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看了這部奧斯卡獲獎動畫才明白,不讓孩子哭,後果很嚴重(內附資源)

週末陪孩子看了

《頭腦特工隊》

,這是我第二次看這部電影,在成為爸爸之後,我看到了不同的東西。

看了這部奧斯卡獲獎動畫才明白,不讓孩子哭,後果很嚴重(內附資源)

小女孩萊莉從小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她的腦海中儲存著無數甜蜜的回憶。在萊莉的內心深處,住著幾個小夥伴:

他們主導著人類的五大情緒:快樂(樂樂)、悲傷(憂憂)、厭惡(厭厭)、恐懼(怕怕)和憤怒(怒怒)。

樂樂專注於為小主人營造快樂、美好的回憶,卻有個小夥伴讓她很頭疼。

萊莉離開家,搬到了舊金山。

在新學校裡,萊莉興致勃勃地給同學們講述她快樂的童年,這是形成萊莉陽光性格的核心記憶。

想到這些記憶將永遠成為過去,萊莉突然悲傷到無法自已。

原來在頭腦總部裡,憂憂擅自觸碰了萊莉的記憶。因為憂憂會帶給小主人憂傷,所以樂樂盡力阻止憂憂觸碰萊莉的記憶及行為。

看了這部奧斯卡獲獎動畫才明白,不讓孩子哭,後果很嚴重(內附資源)

正如樂樂一樣,我們從心底希望孩子,永遠陽光快樂,積極向上,不會被負面情緒沾染。但心理學家研究發現,

正是因為負面情緒的存在,我們的人生才完滿。

01

負面情緒有正面的意義

因為一次意外,樂樂和憂憂帶著萊莉的核心記憶,離開了頭腦總部,失去了樂樂的萊莉,內心開始崩塌。

在趕回頭腦總部的途中,樂樂撿到了萊莉一個遺忘的記憶:萊莉的冰球比賽輸了,她很悲傷。反而是由於她的悲傷,隊友們都來安慰她,讓她獲得了來自隊友們的溫暖。

樂樂發現:原來憂傷也是一種力量,她能喚醒茉莉和他人心中的慈悲友愛。

看了這部奧斯卡獲獎動畫才明白,不讓孩子哭,後果很嚴重(內附資源)

是的,每一種負面情緒,都有其正面的意義。

憤怒:可以給人力量突破當前的困境;

厭惡:區分喜歡與不喜歡,塑造個性化的人生;

恐懼:可以幫助我們躲避危險;

憂憂:助人深度思考,促進人與人之間情感的締結。

《父母必讀》中說到:

負面情緒不是洪水猛獸,它是孩子情緒體驗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正是從負面情緒的體驗和情緒調整中,孩子得到了成長。

而事實上,很多父母會對孩子的負面情緒,抱有片面的認識,乃至暴力壓制。

看了這部奧斯卡獲獎動畫才明白,不讓孩子哭,後果很嚴重(內附資源)

02

被壓制的負面情緒定會反噬

達爾文在《進化論》中提到:

壓抑情緒,會削弱情緒。

有讀者告訴我,她希望孩子陽光樂觀、積極向上,認為孩子不應表現出負面情緒。

當孩子表現出委屈、悲傷時,她會嚴肅認真地告訴孩子:“一個陽光的男子漢,不可以悲傷。”

當孩子表達“討厭”時,她會教育孩子:“有什麼好討厭的,不許抱怨!”

哈佛大學講師蘇珊·大衛認為:一味的地強調正面思考,忽視負面情緒,情緒敏感力就會不足,孩子會無法敏銳體會到他人的感受。

而令孩子絕望的是:

父母不會體會他的感受。

看了這部奧斯卡獲獎動畫才明白,不讓孩子哭,後果很嚴重(內附資源)

一天下班,在樓梯裡聽見,一戶人家的孩子在大哭,緊接著聽到他爸爸大吼道:“不許哭!”哭聲戛然而止。

殊不知,幼年的負面情緒,如果沒有得到一個宣洩的出口,進而得到正確的引導,成年後就會造成兩種痛苦:

要麼只顧自己發洩,讓周圍人避之而不及;

要麼一直隱忍著,憋成內傷,傷害了自己,形成討好型人格,甚至抑鬱。

臨床心理學家Dr。Jonice。Webb,對647例非遺傳的青少年抑鬱症患者做過調查。他發現,患者童年時期,他們的父母,要麼用暴力手段壓制他們的情緒,要麼從不關心他們的真實想法。

