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全網心疼!孩子上網課上到崩潰、撕書、痛哭……但這是件好事

全網心疼!孩子上網課上到崩潰、撕書、痛哭……但這是件好事

全網心疼!孩子上網課上到崩潰、撕書、痛哭……但這是件好事

孩子網課後崩潰的全過程

最近,博主

@有個小孩叫漢堡

釋出的一條影片,把全網都整破防了,尤其是家有上網課孩子的家長們,都深有感觸。

影片裡,爸爸媽媽都不在家,這個萌萌的小男孩自己上網課後,錄製背課文的影片作業。

全網心疼!孩子上網課上到崩潰、撕書、痛哭……但這是件好事

圖源@有個小孩叫漢堡

孩子真的很努力在背誦,但總是不小心出錯,出一點錯影片就得重新錄一遍……

一開始,孩子還很有耐心,冷靜地一邊操作著錄製按鈕,一邊不斷地重複背誦的內容。

全網心疼!孩子上網課上到崩潰、撕書、痛哭……但這是件好事

圖源@有個小孩叫漢堡

一次次重來之後,螢幕前看著的我不受控制地代入了家長視角,開始有點著急了:“就這麼幾句,有那麼難背嗎?”

幾乎就在我開始產生“不耐煩”這種情緒的同時,讓人心酸的一幕出現了——孩子停頓了幾秒,突然委屈大哭起來,然後忍不住拿過書本很用力地想把書撕掉。

全網心疼!孩子上網課上到崩潰、撕書、痛哭……但這是件好事

圖源@有個小孩叫漢堡

但最終孩子還是把書好好地放回去了,接下來的監控影片,記錄下了孩子從情緒崩潰到說服自己,最後錄製成功的全過程。

只見孩子先是崩潰地一遍遍說自己不想上小學:

全網心疼!孩子上網課上到崩潰、撕書、痛哭……但這是件好事

圖源@有個小孩叫漢堡

痛哭好一會兒之後情緒慢慢恢復平靜,又坐回書桌前,擦乾眼淚,繼續完成影片作業。

雖然還是跟之前一樣,一遍遍出錯,重複好幾次,但此時我發現自己的心態有了微妙的變化,忍不住心裡默默為孩子喊加油:“孩子,再堅持一下,勝利在望了。”

全網心疼!孩子上網課上到崩潰、撕書、痛哭……但這是件好事

圖源@有個小孩叫漢堡

最後這萌娃終於成功時,我甚至有點熱淚盈眶,自己支援的運動員頂住壓力逆風翻盤時候的心情,也不過如此了。

影片後期加的字幕裡,孩子的父母也表示:看到這一幕,真的很心疼孩子,小小年紀的他,承受了太多的壓力。

把這段影片放出來,父母也是希望藉此提醒廣大家長朋友們:

“這麼大的孩子,要承受的心理壓力其實很大,他們不會表達,不敢表達,到最後不願表達,在本該玩耍的年齡,不該讓他們承受如此大的外界壓力。”

全網心疼!孩子上網課上到崩潰、撕書、痛哭……但這是件好事

如果不是有這段監控影片,家長們也許永遠不會知道,那個看起來吊兒郎當的小屁孩,其實已經很努力了,而且他竟然承擔著這麼大的心理壓力!

可即便如此,評論區裡還是有很多人表示不理解:

“這是能力問題,這麼簡單都背不出來?”

“誰小時候不是這樣過來的啊,也沒見人人都崩潰。”

“至於嘛,就這都崩潰,那以後這心理承受能力得多差勁!”

全網心疼!孩子上網課上到崩潰、撕書、痛哭……但這是件好事

一開始也隱隱抱有這些想法的我,在陪孩子感同身受地崩潰一場後想說:“這真的至於!”

全網心疼!孩子上網課上到崩潰、撕書、痛哭……但這是件好事

壓垮孩子的到底是什麼?

