷補上,效果可能就略差一些。

比如現在市場上很流行“清北畢業”,背後的主線就是“他們自己得過高分”,但“自己得高分”和“教別人得高分”並不是完全對應的關係,如果這個人100分,但只能輸出50分,還不如這個人70分,但也能輸出70分——

這就是師範專業存在的意義。

升學教育到底什麼樣的人能教寫作文?

作為一名曾經的師範生,我可以很確信地說,我們當時有一大塊兒學習,就是“怎麼教”,而非師範專業未必需要學習這些。貝利踢球多厲害啊,但真當主教練,成績大機率比不過穆里尼奧。

有些家長比較迷信“清北”,我理解,老師那個瓶子的水特別多,但你可能得花更大的力氣,去琢磨怎麼倒出來。

也有規範機構強調“持證”的,但我旁聽了一些課,發現內容高度雷同。甚至有時候我覺得,A機構和B機構用的是同一套課件,或者是“鐵打的課程,流水的老師”,老師扮演的角色,更像是“工具人”。

有的老師一通分析頭頭是道,這樣寫有問題,那樣寫也不好,那你自己做個樣板呢?不肯。最多弄一個片段。

升學教育到底什麼樣的人能教寫作文?

作為一名從初中拿全市作文獎一路拿到高中的人,我覺得要有一點寫“下水文”的自信。不然你這瓶水倒的是挺好,但分量不夠多。

至於“現在依然願意持續輸出”,作用主要是“震住學員”。你這個雜誌刊載幾篇,那個公眾號發表幾篇,顯得寶刀不老,孩子崇拜,家長也安心。

其實幾乎所有的青少年教育,都可以朝著三個維度去靠靠看。

2、有沒有例外?比如一個條件都不符合,但確實也教得出來?

當然有。但我一直說,我們做選擇,總應該選擇“大機率事件”。我們之所以有時會陷入妄念,最後陷入懊悔,正是因為去博了“小機率”。

就像買股票,企業特別垃圾、連年虧損、老闆跑路,有沒有可能漲?當然有可能。說不定被併購、被投資、被國資委挽狂瀾於既倒……但那終究是“小機率事件”。

上面三個維度取交集,就是往“大機率”上去靠。其實我們做任何學習、任何合作,都可以先定幾個這個行業需要的維度,然後去取這個交集。

它可能也有誤判,甚至不太有驚喜,但安全性就會高很多。

升學教育到底什麼樣的人能教寫作文?

當然,也有些家長會說,“哎呀其實作文考試就是教八股,也未必那麼有講究”——其實我特別想說,“八股論”就是某些機構宣揚出來的,因為越“八股”,越可以把老師“工具人”,越可以“一套課件打天下”,越可以讓那些自己寫不好作文的老師走上教學崗位……

你真信八股?你有看過多少高分作文?你覺得得分點在哪裡?如果每篇文章都高度雷同,是意味著出了道好題嗎?大家都能得高分嗎?修辭手法和排篇佈局的講解都屬於八股嗎?引用名人名言的數量和分數一定成正比嗎?

應試作文當然和我這樣寫文章不一樣,有一定的規範約束,也有評分標準,但它和古代的“八股”也不一樣。筆力弱的需要把結構理清楚,筆力強的可以把細節講完整——許多偏見,往往來源於對資訊瞭解不夠全面。

最後做個提醒吧:

作文確實不好教。它確實有天賦的因素在。老師也不會拍著胸脯說“保高分”“藥到病除”。

但如果要選,只要有條件——

我們總得去相信一個“大機率”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