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江東時評 | 低俗營銷屢屢“辣眼睛”:“黑紅也是紅”的邏輯該破了

廣告營銷本質是一種企業宣傳,透過良好向上的品牌價值輸出,獲得消費者的認同,塑造品牌競爭力。但近年來,低俗成為一些企業的營銷“密碼”,把低俗當創意、把歪路當捷徑,給社會風氣和商業環境帶來嚴重不良影響。

廣告法中明確規定,不得“妨礙社會公共秩序或者違背社會良好風尚”,不得“含有淫穢、色情、賭博、迷信、恐怖、暴力的內容”。可現實中,總有企業不惜劍走偏鋒,以身試法。尤其最近一段時間,不論是某飲料的“鮮嫩多汁”,還是某辣條的“約嗎”,亦或是某脫毛儀的“沒有藍寶石,我不脫”,出格的言辭,已成低俗、惡俗、庸俗的典型。

縱觀這些無所不用其極的營銷方式,既讓人心理不適,又沒有任何社會價值。從打擦邊球到傳播淫穢資訊,從宣揚拜金主義到欺辱歧視女性,可謂既“辣眼睛”又“毒心靈”,既“毀三觀”又“觸底線”。對任何企業來說,用低俗營銷換來的“眼球效應”“出圈效應”都是一時的。趣味低階、突破法律和道德底線,很難贏得消費者長久青睞,最終只會落得被點名、被處罰的下場,無益於企業長遠發展。

但正如一些專家指出的,流量至上的時代,一個熱搜的回報可能遠大於處罰。一些商家之所以“前赴後繼”、一犯再犯,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違法成本低、有利可圖。此前,椰樹曾發文稱,“我從小喝到大”廣告風波和培養職業經理學員招生(聘)廣告風波合計引起5億多人次網民關注。與可觀的流量相比,企業可能面臨的處罰不過傷之皮毛,甚至一旦營銷內容遭到社會質疑時,還可以“內容稽核不嚴、第三方合作內容”等為理由,藉以逃避罰款。如果越低俗越得利,低俗內容就會聞風而來,“流量就是收益”“黑紅也是紅”的營銷模式也會大行其道。

讓低俗營銷的路子走不通,是規範營銷行為、淨化企業競爭生態的必要之舉。首先要加大立法力度,提高違法成本,進一步完善制度法規,明確底線、制定細則;相關部門也應該加強執法力度,嚴厲打擊企業的低俗營銷行為,只有完善立法、嚴格執法,才能讓企業無空可鑽;同時,公眾對類似的低俗營銷也要做到“零容忍”,公眾亮出底線,企業和部門才能更好地守住紅線,為廣告營銷注入更多傳遞正向價值、真正具有美感的因子。

炒股開戶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紅包,100%中獎!

開啟App看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