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為什麼戰國時期都是幾十萬軍隊,到了清朝都是幾千幾萬的調遣?

有三個原因:

第一個是戰國時期的兵役制度和清朝是不一樣的。

戰國時期的各個國家主要採用徵兵制度,也就是說這個國家之內的所有在年齡範圍內的男子都可以被徵用當兵。例如當時的楚國兵役制度是“悉五尺至六十”,什麼概念呢,身高五尺以上到60歲之前都是徵兵的物件。

為什麼戰國時期都是幾十萬軍隊,到了清朝都是幾千幾萬的調遣?

如果按照咱們現代的說法5尺男兒也就是1。6米左右的感覺了,但是,楚國更極端,當年的楚尺大約是23。1釐米,也就是超過了1。15米就可以去當兵了。

在W君的小區大門前有一個好玩的提示,1。2米以下的兒童不能獨自出門。想想吧,楚國1。15米以上的娃娃都去出征了。

這就表明了在戰國時期各個國家有很大的兵員徵調能力,不管是老頭兵還是娃娃兵都可以被徵用到戰場上。

而清朝的兵役制度是這樣的:

最早清朝採用的世兵制,也就是當兵是世襲的。這些兵員主要來自於八旗中各族的牛錄(滿語:ᠨᡳᡵᡠ),這是一種身份,原來的意思是大箭的意思。是滿族中的“戰士種族”。牛錄各戶的男子15歲就是壯丁了,入兵籍,立戶成兵。不過大部分牛錄都是“預備役”。等到軍隊需要補充兵員的時候,各個旗會將適齡的牛錄造冊,然後三丁選一。這也就是清兵了。

為什麼戰國時期都是幾十萬軍隊,到了清朝都是幾千幾萬的調遣?

到了清朝中後期,兵丁數量不足,就又由地方富紳出錢資助,採用了募兵制,在社會上招募士兵。這些被招募計程車兵就乾的是一個當兵打仗的差事而已,叫做鄉勇。

為什麼戰國時期都是幾十萬軍隊,到了清朝都是幾千幾萬的調遣?

這也是為啥在看清裝劇裡面能看到清兵的身上有大白圓圈上寫字的典故了,從雍正年間開始的鄉勇也就活躍在清兵的戰場上了。後來,這件事也被小本子的漫畫家們學會了,用在漫畫裡標註特殊型別的人物身份。

為什麼戰國時期都是幾十萬軍隊,到了清朝都是幾千幾萬的調遣?

但無論是清朝的兵(人口有限),還是清朝的勇(資金有限),都大大地限制了清朝的兵員徵調能力,自然要比戰國時期不要錢徵來的兵少多了。

為什麼戰國時期都是幾十萬軍隊,到了清朝都是幾千幾萬的調遣?

第二,古人比較愛吹牛。誇下海口八十萬大軍什麼的,其實並沒有那麼多人。都會打個半折,甚至不足古人誇海口大軍的1/3。而到了清朝,兵丁調配更具程式性,誇下海口的也就是皇上本人了。例如在大金川之戰之前,乾隆誇下海口說是要50萬清兵踏平大金川。但是最終其實就只派出三萬清軍搞定了這件事。

第三,清朝早期到中期的時間其實已經是世界上第一大國了,周邊臣服。也就不需要太多計程車兵打仗,到了晚清則國庫空虛又養不起兵了。這和戰國時期七雄爭霸不同,戰國時期那可是爭戰連連,不多屯兵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