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再讀它,好像聽到投資的“任督二脈”在啪啪作響!

(風險提示:本文為轉載文章,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作者:

villike

這是我對《段永平投資問答錄》閱讀感受的第10篇,寫這一系列的背景是:

“今年,我在分析一家公司的過程中,有一個因素,我認為非常地重要,就是“企業文化”。

把企業文化納入考量的投資人很少,我想起了之前對OPPO文化的瞭解(阿段是聯合創始人),又想起雪球推送的段永平過往一些語錄中,經常出現企業文化的字眼。

於是,我找到雪球之前推出的刊物《段永平投資問答錄》,這一開始讀,我只能找到3個字,來形容我的感受:

我的天……

看上冊的時候,時不時會看得我頭皮發麻、渾身起雞皮疙瘩,我好像聽到身上投資的“任督二脈”在啪啪作響!

段永平先生的內容非常短,往往幾個字、一兩句話就回答完了一個問題,所以我建議你們先看我的閱讀感受,我會盡量把我受到的衝擊和觸動,以及對我們投資的輸入寫清楚。

以下為原文摘錄:

網友:昨天聽到一個投資者說,他買的公司都是不降價的。

阿段:能漲價的東西就表示他有“護城河”,能體會出這點來還是很有天賦的。

上一篇文章說過,如果消費者願意接受企業更高的價格,要麼說明消費者心甘情願,要麼是消費者沒得選。

一家能長期維持可觀毛利率的企業,往往就是好企業,因為,很少有消費者“突破”不了的領域——如果以前的高價是“沒得選”的話。

說到這,你看集採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以前,消費者沒得選,但總有一天,這種消費者“非心甘情願”的高毛利率,會被打破的,雖然我們並不能準確知道,是以什麼樣的形式被打破。

以下摘錄非阿段所說,來自網友提供:

巴菲特表示,如果一家企業有能力提價,而業務又不會流向競爭對手,這一定是很好的企業。巴菲特曾收購過鐵路、燃氣、電網等諸多公用類企業,這些企業的定價能力源自其客戶幾乎找不到其他選擇。巴菲特還增持了可口可樂和卡夫食品等公司,這些公司依靠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口碑來吸引並留住客戶。

這一段,其實就是我上一篇所說的內容,但從巴菲特的嘴裡說出來,可能大家會更信服。

消費者由於找不到其他選擇、從而不得不接受提價的生意,有一定機率是被監管的行業,所以很難獲得真正的“可觀利潤”。

而另一類,也就是消費者喜歡其產品/服務、心甘情願接受高一點價格的企業,我覺得才是真正的好企業。

以下非阿段所說,來自查理芒格:

在你們的一生當中,你們能夠找到少數幾家企業,它們的管理者僅透過提高價格,就能極大地提升利潤—然而他們還沒有這麼做。所以他們擁有尚未利用的提價能力。人們不用動腦筋也知道這是好股票。

迪士尼就是這樣的。帶你們的孫子去迪士尼樂園玩是非常獨特的體驗。你們不會經常去。全國有許許多多的人口。迪士尼發現它可以把門票的價格提高很多,而遊客的人數依然會穩定增長。

所以迪士尼公司的偉大業績,固然是因為艾斯納和威爾斯極其出色,但也應該歸功於迪士尼樂園和迪士尼世界的提價能力,以及其經典動畫電影的錄影帶銷售。

在伯克希爾·哈撒韋,沃倫和我很早就提高了喜詩糖果的價格。當然,我們投資了可口可樂—它也有一些尚未利用的提價能力。

可口可樂也有出色的管理人員。除了提高價格之外,可口可樂的高層郭思達和柯歐孚還做了其他許多事情。那是很完美的(投資)。

芒格這一段,在我們前面講的“差異化帶來高毛利率”的基礎上,又往前走了一步,這是很微妙、但很關鍵的一步,我的理解是:

真正的差異化,是從容不迫的、是有機會在不錯的毛利率基礎上,在企業認為有必要時提高價格的。

這需要兩個因素的配合,第一個,不能有很強的強敵環伺左右。

舉個例子,伊利和蒙牛,在現有的競爭格局下,恐怕沒有哪家敢“任性”地提高價格,如果他們這樣做,就等於給了對方以可乘之機。

第二個,需要有好的企業文化的配合,如果企業是“利潤導向”的,那勢必會為了利潤、消耗掉消費者對這家企業的信任。

從這個角度來說,好的企業之所以“能提價但沒提”,其實是有“不能一味向消費者索取,我們的獲利已經足夠豐厚”的這種“覺悟”。

某種程度上來看,消費者和企業的關係,有點像戀人關係:

一方面,消費者信任企業,所以願意為企業而付出(給了企業可觀的毛利率)。

另一方面,企業也要感恩這種付出,想盡一切辦法,以好產品來回報消費者,而不是將消費者的信任視為理所當然,甚至變本加厲地榨取消費者。

只有這種雙方互相信任的關係,才是健康長久的關係。

網友:比亞迪的成本優勢應屬於護城河,而且是比較重要的護城河,你認為呢?

