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深度研究丨房企拿地“透支”,集中供地陷入“低迷”困境

深度研究丨房企拿地“透支”,集中供地陷入“低迷”困境

臨近12月中旬,22個典型城市基本已完成了2022年第三輪集中供地。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不少城市都進行了4-6輪供地,這一變化也讓集中供地的界限越來越模糊。

與2021年相比,土地市場仍深陷調整期,熱度一路下滑。2022年集中供地整體呈現四大特點:

1

成交規模逐輪遞減,供地計劃的完成率偏低;

2

土拍政策一路寬鬆,但效果毫無起色;

3

城投依然“託底”,除城投、央國企以外的企業,今年投資基本暫停;

4

城市分化進一步加劇。

集中供地初衷為了抑制土地市場過熱,到今天不斷放鬆政策刺激土地市場熱度,隨著經濟、行業、企業的背景和發展邏輯發生轉變,未來供地會逐步淡化“集中式”,無論是從成交量還是市場熱度來看,集中供地的城市名單或將調整。

深度研究丨房企拿地“透支”,集中供地陷入“低迷”困境

深度研究丨房企拿地“透支”,集中供地陷入“低迷”困境

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房地產市場熱度一直走低,多家規模房企遭遇流動性危機,樓市成交規模持續下行。尤其是2022年,市場仍在“築底”,土拍熱度並未出現預期的“回暖”。

此背景下,土拍規則也在這兩年間也經歷了過山車式的調整,呈現“松—緊—分化—更松”的變動趨勢。各地土拍門檻相繼放低,加大中心城區土地供應、降資質、降地價、提限價等措施紛紛出臺,但整體效果並不顯著。

CRIC資料顯示,22個重點城市2022年前三輪集中供地中,中心城區的供地比重均在48%以上,比2021年三輪中心城區供地比重高出5-8個百分點不等。

深度研究丨房企拿地“透支”,集中供地陷入“低迷”困境

第三批次集中供地更為明顯,更多城市採取了“少而優”的土地供應方式,

半數以上重點城市中心城區供地比重超過五成。

典型如杭州,

第三輪推出的19宗涉宅地有15宗位於主城區,中心城區供地比重高達79%,包括錢江新城二期、艮北、申花、西興等熱門地塊,最終19宗地塊中有8宗觸及上限價格進入一次報價階段,觸頂率達42。1%,超過了首輪的38。3%、二輪的26。7%。

此外,合肥、寧波、蘇州等城市中心城區供地比重也處於高位,

多在65%以上,比前5輪集中供地中心城區供地比重明顯提升。

深度研究丨房企拿地“透支”,集中供地陷入“低迷”困境

2022年第三季度以來為了減少流拍,促進土地成交,多個城市在土地供應端釋放利好,包括降低拍地資質、減少土拍保證金比例、延緩土地價款繳納期限、降低配建要求等減少房企拿地壓力。比如成本方面,最直接的就是競買保證金比重逐漸下降,典型如蘇州,競買保證金比例由去年二輪的30%-50%降至去年三輪的30%再降至今年的20%,對房企的資金要求明顯放鬆,保證金比例一再下調。

事實上,經歷了多輪土拍規則的調整,許多城市土拍規則已經松無可松,降資質、降成本、増利潤空間等已經成為常態。

儘管土拍門檻明顯下調、盈利空間增加的情況下,房企拿地積極性並未充分調動。

重點城市2022年第三輪集中供地整體溢價率僅有2。5%,較2022年第一、二輪溢價率明顯下調,而對比2021年首輪14。8%的高溢價更存在較大差距。以廣州為例,2022年第三輪土拍整體溢價率僅0。5%,較第二輪下降近6個百分點,且僅有2宗地塊溢價成交,流拍率高達25%。

深度研究丨房企拿地“透支”,集中供地陷入“低迷”困境

2022年整體土地成交規模顯著下降,多數城市供地計劃完成率偏低,截止11月15日,已完成三輪土拍的城市總成交規模為3460萬平方米,總成交規模也多不及前兩輪。

截止11月中旬,已完成第三輪集中土拍的18個城市,合計成交建面約3460萬平方米,

即使考慮還未開拍的鄭州、長春、重慶和瀋陽,22城第三輪集中成交體量預計仍不足4000萬平方米。成交幅數也降至新低,18城共成交326幅地,即使鄭州、重慶、長春及瀋陽等出讓地塊全部成交,也難以追平上一輪。

深度研究丨房企拿地“透支”,集中供地陷入“低迷”困境

在加大中心城區土地供應結構的背景下,大部分城市22年第三批次土地集中成交規模較上一輪出現收縮,諸如南京、杭州、無錫、寧波等城市第三輪成交規模較上一輪降幅都在四成以上。

在土地成交規模明顯縮減的影響下,大部分城市2022年供地計劃完成率明顯偏低。

具體聯絡各城市的2022年供地計劃來看,三輪供地結束後,僅上海成交規模佔全年住宅用地計劃供應量的比例剛剛達到八成,多數城市的供地計劃完成率不及六成,包括北京、深圳等土地市場相對較熱的城市也是如此。典型如武漢,前三輪成交土地規模佔全年計劃供應量的比例僅在四分之一左右。

深度研究丨房企拿地“透支”,集中供地陷入“低迷”困境

各城市熱度分化,

已完成前三輪集中供地的18個城市成交地塊的平均溢價率僅2。6%,較第二批次下降了1。5個百分點,降至集中供地以來的最低。

18個完成第三輪集中土拍的城市中,溢價率超過5%的城市僅有寧波、合肥、北京和杭州四個城市,而有9個城市的平均溢價率不足1%,其中無錫、長沙和濟南第三輪集中成交地塊則均是以底價成交,土地市場熱度降至谷底。

