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高質量推進醫改工作 老百姓樂享“健康紅利”——“健康南寧”建設不斷提質增效

【原標題】高質量推進醫改工作 老百姓樂享“健康紅利”——“健康南寧”建設不斷提質增效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近年來,南寧市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主線,推動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紮實推進“健康南寧”建設,讓市民在看病就醫、健康保障上享受到諸多改革紅利,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穩步提升。

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實現家門口享受優質和高效的醫療服務

推進“健康南寧”建設,深化醫改是一場“重頭戲”。

讓區域內群眾都能享受到優質醫療資源,這是醫療服務同質化的核心要義,也是醫改的基本要求。南寧市推動在市區成立城市醫療集團,在縣域推行縣域醫共體,並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讓基層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三甲醫院同質化的醫療服務。其中,在縣域以上林模式為參考建設縣域醫共體;在城區以三級綜合醫院(市一醫院、市二醫院)牽頭,組建人財物統一管理的城市醫療集團,促進分級診療有序推進,市一醫院集團的“三塘模式”和市二醫院集團的“延安模式”取得實效,得到自治區層面肯定。

南寧市第二人民醫院延安分院在一年前還只是一家鄉鎮衛生院,成為市二醫院醫療集團成員單位之後的短短一年間,這家鄉鎮衛生院發生了鉅變。

2021年12月10日上午,南寧市衛生院中第一家千級層流手術室在延安分院正式啟用。手術室投入使用後,依託集團總院的優質醫療技術下沉,可開展骨科、眼科、胃腸外科等手術,將進一步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逐步實現醫療質量的均質化管理。

“衛生院升級打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最後一公里’,從一年前的門庭冷落,到現在業務量高速增長,有效的管理促進平均住院日、次均費用、抗生素使用等指標的下降,群眾就醫負擔減輕,在穩定隊伍的同時,減少了投入,實現了多方共贏的局面……”延安分院掛職副院長韋福來介紹,這些變化讓患者真正得了實惠。

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讓延安分院成為我市深化醫改工作的生動實踐。今年,我市將繼續在推進縣域醫共體和城市醫療集團建設,最佳化城鄉公立醫療衛生機構佈局,完善城市15分鐘、農村30分鐘醫療衛生服務圈等方面下功夫,有力補齊衛生健康短板,更好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增強公共衛生服務能力

15分鐘醫療服務圈逐步形成為幸福“加碼”

公共衛生事業事關民生福祉。我市以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為依託,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網底,建立覆蓋全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

針對我市部分城區、開發區社群衛生服務機構偏少、服務半徑過大、服務人口過多的問題,我市按照“填平補齊、分步實施、逐步完善”的要求,連續4年將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專案納入政府為民辦實事專案,共投資1。75億元,新建10個、購置1個、改擴建26個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併為56個社群衛生服務中心配備基本醫療裝置,構建與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與居民醫療衛生服務需求相匹配,體系完整、結構合理、功能互補的城市社群衛生服務體系,更好地保障城市廣大居民健康。

南寧市衛健委基層衛生健康科科長劉文波介紹,截至目前,全市已開業的社群衛生服務機構129個(含社群衛生服務中心60個,社群衛生服務站69個),全部建成並投入使用後,我市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將達到65個,社群衛生服務體系將進一步完善,基本實現每個街道辦轄區或每3萬—10萬人口設定一個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的目標,城市15分鐘醫療服務圈逐步形成,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供給能力顯著提高。

加快構建公衛應急體系

完善院前急救體系建設織牢生命救護網

院前醫療急救是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係到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現實生活中,猝死事件時有發生。“心跳驟停搶救最佳時間在4分鐘內,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黃金救援4分鐘’,心跳驟停後能否實施有效的心肺復甦、電擊除顫等急救措施,是心臟能否恢復自主跳動的關鍵。”南寧急救醫療中心副主任唐連家說。

為建立健全城市公眾急救體系,提升事發現場第一目擊者急救能力,為市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駕護航,2022年,我市推動15個鄉鎮衛生院急救示範點規範化建設,同時在地鐵站、公園、商場、社群等部分人員密集場所建設6個急救小屋,投放18臺AED及一批急救裝置物品,並各組建1支不少於10人的自救互救隊伍,自救互救隊員均受過急救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透過不斷完善公眾急救體系,我市已逐漸形成“公眾急救—院前急救—院內急救”三級急救體系。(記者 吳青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