上面影片裡的男孩,自我情緒調節能力還算是不錯的,沒有做什麼出格、傷害自己的事。

想起不久之前有個新聞裡,也是監控鏡頭曝光的一幕,讓很多人震驚。

影片裡,一位媽媽陪著孩子學習,母子二人沒什麼衝突,場面和諧平靜。

可平靜的表面下,早已有暗流洶湧,就在媽媽有事起身離開後,男孩突然猛地扇了自己一耳光,摘下眼鏡,又狠狠抽了自己一耳光。

正在上班的父親開啟攝像頭,正好看到這一幕,當場被嚇到。

而究其原因,孩子傷害自己,僅僅是因為沒看懂一道題目而已。

全網心疼!孩子上網課上到崩潰、撕書、痛哭……但這是件好事

的確,站在大人的角度看,好像很多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的問題,都是無足輕重的小事。

可孩子的崩潰,難道真是因為幾句背不出的課文、一道看不懂的題嗎?

一個還在上小學的女孩曾在TED的演講中列舉了一些每天都得面對的煩惱——

不光眼前的學業壓力大,還有運動、長相、穿著等等一系列的壓力:

全網心疼!孩子上網課上到崩潰、撕書、痛哭……但這是件好事

不提不知道,當這一大串明確羅列出來,再代入一下孩子的身份,已經開始感到沉重了……

別急,還沒完呢,除此之外,還有來自祖輩老人的壓力、同輩壓力,這些壓力從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被層層疊加到孩子身上:

全網心疼!孩子上網課上到崩潰、撕書、痛哭……但這是件好事

這些,就是大多數孩子每天都得面對的煩惱。

我看過很多成年人崩潰的瞬間——外賣被偷了、快遞寄錯了、加班晚回家發現便利店關門了……

看似也都是些無足輕重的小事,但隱藏在海平面下的情緒海嘯,早就蓄勢待發了。

這些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等同於孩子世界中那一兩道看不懂的題、幾句背不會的詩、同學借了沒還的筆、大人們一句指責抱怨……

這種時候,要是最親近的父母還無法理解接納孩子的情緒,覺得他們太脆弱,經不起一點磋磨,幹啥啥不行,那隻會繼續增加孩子的情緒壓力,促使孩子在“破罐破摔”的路上越走越遠!

全網心疼!孩子上網課上到崩潰、撕書、痛哭……但這是件好事

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就是在為孩子減壓

我自己家裡也有一個上網課的二年級小學生,上班忙一天,還得分神兒惦記著孩子有沒有好好上課、都學會了嗎……回家又雞飛狗跳按照學校和老師要求,監督、輔助孩子交作業打卡……

所以心疼孩子的同時,我特別能理解父母們肩上的擔子真的也不小。

在焦慮中飛馳的我們,很可能一不小心就向比我們弱小、沒有反抗能力的孩子轉移、釋放壓力。

這就更需要我們留意在生活中“無足輕重”小事上的修行。哪怕幫孩子減輕學業負擔很難,最起碼可以努力不給孩子增加額外的情緒負擔。

這裡想跟大家分享一些我自己在修煉過程中,發現的很有幫助的思路。

①努力修煉同理心和真正看見孩子的能力

比如開頭提到的影片,很多成年人站在“能力者”的角度,就是無法理解“孩子承受力怎麼這麼差,這麼點小事都受不了”;

我曾經也是這樣——

自己覺得很輕鬆的事,就覺得孩子也理所應當能夠做到;

包括我自己在內,很多人小時候都是這麼過來的,就覺得孩子理所應當也經歷這些;

周圍的孩子都在經歷這些,就覺得受不住學習壓力的孩子太矯情,怎麼不學學那XXX家的孩子……

類似這樣的錯誤,每天有多少父母在犯呢?無形中給孩子增加了多少壓力呢?

可事實不是這樣的——

孩子有其自然的成長髮展規律,要是天生就什麼都會,還學什麼習,費什麼勁?