阿段:還沒見過成本優勢可以成“護城河”的,至少有企業能長期維持低成本的,製造業好像沒見過。而且靠自己產品賣低價的企業就很難有長久的,至少我沒見過。

我摘錄的阿段的很多說法,都是“咋一看感覺跟已有知識相悖,但認真一想卻是常識”的那種,然後會一拍大腿,“我怎麼就沒想到呢?”,比如這一段。

還真的是,仔細想想,提供產品/服務的公司,還真的想不出來,哪一家是純靠“低成本”形成持續性競爭優勢的。

以上只是現象,往下深入想想,發現就有了答案:

對於提供產品/服務的公司而言,前面說過,消費者為什麼願意給你錢,就是因為他們喜歡你的東西,所以你的產品/服務好不好,這才是最關鍵的。

人都喜歡花5塊錢享受10塊錢的東西,但關鍵不在於更低的價格,而在於那個東西要“物超所值”,理解這一點很關鍵,建議停下來結合自己的經驗,再琢磨一會兒。

只有那種產品/服務是真的好,定價還合理的公司,才能一直存在下去、偉大下去。

不盯住這個主線的公司,如果一味地降低成本、降低價格,沒錯,低端市場是很大,但消費者之所以買這個階段的產品/服務,是因為他們“沒得選”,而不是因為他們“想要”。

但凡是消費者非“主動想要”的東西,遲早他們是會離開的,而且一旦有其他替代品,他們會毫不猶豫地掉頭就走。

一定要仔細想想哦,這一點很關鍵,雖然這個事情本質很簡單:

企業存在的價值,就是讓消費者心甘情願為你付錢,所以唯一的出路,就是消費者導向,沿著這條主線一路走到黑,任何偏離的動作都是干擾,更不能偏到岔路上去。

網友:不是說低成本長久看靠不住嗎?怎麼可以成為GEICO的護城河呢?

阿段:一般而言,我覺得長期靠低價搶市場靠不住……但GEICO的品牌力量非常大,因為買保險的客戶大概不太願意去一家沒怎麼聽說過的公司買保險。

我知道,讀過巴菲特致股東信的讀者,馬上就會想到GEICO保險,因為巴菲特一直宣稱這家公司的護城河就是她的低成本,所以你看,阿段的解釋來了。

前半句,上一段分享我講過了,我們說阿段回覆的後半句,關於品牌。

我們上一段,講到一個非常關鍵的詞,叫“心甘情願”,想一想:

我們在給汽車投保的時候,一家是知名企業,一家是不知名企業,不知名那家便宜10%,你選哪家?

我肯定選知名企業,因為汽車保險這種東西,價錢當然重要,但出了事以後的可靠程度,這才是我買汽車保險的初衷。

所以,哪怕GEICO更貴一些,我也“心甘情願”為了這個可靠的品牌,去選擇這家公司,我甚至願意多付一點錢,因為,“我買的是安心”。

上面我舉的這個例子,可能讓各位更理解阿段說的意思,你會發現:

在這個例子裡,價格是重要因素,但真正重要的是,是你是否“心甘情願”選擇某個企業或出某個價格,而這背後,靠的可不是削減成本,而是公司可靠的聲譽和服務。

你看,說來說去,又回到了好產品/服務上,以及由此而來的對品牌的信任。

阿段:護城河就是競爭優勢,看懂護城河對投資很重要。企業文化對建立和維護護城河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企業文化可以看做是護城河的一部分。

很多人可能困惑商業模式和企業文化是什麼關係,我摘錄的阿段這兩段回覆,就說的是這個問題。

要看懂一門生意,核心之一就是判斷她有沒有護城河、護城河是什麼,這是商業模式的範疇。

而護城河是怎麼來的,固然有一些是天然因素,比如茅臺鎮的水土,但同樣重要的是“事在人為”,沒有憑空而降的好商業模式,都是人一點點建立起來的。

在這個過程中,創始人的信念、風格,就非常關鍵,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

一個誠實、勤勞的創始人,更有可能帶來客戶的信任,進而帶來更少的應收款,也更可能做出為消費者所需要的產品。

在這個過程中,創始人以及他的特質(後來很可能內化為企業的文化),一點點澆灌出了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並且,在這個澆灌和維持的過程中,好的企業文化就像堡壘中的水泥,守護著、加固著競爭優勢這座堡壘。

所以,我同意阿段的說法:企業文化在建立和維持商業模式中,起著很大的作用。

從這個角度來說,企業文化是一家企業護城河的一部分,而且是內在的、靈魂的那一部分,與之對應的我們常說的“護城河”,則更像是外顯的、靜態的那部分。

炒股開戶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紅包,100%中獎!

開啟App看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