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南生告訴您,原因是什麼

海關總署正式公佈2022年12月份的成績單了——進出口商品金額為5341。4億美元,同比縮減8。9%。其中,出口商品金額為3060。8億美元,下降9。9%;進口商品金額約為2280。7億美元,下降7。5%。

南生告訴您,原因是什麼

獲得的外貿順差金額在780億美元左右,對此有網友感到迷糊了,他查詢到:12月份,我國的外匯儲備金額僅提升100多億美元。美元在近期又是貶值,包括歐元在內的多種貨幣在升值。

以前我們多次提到的“匯率因素引起的資產價格變動因素,是拉低我國外匯儲備的重要原因”,已經在起反作用了——當前是抬升外匯資產。那問題來了,

順差和外儲新增數額為什麼對不上呢?

南生告訴您,原因有如下幾點

首先我們要確認,我國在對外貿易過程中獲得的資金,到底是否都是外匯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裡面也有我國人民幣,而且正在穩步提升,有相當一部分外貿企業在用人民幣結算。

南生告訴您,原因是什麼

21世紀經濟報道曾引用央行釋出的資料指出:2022年前10個月,我國外貿中,人民幣實際收付佔比為18。1%——剔除人民幣結算份額後,剩餘的資金才是“純正的外匯”。

其次,獲得的外匯,是否都進入我國境內的銀行呢?

答案,也是否定的——存在著離岸賬號和離岸存款,在對外貿易中獲得的資金,並非都進入到我國大陸地區哦。

舉個例子:假設某個外貿企業,在我國香港或是在美國、瑞士等其他國家、地區的商業銀行也開設了賬號,用來收款。他們賺的外匯,屬於我國的海外資產,但卻沒有形成外匯進來啊。

南生告訴您,原因是什麼

第三,進來的外匯,都形成了外匯儲備嗎?

答案,還是否定的。網友們,如果我們的外貿企業不去和商業銀行結匯,只是存起來,沒有進入到央行系統,那隻會形成外匯存款——俗稱藏匯於民。

形成國家層面的外匯儲備,還需要商業銀行的配合。假設外貿企業不是將外匯存起來,而是和商業銀行結匯——將外匯兌換成人民幣,將居民和企業的外匯存款變成了商業銀行的外匯資產。

在上述過程中,如果只存在著“外貿企業與商業銀行結匯”,但“商業銀行卻沒有和央行結匯”,還是不能形成國家層面的外匯儲備。

請記住,我們提到的外匯儲備,指的是“央行系統”。

南生告訴您,原因是什麼

在2002年到2007年間,我國逐步改進賬戶設立和限額管理,擴大企業外匯留存自主權,將強制結售匯轉變為意願結售匯——企業和商業銀行自己留存的外匯數額不斷提升,“藏匯於民”程序由此開始。

第四,我們不能只看到我國對外商品貿易獲得了全球第一的順差金額,

卻忽視了我國“對外服務貿易存在的逆差”

——2022年前11個月的逆差金額約為879億美元,11月當月逆差為89億美元。

南生告訴您,原因是什麼

最後是資本、利潤、收入的跨境流動。特別是資本流動層面,我國奉行的是有效利用外資、擴大雙向開放的政策,國內企業全球資產配置需求也在持續上升。對此,網友們如何看待呢?本文由南生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

炒股開戶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紅包,100%中獎!

開啟App看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