正因為自己曾經歷過,體驗過什麼叫“己所不欲”,才更該明白保護好對學習的熱情,比多背一篇課文更重要!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他們天生的性格、擅長做的事、喜好、特點都不一樣,所以不能照統一標準刻畫他們……

開頭影片中小男孩的父母就向我們展示了在這方面正確的態度,他們有看到孩子真的很努力想要變好,而不是笑話、責怪孩子太脆弱。

在評論區我還發現了一位共情力很強的老師,她的留言,讓我感受到一種力量——

哪怕改變大環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但每一個微小的改變,都在促進事情向積極的方向轉變:

全網心疼!孩子上網課上到崩潰、撕書、痛哭……但這是件好事

②修煉一些鈍感力

我家小區附近做核酸檢測的地方,都給在家上網課的孩子開通了“綠色通道”,不用排隊,做完就能讓孩子回家上課。

有一次帶娃下樓做核酸,剛好碰到鄰居也帶著孩子在排隊,我招呼她:“快來這邊綠色通道做,這邊快。”

沒想到她笑著搖搖頭拒絕了:“著那急幹啥,孩子坐那盯一天螢幕,身體受不了的!正好趁這機會讓孩子多休息會兒。”

在小區一眾急吼吼催孩子做完核酸趕緊回家別耽誤時間的家長中,只有我這位鄰居“特立獨行”,一次綠色通道都沒用過。

有人背後議論說:“她真夠傻的嘿,有快的不做,非得排大隊。”

可據我觀察,每次她排著隊開開心心和人聊天兒,孩子在周邊抓蟲子、逗小狗、撿樹葉……

就這麼一會兒功夫,母子倆都很快樂放鬆,每次回家都是高高興興的,耽誤的幾分鐘課也不是什麼大事;不像有些孩子,黑著小臉兒,滿臉的不樂意,回家也不見得能好好上課。

這種生活的哲學,放到對孩子的養育中也同樣適用:

凡事一味掐尖兒往前衝,未必就有好結果;反倒是慢下腳步,對周邊瀰漫的焦慮敏感度低一些,說不定會有意外收穫。

全網心疼!孩子上網課上到崩潰、撕書、痛哭……但這是件好事

③努力不把自己的焦慮傳遞給孩子

提到這一點,我第一個想到的,是著名心理學家賀嶺峰教授親身經歷的一件事。

賀老師的女兒小時候,同一道數學題連錯了四次,身為父親的賀老師因此被請到學校辦公室,捱了好一通數落。

但賀老師回去後,沒有把絲毫負面情緒傳遞給女兒,

他說:

“老師的情緒是她的問題,我的情緒是我的問題,這和我的女兒都沒有關係。

而且,一個人憑什麼讓另外一個人管你叫爸爸媽媽?你總得替人扛一點什麼吧?老師那邊訓你一下,你馬上回過頭來就把她訓一下,你還是她親爹媽嗎?”

當然,真的身處其中時,我們有時很難做到如此冷靜理智。

有天早上上班,我發現同事在默默掉眼淚,問其原因,她說:

“孩子學習太差勁了,我正跟孩兒他爸吐槽孩子呢,越想越生氣!”

瞬間有些心疼,但又覺得她很了不起:控制住自己的怒火,沒有當面跟孩子發洩,而是事後悄悄跟隊友吐槽,這已經是很棒的媽媽了!

全網心疼!孩子上網課上到崩潰、撕書、痛哭……但這是件好事

最後,我想說的是,我們一切的壓力來源,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競爭的激烈。

我不否認社會需要競爭,但總覺得,有兩類人群中是不應該存在競爭的——一個是頤養天年的老人,另一個便是純真無邪的孩子。

當真誠的笑聲、掌聲因為孩子每一次小小的努力而響起,就是在保護孩子對學習的熱情,保護他們持續不斷的學習力。

一個人的學習力正是他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努力不讓孩子痛恨學習,就是為他未來的競爭力打下基礎。

您說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