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從基輔羅斯公國說起:俄羅斯烏克蘭“歷史新解”的新解

從基輔羅斯公國說起:俄羅斯烏克蘭“歷史新解”的新解

從基輔羅斯公國說起:俄羅斯烏克蘭“歷史新解”的新解

從基輔羅斯公國說起:俄羅斯烏克蘭“歷史新解”的新解

從基輔羅斯公國說起:俄羅斯烏克蘭“歷史新解”的新解

從基輔羅斯公國說起:俄羅斯烏克蘭“歷史新解”的新解

從基輔羅斯公國說起:俄羅斯烏克蘭“歷史新解”的新解

從基輔羅斯公國說起:俄羅斯烏克蘭“歷史新解”的新解

從基輔羅斯公國說起:俄羅斯烏克蘭“歷史新解”的新解

英國《獨立報》上,前美聯社副總裁兼駐東歐高階記者丹尼澤夫斯基(John Daniszewski)撰文指出,普京當地時間2月21日晚又一次闡述了其對烏克蘭歷史的認識,其基調基本上是試圖說“烏克蘭一直是俄羅斯的一部分”,這顯然符合他的目的,卻也是個人的虛構,因為烏克蘭有自己長達千年的歷史。

長時期以來,烏克蘭一直邊界搖擺不定,直到18世紀末沙俄葉卡捷琳娜大帝(Catherine the Great)統治時期才完全被納入莫斯科版圖,即便如此,俄羅斯帝國也從未能輕易或完全吞下它,如今為了將一個獨立的、西方化的烏克蘭帶回俄羅斯軌道,普京正追隨從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到斯大林(Josef Stalin)歷屆俄羅斯統治者的老路。

對於西方而言,問題在於能否透過外交、制裁和烏克蘭的軍事抵抗,來限制普京的野心,普京對兩個烏克蘭分離地區“獨立”的承認,以及已經威脅到烏克蘭的俄軍調遣,很容易成為整個烏克蘭更廣泛戰爭的導火索,自2014年開始的東烏衝突已導致14000人喪生。

丹尼澤夫斯基指出,每一個現代國家,尤其歐洲國家,都有幾個世紀以來不斷變化的邊界,狹隘民族主義的情緒拉扯可能導致領土要求、最後通牒,並經常因領土、權力、影響力等因素而藉此挑起戰爭。

丹尼澤夫斯基稱“普京21日晚的演講時而陰沉、時而憤怒,對現代獨立的烏克蘭不屑一顧,認為它作為一個主權國家的建立是20世紀蘇聯領導人制造的悲劇和意外”。他表現得彷彿蘇聯時代之前從未有過歷史上的烏克蘭,時而指責列寧(Vladimir Lenin),時而指責斯大林,並一度對赫魯曉夫(Nikita Khrushchev)1954年將克里米亞劃歸烏克蘭嗤之以鼻。

坦率說,這些描述和所有類似對歷史的曲解一樣,也有其正確真實的成分:烏克蘭民族和俄羅斯民族的確是有血緣關係的東部斯拉夫民族,歷史命運時而交織時而分離。

但普京刻意只強調俄羅斯歷史上對烏克蘭統治最牢固的時期,卻故意完全忽略了過去30年裡烏克蘭一直是國際條約和俄羅斯自己明確承認的獨立國家。普京試圖將今天的烏克蘭描繪成一個“腐敗的、幾乎無法運作的美國傀儡”,它“威脅著俄羅斯的安全,除了被併入俄羅斯外沒有任何真正存在的理由”。

事實上,烏克蘭和俄羅斯的歷史都可以追溯到維京人1000多年前建立在第聶伯河沿岸的貿易樞紐——基輔羅斯公國,這個公國甚至可追溯到莫斯科城建立和東正教傳入之前,13世紀因蒙古西征,基輔羅斯公國滅亡,而莫斯科公國從蒙古人建立的金帳汗國獲得完全獨立,已經是15世紀後期的事了。因此,可以說烏克蘭和俄羅斯系出同源,但說“誰是從誰那裡衍生出來”的兵不公平,如果從基輔羅斯算起,烏克蘭同樣、甚至似乎更有道理將自己解讀為“俄羅斯的起源”。

在14世紀起長達幾個世紀裡,如今的烏克蘭是立陶宛大公國的一部分,後來屬於波蘭-立陶宛聯邦,這是一個多語言、多民族的廣闊國家,領土包括今天波蘭全部、立陶宛、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大部,以及俄羅斯一部。17世紀烏克蘭哥薩克起義反對波蘭領主,並求助於同信奉東正教的沙俄(波蘭地主們都是天主教徒),於1654年東烏宣誓效忠沙皇,而西烏克蘭直到1795年俄奧普第三次瓜分波蘭後才被納入沙俄版圖。

1919-1922年,波蘭趁十月革命後的混亂奪回了西烏克蘭部分領土,而烏克蘭本身也一度趁機宣佈獨立,而蘇俄革命之初,布林什維克實際上曾一度承認烏克蘭是一個獨立的社會主義國家,以免後者倒向“白色波蘭”。

二戰前夕和過程中,蘇聯透過《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和《雅爾塔協定》吞併了西烏克蘭,但當地民族主義游擊隊的抵抗持續數年之久。1930年代初蘇聯錯誤政策造成的烏克蘭產糧區“大饑荒”導致數百萬人死亡,令烏克蘭人對俄羅斯統治的恐懼和怨恨揮之不去,而二戰前後蘇聯強吞西烏克蘭則弄巧成拙,反倒強化了烏克蘭的分離情緒,因為這些西烏地區對俄更反感,他們併入烏克蘭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烏克蘭的“成色”。

丹尼澤夫斯基認為,與普京所言相反,大多數今天的烏克蘭人並不願意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自2014年克里米亞和東烏事件以來,該國大部分地區的反俄情緒有增無已。隨著俄羅斯軍隊再次染指頓巴斯地區,這場長達千年的對該地區主導地位拉鋸戰似乎將再次重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