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焦點|5分鐘就有一臺拖拉機下線 農機企業“虎”力全開助力春耕

眼下正值春耕春管關鍵期,農業機械行業開足馬力加緊組織生產。

近日,《證券日報》記者走訪了山東濰柴雷沃重工,看到公司生產車間內智慧化生產線正“虎”力全開,以保質保量滿足全國訂單。

濰柴雷沃重工總經理助理、戰略總監田大永表示,作為行業頭部力量,濰柴集團將充分發揮全球核心資源優勢和技術創新優勢,確保在智慧農業領域走在全國最前列。

奮戰“開門紅”

“為備戰春耕,拖拉機工廠的所有生產單元均進入滿負荷生產狀態,大約每隔5分鐘就會有一臺拖拉機下線,日產能達320臺,其中大馬力拖拉機日產能達120臺。”濰柴雷沃拖拉機工廠總裝二車間主任張康飛向記者介紹。

目前,雷沃穀神小麥機的訂單已突破10000臺大關,成為“爆款”產品。濰柴雷沃輪式機工廠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廠今年一季度的目標是7400臺,同比提升15%,而1月份已完成2500臺的生產任務,2月份以來銷售火爆形勢仍在延續。

據濰柴雷沃重工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1月份以來,公司全系列換新升級的雷沃穀神小麥機在全國各地亮相,其中雷沃穀神GM100收割機整機採用靜液壓驅動,在2021款的基礎上實現了“動力、可靠性、效率”三大方面的升級,能實現全作物、全區域、全時段的作業需求。

“同時,公司也在一直注重全面提升軟服務。”前述負責人介紹,濰柴雷沃重工開發完成了應用“智聯雲平臺”,截至2022年1月底,該平臺服務農機總量已達16。3萬臺,服務使用者超7萬人。

把最新應用置入智慧農業

2022年中央一號檔案提到,強化現代農業的基礎支撐,需要重點提升農業裝備的研發應用水平。

中國文化管理協會鄉村振興建設委員會副秘書長袁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年來,複合式、高效能和智慧化的現代農機裝備成為農業裝備發展的新亮點和新趨勢。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我國農機裝備發展的重點仍是提高農業裝備的智慧化程度和生產性、穩定性,推動農機農藝融合和機械化資訊化融合。

在這一過程中,農業機械行業的“領頭羊”擔負著重大的推進責任。濰柴雷沃重工總工程師、智慧農業研究院院長儲成高表示,前述“智慧雲平臺”就是公司深度探索利用大資料、雲計算等新一代資訊科技推動農業向數字化、智慧化方向發展的例子。

田大永告訴《證券日報》記者,要確保公司智慧農業戰略落地,將重點從自動駕駛、精準作業、農場管理平臺三個方向推進。

“自動駕駛方面,會聯合濰柴集團優勢資源,包括液壓、電控、傳動,特別是電控系統資源,真正掌握獨立自主的核心技術;精準農業技術方面,要重點把機械裝備的變數控制技術處理到位;再就是‘雲腦’管控,搭建一個智慧農業服務管理系統,包括農機規劃、排程、進度管理以及作業評價等。”田大永介紹道。

此外,農業機械行業在積極應對將於2022年底實施的國四排放標準。

太平洋證券分析認為,國四排放標準實施有望帶來新一輪工程機械、農業機械的購機潮。

“國四排放標準的升級將促使諸多機型進行重新設計。”袁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同時,對農機智慧化發展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一方面,強制推行產品數字化,藉助國四發動機的數字化技術,可提升我國自主產品的智慧化水平;另一方面,智慧化升級使整機及執行部件擁有了可靠的資料互動介面,農機變成可控的作業機器人,讓變數作業及精準作業進一步成為可能。(內容來源:證券日報 記者 王僖 新社匯·全媒體矩陣轉載釋出)

