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窮不只會影響錢包,還會傷害腦子

雙十一之後又是雙十二,可你卻只能一邊吃土,一邊看著那麼多想買卻下不去手的好東西,

“窮”字真是格外扎心。

窮不只會影響錢包,還會傷害腦子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錢多錢少,不僅決定著你能買到什麼,還能影響大腦活動,甚至,貧困的影響是可以“遺傳”的。

太長不看

①貧困狀態讓人高估買到的東西的價值,在消費時相對短視。

②貧窮本身就會俘獲注意力,讓人更難擺脫貧困狀態。

③有一些策略可以終結貧困的惡性迴圈。

貧困,讓人在花錢時做出糟糕決策

《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曾刊發的一項研究[1]顯示,

消費時,之前經歷過貧困的人會和經歷過富餘的人有非常不一樣的神經活動。

研究中,被試一開始需要完成一系列小遊戲,比如下圖這個:猜測螢幕中白點的數量是少於還是多於某個數字。如果選擇正確,被試可以獲得一條“命”,選擇錯誤則要被扣掉一條命。一旦命用光了,遊戲便宣告結束。而如果被試能一直玩下去直到遊戲通關,會得到一筆金錢獎勵。

窮不只會影響錢包,還會傷害腦子

被試需要選擇左側的白點是多於還是少於38個,選擇錯誤會被扣掉一條命。| 文獻[1]

實驗者其實偷偷耍了一些花招,來控制被試的命的數量,以此操縱他們貧困還是富餘的狀態。富餘組開局便有10條命,而且實驗者會想辦法讓他們的命在整個遊戲過程中都在10條上下波動。倘若不幸是貧困組的話,則開局只有1條命,且實驗者會讓他們始終處在瀕於淘汰的水平。這樣,

前者在遊戲中會時刻處於一種資源富餘的狀態,後者則不斷感受到自己真的是個窮人。

在誘發了貧困或富餘感受之後,被試接下來需要完成一系列消費決策任務了。同時,他們需要躺入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裝置中,以便研究者隨時獲得他們的腦成像資料。

結果是,經歷了貧困狀態的被試在消費時的自信心更低,同時焦慮水平不斷升高。更重要的是,貧困相比於富餘狀態,還會在消費中刺激人們框額皮層的活動,同時抑制左側背外側前額葉皮層的活動——

前者是大腦中專司編碼價值的區域,後者則負責目標規劃。

窮不只會影響錢包,還會傷害腦子

經歷了貧困狀態後,人在消費時焦慮水平升高。| 圖蟲創意

也就是說,實驗中的貧困狀態改變了大腦在商品價值評估與消費目標確立上的運算規則。這種變化產生的直接負性影響,可能是

讓窮人在消費中高估買到的商品的價值

,比如總是覺得自己買的東西物超所值撿了大便宜;又或是

讓他們不能有效地樹立長遠的消費目標,而過度追求短期的消費。

最終,他們會陷入一個更糟糕的消費狀態中。

稀缺: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的

實際上,近年來有不少有趣的研究圍繞著“資源不足如何改變心理與行為”這個話題展開,資源不足所引起的心理變化也被研究者們稱為是一種稀缺心向(scarcity mindset)。

“稀缺”這個概念的最早提出者,是芝加哥大學商學院的經濟學家授森德希爾·穆來納森(Sendhil Mullainathan),和普林斯頓大學的心理學家埃爾德·沙菲爾(Eldar Shafir)。

稀缺指的是這樣一種狀態:人們“所擁有的”滿足不了“所需要的”

,不管這裡沒被滿足的東西是金錢、食物還是時間。這對經濟學家與心理學家組合的最經典實驗發表在《科學》(Science)上[2]。

任務中,被試需要完成一系列遊戲,既可能贏錢也可能虧錢,需要維持一定的資金額以保證遊戲能夠繼續下去。針對運氣不佳資金出現問題的被試,

任務還貼心地準備了應急方案——高利率借貸

。透過高利率借貸緩解資金壓力,無異於拆東牆補西牆,從長期看必將惡化個體的資金狀況。然而,在實驗中,相比被操縱成富人的被試,被操縱成窮人的被試要更多地去借這種高利率貸款。這種行為導致他們的資金狀況在整個遊戲過程中持續下行,最終紛紛淘汰出局。

窮不只會影響錢包,還會傷害腦子

實驗中的一個遊戲是某種幸運輪盤,實驗者會操縱不同的被試分別成為“窮人”和“富人”。| 圖蟲創意

穆來納森認為,

窮人之所以貧窮不是因為他們不努力,也不是因為社會不平等,而是因為貧窮本身就會“俘獲”人們本來就不多的注意力

,使得他們可用於處理其他事務的注意力嚴重不足,以至失去了很多改善決策的機會。就像實驗中的窮人過分關注當前的資金現狀,而忽視了過度借貸在日後可能會產生的高額成本。

只關心如何付清下一個賬單的人很少去考慮為未來投資些什麼;一個瀕於任務截止期的人,只會被看上去最緊迫的事情拖累,而放棄對他們而言更有價值的工作。

貧窮只能教會人們如何做一個窮人

稀缺對窮人的不利影響不僅僅存在於實驗室中,在現實生活中它也在上演著。

2010年的夏天,穆來納森和沙菲爾曾在印度東南部農村進行過一項田野研究[3]。他們對比了464名印度甘蔗農民在豐收前(稀缺狀態)與豐收後(富餘狀態)認知能力上的差異。他們發現,處於稀缺中的農民在瑞文推理(智商)測驗上的分數要明顯差於他們在富裕狀態下的分數。而且,在有關認知控制能力的任務上,稀缺狀態農民正確完成任務所花費的時間也要更長一些。並且,感到經濟壓力越大的農民,在兩項任務中的表現也越差。

