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基層幹部 做好“三個動作”,拉近幹群距離

“黨的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也在基層,必須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為長遠之計和固本之策,絲毫不能放鬆。”基層不僅聯絡服務群眾的重要紐帶,更是決策部署的“最後一公里”,作為基層幹部要做好“三個動作”,到基層群眾的身邊,拉家常、問冷暖、送祝福,用平凡的肩膀扛起不平凡的事業,拉近彼此間的距離,托起百姓穩穩的幸福。

一要“走得進”群眾的家門。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絡群眾,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古人云:“欲築室者,先治其基。”基層幹部身處在服務群眾的第一線,不僅是黨的政策傳遞者,更是黨的形象代言人,他們承載著人民群眾的殷切希望,便不能高高在上,脫離群眾,要時刻牢記為民初心,為人民群眾謀福解困。而要想更好地為民服務,走好群眾路線,首先要能夠走進群眾的“家門”,如果群眾對我們基層幹部冷臉相待,拒之門外,連群眾的家門都進不去,那後續的工作也就無從談起。而要想“走得進”群眾的家門,廣大基層幹部就要有幹部的“樣子”,決不能擺“官架子”,要向焦裕祿、孔繁森、楊善洲等人學習,厚植家國情懷、涵養公僕情懷,自覺把個人理想同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緊密聯絡在一起,樹立起一個良好的形象。同時要明白清水在於流動,感情在於走動,幹群關係只有用腳步才能丈量出來的道理,深深紮根於基層當中,走進百姓中間,做到“腳下有泥土,心中有群眾”,才能與群眾建立真感情,才能贏得群眾的好口碑,進一步密切聯絡群眾的關係,真正走進群眾的家門。

二要“拉得起”群眾的家常。“拉的起”是指我們基層幹部在走進群眾家門之後,要能和老百姓拉起家常話,而不是一般的客套寒暄,要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到我們基層幹部的親切、可信、真誠,如此才能進一步拉近幹群間的關係,實現幹群“零距離”“零障礙”。現在部分基層幹部忘卻了初心使命,遠離了人民群眾,漠視了群眾的利益問題,主觀上與群眾存在一定距離,不善、不願、不屑與群眾面對面打交道,在下基層時走馬觀花,流於形式,最終與人民群眾越來越遠。“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作為基層幹部想要和群眾“拉得起”家常話,就當做到內心真誠坦蕩,將真誠之心自然而然地流露於言行舉止之間,由內而外、發自內心地蓄積謙遜的氣質,牢記自己人民公僕的身份,與百姓講大白話、真話、實話、短話,如此方能贏得人民群眾的好感。同時要摒棄不良心態,保持一顆平常心,堅決走好群眾路線,把西裝、皮鞋脫下,換上農裝、布鞋,真正深入到人民群眾當中,事無鉅細的瞭解群眾的所思所想,做到對各家各戶的情況如數家珍,這樣才能更好地和群眾拉近距離,話好家常。

三要“解得開”群眾的矛盾。基層治理是整個國家治理體系的終端,也事關千千萬萬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60年前,浙江楓橋幹部群眾創造了“依靠群眾就地化解矛盾”的“楓橋經驗”,作為新時代的基層幹部要踐行“楓橋經驗”,給群眾的矛盾開出“良方”,將矛盾有效地化解在基層當中,做到矛盾不上交。但是想“解的開”群眾的矛盾,首先要讓人民群眾相信我們的基層幹部,“我們黨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作為基層幹部要牢記群眾利益無小事,也許我們眼中的小事情,對於群眾而言就是大事,煩事,鬧心事,所以基層幹部不管處理什麼事情,都要以群眾的利益為主,群眾要是不滿意,你再辛苦也是白搭,你要是把老百姓的事情都當成麻煩,那時間長了,老百姓就不會再群眾幹部。正所謂“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作為基層幹部面臨著複雜多樣的基層環境,沒有相應的本事就“解不開”群眾的矛盾,所以還要以久久為公的毅力,把學習與實踐貫穿於自己工作的各個方面,以實踐促學習,克服“本領恐慌”,真正練就一身硬功夫、真本領,如此才能真正解開群眾的矛盾問題。(李星宇)

@基層幹部 做好“三個動作”,拉近幹群距離

釋出於: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