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殷素素讓張無忌報仇,為何他不聽?兒時不懂,長大後才懂他的無奈

張無忌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角色,愛他自然是因為他是《倚天屠龍記》中的主角,而金庸在這個角色身上將“主角光環”這四個字詮釋到了極致,可以說《倚天屠龍記》就是如今某些“爽文”的雛形,張無忌修煉神功,繼而扮豬吃老虎的橋段著實讓人大呼過癮,但這個角色身上也有讓人厭惡的地方。

張無忌的處事風格就很難讓人滿意,他是個老好人,在他眼中,任何人都是極好的,所以他在感情方面總是猶豫不決,甚至就連對付自己的敵人時,他都顯得有些優柔寡斷。

殷素素讓張無忌報仇,為何他不聽?兒時不懂,長大後才懂他的無奈

(殷素素劇照)

而張無忌最讓人不解的地方莫過於他沒有替父母報仇,當年他目睹了雙親被正道群雄逼死,殷素素還讓他為自己報仇,可他為何連母親的話都不聽?背後的原因讓人無奈。

一、張翠山夫婦之死

儘管金庸筆下的大部分主角都有比較悲慘的身世,但像張無忌這麼慘的,還真沒幾個,畢竟他可是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父母死在了自己面前,那場面對於年幼的他來說,那打擊別說有多大。

而且當時殷素素的一番話也顯得格外悲慘,他們母子二人有這麼一段對話:“無忌撲在母親懷裡,哭道:‘媽,他們為什麼逼死爹爹?是誰逼死爹爹的?’殷素素道:‘這裡許許多多人,一齊上山來,只因你爹爹不肯說出義父的所在,他們便逼死了你爹爹。’無忌一對眼睛從左至!右緩緩地橫掃一遍,他年紀雖小,但每人眼光和他目光相觸,心中都不由得一震。殷素素道:‘無忌,你答應媽一句話。’無忌道:‘媽,你說。’殷素素道:‘你別心急報仇,要慢慢地等著,只一個也別放過。’眾人聽了她這幾句冷冰冰的言語,背上都不自禁地感到一陣寒意。”

殷素素讓張無忌報仇,為何他不聽?兒時不懂,長大後才懂他的無奈

(張翠山劇照)

殷素素這段話別說多狠辣,不過即便是在極度憤怒的情況下,她還是保持著冷靜,讓張無忌不要輕舉妄動,等時機成熟再報仇,言下之意,仇是必須要報的。

其實在一個旁觀者的視角來看,無論殷素素說不說這段話,父母之仇也應該是不共戴天的,張無忌本就應該向正道群雄復仇,何況母親還提出了這樣的要求,他就更沒有理由逃避了,可他為何始終沒有走出那一步?反而在光明頂一戰有機會報仇時,還主動放過了六大派的一眾高手?

二、張無忌的為人

張無忌的為人從他對自己身邊那幾個女子的態度就能看出來,殷素素曾說過,越漂亮的女人就越危險,不能信,但很明顯,張大教主是一句也沒聽進去,他這輩子沒少因為女人吃虧。

殷素素讓張無忌報仇,為何他不聽?兒時不懂,長大後才懂他的無奈

(張無忌、趙敏劇照)

而直至書末,他仍在幾個女子之間徘徊,表面來看,他已經選定了趙敏當自己的妻子,但其實他內心始終未定。

這一點金庸在後記中就交代過:“張無忌卻始終拖泥帶水,對於周芷若、趙敏、殷離、小昭這四個姑娘,似乎他對趙敏愛得最深,最後對周芷若也這般說了,但在他內心深處,到底愛哪一個姑娘更加多些?恐怕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不是真是這樣,作者也不知道,既然他的個性已寫成了這樣子,一切發展全得憑他的性格而定,作者也無法干預了。”

這樣的性格自然會影響他“復仇”的腳步,而且關於此事,金庸還從“書外”的角度來解析過,比如他曾在接受採訪時提到過,關於張翠山之死,還不僅僅是張無忌顯得輕描淡寫,就連張三丰表露出的態度也是不合理的,而他的解釋是:“張三丰和張翠山之間、謝遜和張無忌之間父子般的摯愛。然而,張三丰見到張翠山自刎時的悲痛,謝遜聽到張無忌死訊時的傷心,書中寫得太也膚淺了,真實人生中不是這樣的。因為那時候我還不明白。”

殷素素讓張無忌報仇,為何他不聽?兒時不懂,長大後才懂他的無奈

(謝遜劇照)

但正如筆者強調的,這是從“書外”的角度來分析,迴歸武俠故事,父母之仇往往還是推動劇情發展的關鍵因素,怎能不報?若從“書裡”的邏輯來分析,這事是否有更合理的解釋?

其實答案很簡單,就在於兩個字,道義。

三、張松溪一語解惑

武當七俠並不算是武林中最頂尖的高手,但他們卻做到了威名遠揚,憑什麼?在筆者看來,張松溪的一番話就可以解釋這一點。

當群雄逼迫衝上武當山要逼迫張翠山說出謝遜的下落時,張松溪的一番話是讓人熱血沸騰,他是這麼說的:“張松溪冷笑道:

‘他們可把武當門人瞧得忒也小了。縱使他們倚多為勝,難道武當門下弟子竟會出賣朋友?五弟,那謝遜便算十惡不赦的奸徒,既是你的義兄,決不能從你口中吐露他的行蹤。’

按照常理來說,武當派和明教中的邪魔歪道是勢不兩立的,可此時張松溪卻可以為了自己的兄弟而選擇力保謝遜,不惜與正道其他高手為敵,這就是“道義”。

你能說武當派包庇張翠山的行為錯了嗎?從表面來看,他們的確是不應該為謝遜保密,但此時若是張翠山選擇出賣自己的義兄,那他和所謂的邪魔歪道又有什麼區別?

殷素素讓張無忌報仇,為何他不聽?兒時不懂,長大後才懂他的無奈

(武當派劇照)

那麼正道群雄逼迫張翠山夫婦,他們又錯了嗎?他們身為正道人士,自然覺得張翠山若是正派的話,就應該將謝遜的行蹤說出來,這才符合一個正派人士該有的樣子,所以他們根本無法理解張翠山的包庇之舉,才會咄咄逼人,其實他們也沒錯。

張無忌是個明事理的人,他自然能夠想清楚這一層關係,在這件事中,沒有誰對誰錯,只能說是因為他們的立場不同而釀成了慘劇。

正所謂“冤冤相報何時了”,張無忌又如何會以血債血償的方式去處理這段關係?只能說在這件事上,他並非優柔寡斷,而是無可奈何。

釋出於: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