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徹底看清一個人,就看他的三個細節

文 |

蓁蓁

· 主播

| 阿成

徹底看清一個人,就看他的三個細節

曾國藩說:“大旨亦辨清濁,細處兼論取捨。”

想要看清一個人,不一定要從大是大非上判斷。

有時,越是細小瑣碎的事情,越能暴露真實的人品。

《越絕書》裡也說:

“聖人見微知著,睹始知終。”

聖明之人,自有識人之法,那就是以小見大、以始斷終。

生活中,要徹底看清一個人,就看他的三個細節。

徹底看清一個人,就看他的三個細節

利益前的抉擇

司馬遷曾說: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趨利是人的本性,在利益前的抉擇,往往能看出一個人最真實的品性。

有一位鞋匠,因為年事已高,便將手藝傳給了兩個徒弟。

徒弟們外出謀生前,鞋匠叮囑他們:“補鞋底一定要用四顆釘子,少一顆都不行。”

後來,倆徒弟在同一座城市的城東和城西,分別開了一家修鞋鋪。

一段時間後,大徒弟發現,用四顆釘子補的鞋底,不夠結實。

顧客們還要再來一次,才能徹底補好。

但他並沒有多釘一顆釘,反而認為這樣可以賺到更多的錢,所以在心中竊喜。

沒過多久,二徒弟也發現了這個問題。

他當即決定以後補鞋都釘五顆釘,這樣雖然會少賺些錢,但能讓自己心安。

幾個月後,顧客們發現,兩個鞋匠雖然手藝不相上下,但二徒弟的為人卻更為厚道。

於是,他們寧願多走一段路程,也不再去大徒弟的鋪子了。

《論語》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利益,就像一面鏡子,映射出了世間百態、人心冷暖。

品性好的人,不會為了蠅頭小利,違背原則,拋棄良知,放棄做人的底線。

品性差的人,眼中只有利益,良心和道義不值一提,自身的得失才是一切行為的動機。

曾國藩曾說:“與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想要了解一個人的品性,就去看他面對利益時的抉擇。

經得住誘惑,守得住本心,為人必厚道;捨得了利益,裝得下他人,格局不會小。

徹底看清一個人,就看他的三個細節

徹底看清一個人,就看他的三個細節

生氣時的表現

《呂氏春秋》中說:

“喜之以驗其守,怒之以驗其節。”

人的言行可以偽裝,但情緒無法掩飾。

越是有涵養的人,越懂得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

民國時期,北大校長蔡元培曾大力倡導白話文,這引起了舊派學者林紓的強烈不滿。

為了反對蔡元培,他連續寫了《荊生》和《妖夢》兩篇小說,將蔡元培塑造成十惡不赦的閻王。

換作常人,面對這種侮辱,早就拍案而起了,但蔡元培卻沒有。

他一邊安撫替他打抱不平的朋友,一邊拿著自己寫好的書法作品,親自送到林紓家中,與他一起“找茬”。

著名學者易中天,也曾遇到過類似的情況。

當時,他的新書出版不久,一位年輕的教授就在報紙上公開指出,書中存在10大錯處。

換作任何一位有成就的人,都無法接受一位後生對自己的權威公開質疑。

然而,易中天並沒有惱羞成怒,反而十分欣賞年輕人敢於直言的個性。

易中天不僅寫去了道歉信,還在下一部新書出版時,專程邀請他參加釋出會。

蘇軾曾說: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被人冒犯,受到侮辱,卻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氣,是一個人極高的修養。

要知道,許多看似溫文爾雅的人,一旦生氣,平日裡隱藏的性情就會顯露出來。

他們往往會設身處地地替人著想,以最平和的方式去解決問題,而不是激化矛盾。

拿破崙曾說:“能控制好情緒的人,比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一個人管理憤怒的方式,藏著他最真實的修養。

真正有涵養的人,無論多生氣,都能守住分寸;無論多憤怒,都能掌握尺度。

徹底看清一個人,就看他的三個細節

徹底看清一個人,就看他的三個細節

成功後的態度

《儒林外史》裡說: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世事無常,人生多艱,總有人逆流而上,也有人順流而下。

在落魄時有求於你的人,成功後不一定會感恩於你。

一個人在不同境遇下的態度,往往能反映出其真實的德行。

胡雪巖在錢莊當夥計時,他的表叔患了重病無錢醫治,一直在家苦苦煎熬。

為了給表叔治病,生活拮据的胡雪巖,四處求爺爺告奶奶,卻無人理睬。

一個偶然的機會,朋友張胖子聽說了他的難處。

毫不猶豫地給了他一張5兩的銀票,這才撿回了表叔的一條命。

後來,胡雪巖的日子剛剛有了起色,他便拿著僅存的5兩銀票,又添了4色水禮,送到了張胖子家。

就在胡雪巖的事業越做越大時,張胖子卻遭人陷害,生意慘敗,瀕臨傾家蕩產的境地。

胡雪巖聽說後,親自去張胖子家,花大價錢請他到自己的錢莊做掌櫃,還為他的妻子盤下一個雜貨鋪經營。

不僅如此,在張胖子去世後,胡雪巖出面料理了一切後事,並將他的一家老小接到府中照料。

古語有云:

“施人之事,不記於心;受人之恩,銘記於心。”

生而為人,可以不優秀、可以不富有,但不能不知感恩。

然而,生活中總有一些人,處逆境時伏低做小、討人恩惠,得勢之後便過河拆橋、翻臉無情。

對於此等忘恩負義之人,即便拾得一次便宜,也再無真心相待的可能。

要知道,一個人的態度,不僅藏著他的價值觀,更是其德行的體現。

鳥盡弓藏之流,為人自私自利,即使有福氣,也會在一次次失德中耗盡。

取得成功之後,還能知恩圖報、永遠謙和善良的人,未來的路也會越走越寬。

《陸象山全集》有言:

“事之至難,莫如知人;事之至大,亦莫如知人。”

這世上最大最難的事,莫過於徹底看清一個人。

然而,見微知著,識人有術:

在利益面前,堅守本心,見品性;在生氣之時,保持冷靜,見修養;在成功之後,不忘報恩,見德行。

人之活著,唯有心懷仁義、修養寬厚、品性純良,才能遇貴人、得良人、獲福氣。

餘生,願我們都能注重細節,修最好的自己,遇見最好的別人。

釋出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