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這就是“新訓標兵”的風采!

每一個典型都是生動的教材

每一個標兵都是精神的向標

隨著新訓時間的推移

小“火”伴們

在一張張“白紙”上

刻畫出自己的軍旅印記

在反覆的摔打磨礪中淬鍊成長

下面,就讓我們跟隨鏡頭

一起領略火箭軍某部

10名“新訓標兵”的風采

這就是“新訓標兵”的風采!

陳緒衛

這就是“新訓標兵”的風采!

這就是“新訓標兵”的風采!

反覆的佇列訓練,嚴格的內務標準,令行禁止的紀律要求……初入軍營,各種條條框框、各項規章制度,一時間讓我手足無措。但在比拼趕超的氛圍薰陶下,努力和汗水漸漸都有了回報。

不論遇到什麼困難挫折,我的入伍初心自始至終沒有改變。

周芯蕊

這就是“新訓標兵”的風采!

這就是“新訓標兵”的風采!

新訓讓我學到了很多,也成長收穫了很多。尤其是我的體能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特別是屈臂懸垂、仰臥起坐等軍事訓練科目,都由一開始的不及格,到結業考核時達到優秀標準,這些都是奮力拼搏的成果,更是華麗成長的蛻變。

站立就是軍姿,走路就是齊步,唱歌就是軍歌,我已然實現了從一名地方青年到合格軍人的蛻變。

張猛

這就是“新訓標兵”的風采!

這就是“新訓標兵”的風采!

兵之初,我就如一張白紙,一切從零開始。從折毛巾、疊被子、掛衣服、打揹包,到佇列訓練、戰術訓練、體能訓練等等,一點一滴都是在給自己的軍旅描繪刻畫、添磚加瓦。經過刻苦訓練,我的各項考核均取得優異成績,也很榮幸被評為“新訓標兵”。

接下來,我將視榮譽為動力,履行好作為一名合格軍人的光榮使命,不斷前進!

王振江

這就是“新訓標兵”的風采!

這就是“新訓標兵”的風采!

新訓生活有歡樂、有艱辛、有困難、更有突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班長的那句“當兵,就要練練練”!每當我堅持不下去或者心裡打退堂鼓的時候,它總會點燃我的熱情動力,激勵我向著困難衝鋒。當兵以後,以前身上散漫的作風逐漸沒有了,性格也變得更加堅強剛毅,

在軍營這所大學校裡,我收穫了一個全新的自己。

梅新波

這就是“新訓標兵”的風采!

這就是“新訓標兵”的風采!

初入軍營,稚嫩、平庸曾是我們的標籤;此時此刻,剛強、堅毅等卻成了我們的代名詞。新兵連,既錘鍊了過硬的作風,又打磨了性格的稜角,不僅學到了許多技能和本領,還感受到了軍人肩上的使命和榮光。忠誠、頑強、拼搏、血性……這些軍人的烙印逐漸刻畫在我們的身上,融進了血脈裡。

今後,我將重整行裝,向著更高、更大、更遠的軍旅目標繼續起航。

李楊

這就是“新訓標兵”的風采!

這就是“新訓標兵”的風采!

記得剛來部隊的時候,我懷著一顆激動並忐忑的心,是班長一步一步幫帶我走向優秀,而我也從最開始的青澀變成現在的成熟,由一名地方青年轉變為一名合格的軍人,見紅旗就扛,見榮譽就爭,

接下來

我將繼續保持百分百的狀態、百分百的勁頭,去拼搏,去奮鬥,去書寫自己的青春軍旅華章。

梁敬

這就是“新訓標兵”的風采!

這就是“新訓標兵”的風采!

初入軍營,面對佇列訓練和體能挑戰,身體一次次疲憊不堪。但是在班長和身邊戰友們的鼓勵下,我逐步適應了訓練節奏。佇列訓練從心不在焉,到現在的一絲不苟;三公里從僅僅及格,到現在成為連隊的領跑;緊急集合訓練從手忙腳亂,到現在的有條不紊。班長常說:“挑戰自己才是最大的困難,面對困難就要堅持!”

我堅信我一定能夠成為一名能戰、敢戰、善戰的火箭兵。

董志成

這就是“新訓標兵”的風采!

這就是“新訓標兵”的風采!

作為一名二次入伍的“老兵”,再次回到軍營感慨頗深。雖是老兵,但是我還是以新兵的標準要求自己。在這兩個月裡我學習鍛鍊了很多,成長進步了很多,但自身還是有很多的不足與缺點,我非常榮幸被評為“新訓標兵”,接下來的軍旅生活中

我一定會積極學習訓練,學好專業知識,提高軍事本領,努力成為一名合格的火箭兵!

花淑濱

這就是“新訓標兵”的風采!

這就是“新訓標兵”的風采!

新兵連,只是我們軍旅生涯中的一段旅程,但其中的經歷卻永遠不可能忘記。從剛開始的勉強及格,到現在的各項科目達到優秀,再到被評為“新訓標兵”,我很開心在這裡遇到了一個嶄新的自己。在體魄上,我更加強健了;在內心上,我更加成熟了,

在今後的軍旅生涯中,會更加充實完善自己,變成一名優秀的女戰士。

沈思美

這就是“新訓標兵”的風采!

這就是“新訓標兵”的風采!

在新訓生活中,我最大的收穫就是學會了團結,懂得了什麼叫做“戰友情”。每當我佇列動作不順暢,體能沒有達標,在訓練場上頻頻“冒泡”時,都是班長和身邊的戰友一直陪著我,給了我繼續堅持的信心。沒有她們的幫助與鼓勵,我想我一定不會成長為“新訓標兵”,

謝謝你們,我的“家人”!

軍旅路漫漫

願你們始終能夠

不忘初心

不減激情

不負韶華

不斷延續“標兵”風采

成為一名出色的

火箭兵

加油!新“火”伴!

這就是“新訓標兵”的風采!

文:楊越、安天波、郭根洋

圖:蘇棟、陳瀟、王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