具體按照溢價率水平來劃分,這些城市大致可以分為四類:

(1)延續高位型,

即每輪溢價都在5%以上的城市,包括合肥、杭州兩個城市;

(2)回溫型,

包括北京、寧波兩個城市,第三輪集中成交的溢價率水平均回升至5%以上,且達到了三輪最高;

(3)降溫型,

包括了多數城市,比如深圳、上海、廣州、成都等二輪熱度較高的城市;

(4)持續低溫型,

三輪集中成交溢價率均為超過2%的城市,包括青島、天津、武漢、無錫、長沙和濟南等城市。

此外,延期、撤牌、流拍的土地佔仍較上一輪明顯上升,比重由第二輪的8。0%上漲至10。9%。

第三輪集中成交的346宗住宅用地中,僅75幅以溢價成交,佔比還不足四分之一,換而言之,超過七成地塊均是底價成交。

深度研究丨房企拿地“透支”,集中供地陷入“低迷”困境

在一系列調整下,京、滬部分郊區地塊盈利可觀。

在市場熱度持續降溫下,為了吸引房企參拍,部分城市的住房限價也進一步抬升,包括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也上調了部分郊區地塊的住宅限價來提升預期,南京等城市更是直接取消住宅限價,第三批次成交地塊入市時直接按照品質定價。

在限價進一步上漲的背景下,2022年第三輪集中成交專案的利潤空間也維持在寬裕水平,多數城市的地房比低於0。5,房地價差也基本都在萬元以上。

在高房價城市的中心城區住宅用地成交增加的影響下,2022年第三輪集中成交地塊的盈利空間較上一輪進一步走高:平均地房比水平仍在0。46,較第二輪大致持平;平均房地價差也進一步走高,並上漲至集中供地以來的最高點。

深度研究丨房企拿地“透支”,集中供地陷入“低迷”困境

深度研究丨房企拿地“透支”,集中供地陷入“低迷”困境

從企業拿地的角度來看,不同型別的企業投資力度的走勢還在進一步分化。

不僅民企投資保持低位,國央企投資也顯露出“疲態”,今年第三輪的投資有所下滑,“託底”的僅剩城投公司。

2022年到目前為止已經基本完成的三批次集中供地,央企、民企的第三輪集中供地與前兩輪相比均呈現下降的走勢,尤其以央企第三輪投資力度下降明顯,拿地金額與首輪相比下降了34%,與次輪相比下降了53%。

城投公司的投資力度逐輪提升,拿地金額與首輪相比提升37%,與次輪相比提升4%。

百強房企第三輪僅兩成企業仍在拿地

百強房企的投資動態對於樓市變化而言可謂先行指標,

從兩年的集中供地情況來看,百強房企拿地的總金額、以及佔比變化都呈現相似的“高開低走”趨勢。

2021年的三輪集中供地中,百強房企參與(即包含獨立拿地和聯合拿地)的投資金額佔比逐次下降,從第一輪的75%降至第三輪的36%,2022年前三輪集中供地表現也較為相似,首輪百強佔比達到55%,第二輪降至54%,第三輪繼續跌至40%。

百強房企在集中供地中的投資主要有兩大特徵,一是投資力度的銳減、二則是內部分化的加劇。

隨著集中供地的持續進行,仍活躍在土地市場的房企越來越少,因此百強房企投資的集中度持續提升。具體資料來看,2021年首次集中供地中,百強房企大多積極參拍,百強房企中拿地金額10強拿地佔比為43%,隨後第二、第三批次分別提升到62%、63%;到2022年的第三輪集中供地時,百強房企中僅有28家房企拿地,拿地金額TOP10的房企佔了百強總金額的65%。

深度研究丨房企拿地“透支”,集中供地陷入“低迷”困境

城投投資更加中心化

與其他型別的房企相比,城投在集中供地中體現出了較為“反週期”的拿地走勢,投資金額和佔比逆勢走高。

2021年的三批次集中供地中,城投公司的拿地金額從1228億元提升到3021億元,佔集中供地總成交金地的比例也從12%上升到50%。

2022年市場整體轉冷,前三輪集中供地中,城投公司的拿地金額從1488億元提升至2037億元,佔比則從30%逐步漲至44%。

除了總投資力度持續增加以外,城投公司在集中供地中的投資變化還有以下兩大特徵:

城投公司拿地中底價成交幅數的佔比持續增加;拿地的平均樓板價也持續走高,說明城投拿地逐漸從一般的地塊向優質地塊轉變。

深度研究丨房企拿地“透支”,集中供地陷入“低迷”困境

深度研究丨房企拿地“透支”,集中供地陷入“低迷”困境

集中供地短期內不會被取消,但政策持續寬鬆的空間已經很有限,隨著集中土拍輪次的進一步增加而逐漸淡出,整個土地市場仍然會保持低位執行。

城市分化加劇之下,一線、準一線的核心地塊仍是房企爭奪的重點,短期城投也仍將是土地市場的重要支撐。企業拿地角度看,短期仍會保持央國企強勢、城投托底、民企隱身的格局,對於因現金流而投資幾乎停滯的企業,尤其是民企而言,想要“活下去、活得好”,仍需要把握與城投合作開發、合作拿地、輕資產運營的機遇。

短期的不拿地只是應對當前行業風險、企業風險的一種手段,想要熬過行業寒冬,企業還是需要透過優質的新增土地來帶動整體的銷售回暖。

在城市選擇趨同的情況下,深耕城市群是上策,投資聚焦在核心一二線城市。未來長三角、粵港澳、京津冀、長江中游和成渝這5大城市群將成新一輪發展高地,市場份額將穩中有升。並且,在建設現代化都市圈過程中,核心城市與衛星城市市場價值將重構,這也是未來企業投資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