焦點|5分鐘就有一臺拖拉機下線 農機企業“虎”力全開助力春耕

圖片來源:網路

中國文化管理協會鄉村振興建設委員會副秘書長、高階資料分析師袁帥

認為:

農業是我國立國的根本,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發展與億萬人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絡。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慧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然道路。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業機械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農業生產中,傳統的耕種方式不僅耗費大量的人力,產量也不高,為推動我國農業的發展,提高農作物生產產量必須在農業發展中大量應用機械技術。

農業機械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誌。得益於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降低機械化生產成本及土地流轉政策促進農業規模化經營,無論是小麥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稻和玉米耕種收綜合機械化還是畜牧養殖和水產養殖機械化,我國農業機械化整體水平正在逐年提升,步伐加快,隨著科技的進步和農業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不僅僅在播種方面及收穫方面的機械化水平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大量先進機械裝置在農業生產方面的應用,大大提高了作業生產效率,同時農業機械化也正在從耕種收環節向植保、秸稈處理、烘乾等全程延伸拓展。

“十四五”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奮力實現2035年“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戰略目標的第一個五年,新形勢、新任務、新需求對農業機械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國家正在積極透過各種優惠政策和農機購置補貼推動農機行業發展,當前,雖然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已提高到70%,農用機械總動力在不斷增長,但是行業仍存較多薄弱領域,包括:

(1)農機科技創新能力不強,我國自有原創性科技成果少,關鍵技術自給率較低,一些基礎理論和關鍵共性技術研究尚處於工業化發展初期,受制於人的局面尚還沒有根本性的改變。

(2)低端過剩,中高階農機裝備有效供給不足,機具適應性可靠性有待提高,環保壓力大。

(3)農機農藝結合不夠緊密,目前,現實生產中存在的品種、種養方式與機械化生產不協調,制約了農機研發、推廣應用和作業效率與效益。

(4)農機作業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很多地區都是丘陵山區,田塊比較細碎,機耕道路缺乏,種植經營分散,導致農機“下田難”“作業難”,存在“有機難用”的問題。

對於終端使用者來說,選購符合國家排放標準的工程機械產品是必然趨勢,這從環境保護,“雙碳”戰略等多方面都是必然的要求。實施國四排放標準,迫使農機升級工作緊迫和勢在必行,這次升級國四,對很多機型來說,都需要重新設計產品。從產品開發階段的生態設計、生產階段的質量控制、在用階段的檢測維修、報廢淘汰階段的方式方法等全生命週期提出更高、更為嚴格的要求。國四需引入發動機機外淨化技術,選擇符合要求的國四發動機,僅僅是產業升級的開端,僅靠換裝國四發動機,不能保證排放合格,需要與後處理器的合理匹配,農機國四全面實施後,農機主機企業成為排放升級和監管的第一責任者,農機整機生產企業必須確保生產排放達標的產品,並按要求向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提供排放自查報告。這次國四升級,對農機智慧化發展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國四強制推行產品數字化,促進了農機的數字化製造和產品智慧化研發,藉助國四發動機的數字化技術,提升我國自主產品的智慧化水平;智慧化升級使整機及執行部件擁有了可靠的資料互動介面,農機就變成了可控的作業機器人,讓變數作業及精準作業進一步成為可能,農機更好的節能減排、高效高質量的作業。

在全球製造業的四級梯隊中,目前中國仍處於第三梯隊,這種格局在短時間內難有根本性改變。近年來,複合式、高效能和智慧化的現代農機裝備成為農業裝備發展的新亮點和趨勢。農業無人機、無人駕駛拖拉機、智慧收穫機、智慧除草機、擠奶機器人、農業自動化與控制系統等產業化發展方興未艾,但是接下來一段不短的時間內,我國農機裝備發展的重點仍是,提高農業裝備的智慧化程度和生產性、穩定性,推動農機農藝融合和機械化資訊化融合,打造農機服務模式與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相適應、機械化生產與農田建設相適應,鼓勵和踐行科技創新、機制創新和政策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