這個田野實驗,為我們展現了一個清晰的事實,那就是

現實中處於稀缺中的人還有著相對較低的智力水平和控制能力

。然而,

與處於正常情況的人相比,這些人卻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改變自己的稀缺狀態。

稀缺不僅僅是短期內從行為上損害人們的決策質量,它還會引起長期的代際傳遞[4]。2015年進行的一項當前規模最大的貧困與兒童腦發育研究,包括了1099名3~20歲青少年大腦成像的資料,結果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上 [5]。研究發現,

在貧困家庭中成長的孩子,負責語言、閱讀、執行控制以及記憶等能力的一系列腦區體積要更小一些。

而且,家庭越貧困的孩子,這些大腦區域與正常家庭孩子的差距也越大。

語言、閱讀、執行控制以及記憶,對日後的學業與工作能否取得成功至關重要,然而,這種大腦發育的“先天不足”卻讓他們的起跑線都離別人差了一大截。這個研究告訴了我們一個比較悲觀的事實:

貧窮只能教會人們如何做一個窮人。

窮不只會影響錢包,還會傷害腦子

貧困家庭長大的孩子,大腦發育“先天不足”。 | 圖蟲創意

如何減少稀缺感,阻擊貧困?

稀缺對窮人們有著巨大的影響,甚至還能“遺傳”下去,但好在世界範圍內已經有不少組織正在或即將開展反貧困行動。聯合國也將“消除貧困”放在它的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之首[6]。目前國際上較為知名的兩個扶貧機構之一,就是穆來納森與另外兩名經濟學家2002年成立的賈米爾貧困行動實驗室(J-PAL)。他們與眾多其他研究者一起,提出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反貧困策略。

一方面可以透過增加窮人的認知餘閒,來彌補他們已經被過分消耗掉的注意力。

比如說在日常性工作中刪減掉多餘的流程性內容,或是簡化工作手續[2],或是人為設定一些提醒引導窮人將注意力放在未來[7]。

另一方面,還可以透過減少窮人的經濟波動,儘可能避免稀缺感對他們的決策產生干擾

,比如在非常時期為他們提供用來緩解資金波動的無條件現金資助[8],或是培養窮人養成儲蓄的好習慣[9]。

此外,研究者還專門設計了適合低收入家庭,特別是兒童參與的課程訓練,透過系統性培訓能全面提升低收入家庭孩子在認知能力上的不足[10]。

這些策略與傳統策略相比,最大的亮點是,

它們都是從個人層面出發,特別是從改善個體認知能力的視角來阻擊貧困,也即扶貧必扶智。

在這些策略的助推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低收入群體改善了他們貧困的現狀,在未來,也將有更多的人能從中獲益。

參考文獻

[1] Huijsmans, I。, Ma, L。, Micheli, L。, Civai, C。, Stallen, M。, & Sanfey, A。 (2019) A scarcity mindset alters neural processing underlying consumer decision making。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n press。

[2]Shah, A。 K。, Mullainathan, S。, & Shafir, E。 (2012)。 Some consequences of having too little。 Science, 338(6107), 682-685。

[3]Mani, A。, Mullainathan, S。, Shafir, E。, & Zhao, J。 (2013)。 Poverty impedes cognitive function。 Science, 341(6149), 976-980。

[4]Aizer, A。, & Currie, J。 (2014)。 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inequality: maternal disadvantage and health at birth。 Science, 344(6186), 856-861。

[5]Noble, K。 G。, Houston, S。 M。, Brito, N。 H。, Hauke, B。, Kan, E。, & Kuperman, J。 M。, et al。 (2015)。 Family income, parental education and brain structur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Nature Neuroscience, 18(5), 773。

[6]Source: https://sustainabledevelopment。un。org/?menu=1300

[7]Karlan, D。, McConnell M。, Mullainathan, S。, Zinman, J。 (2016) Getting to the Top of Mind: How Reminders Increase Saving。 Management Science, 62(12), 3393-3411。

[8]Haushofer, J。, & Shapiro, J。 (2016)。 The short-term impact of unconditional cash transfers to the poor: experimental evidence from Kenya。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31(4), 1973-2042。

[9]Carvalho, L。 S。, Prina, S。, & Sydnor, J。 (2016)。 The effect of saving on risk attitudes and intertemporal choices。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20, 41-52。

[10]Neville, H。 J。, Stevens, C。, Pakulak, E。, Bell, T。 A。, Fanning, J。, & Klein, S。, et al。 (2013)。 Family-based training program improves brain function, cognition, and behavior in lower socioeconomic status preschooler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0(29), 12138-12143。

作者:性感的小腳脖

編輯:odette

炒股開戶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紅包,100%中獎!

開啟App看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