有人說:壓抑負面情緒,就像硬生生吞下一枚即將爆炸的炸彈,將自己內心炸得面目全非。

這讓我想起老婆曾哭著對我說:“羨慕那些有脾氣就發出來,生了氣就直接說的人,直率灑脫。

而我只會隱忍,不敢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沒有自信、缺乏安全感,怕得罪人而委屈自己。

我不願在父母面前哭,只有在你面前我才會肆意發洩。”

看了這部奧斯卡獲獎動畫才明白,不讓孩子哭,後果很嚴重(內附資源)

心理學家稱:“長大後,不會控制情緒的人,是因為小時候,腦神經迴路在發展的關鍵期,沒有收到適當的營養和照顧。”

孩子表現出的情緒,是他的一種語言,一種表達內心的方式。我們都曾是渴望被理解的孩子,只是隨著年齡,我們漸漸忘了,生命的根本需求,是被看見。

當孩子負面情緒無序爆發時,我們的做法至關重要。

03

面對孩子負面情緒,

是為人父母的修行

1

孩子的情緒需要軟著陸

《頭腦特工隊》中,本想離家出走的萊莉,回到了家。焦急尋找萊莉的父母,沒有責怪萊莉,而是蹲下身,輕輕地問:“怎麼了?”

萊莉哭了:“我知道你們想讓我快樂,但是我就是懷念家鄉……”

“親愛的,我們不生氣。我也想念我們的家鄉,我們一起玩過的那片樹林……”

看了這部奧斯卡獲獎動畫才明白,不讓孩子哭,後果很嚴重(內附資源)

哈佛大學講師、耶魯大學心理學博士Susan David曾經提出:“一個人的情商有一個非常大的決定因素——情緒敏感力。取決情緒敏感力高低的因素,主要看小時候他釋放情感時,父母對他的態度。”

尊重孩子的負面情緒,就是尊重孩子的成長。

接納孩子負面情緒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引導孩子釋放負面情緒。

2

用“反應式傾聽”,引導孩子表達負面情緒

孩子發脾氣再平常不過,我兒子前段時間發脾氣,我用“反應式傾聽”的方式擺平了。

一次上完興趣班,回到家準備吃午飯。誰知他坐在餐桌前,看著飯碗,卻一動不動。

“怎麼了?吃飯吧。”說著,我把飯碗往他面前推了推,誰知他一巴掌把飯碗推翻了,米飯撒了一桌。

看了這部奧斯卡獲獎動畫才明白,不讓孩子哭,後果很嚴重(內附資源)

將要爆發的那一刻,我把怒火壓住了。

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滾燙的情緒和批判的想法難免將我們纏繞,而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偏見,是父母從容面對孩子負面情緒的前提。

我腦海中梳理了若干種可能性,但我沒有武斷下結論。我問他:“你怎麼了?”他氣鼓鼓得不說話。

“反應式傾聽”不會一步到位,有時需要不斷迴圈。

我繼續問:“現在你應該餓了才對,我猜是不是誰惹你生氣了?”我一邊向他表達我的感受,一邊試圖表達,我理解他的感受。

“你答應我,下課後給我買棒棒糖的。”原來是我忘了給他買棒棒糖,所以生氣了。

“抱歉,你一定挺失望和生氣的。”

他嘆了一口氣,說:“是的。”

剛剛還氣勢洶洶的態度,瞬間緩和了下來。

看了這部奧斯卡獲獎動畫才明白,不讓孩子哭,後果很嚴重(內附資源)

當孩子願意跟我們分享他發生的事情,願意在我們前面承認他的情緒和感受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做情緒管理訓練型的父母,跟孩子站在同一條戰線上,與他們一起商量辦法。

“我去給你買糖,但是要吃過飯才能吃,好嗎?”他點點頭,破涕為笑。

孩子可以在我們的幫助下,釋放負面情緒,但更重要的是,懂得用正確的方法釋放。

3

教孩子發洩情緒的正確方式

其實很多時候,阻止孩子發洩情緒並不是我們的本意,我們針對的僅僅是孩子發洩的方式。

我們不希望他們發洩的方式,顯得沒有教養;不想看到他們發洩的方式,讓任何人受到傷害。

看了這部奧斯卡獲獎動畫才明白,不讓孩子哭,後果很嚴重(內附資源)

孩子不是肆意生長的野草,是需要扶持的樹苗,他們的言行需要我們的管教。

有一次帶孩子上街,說好了不買玩具,但他看到玩具邊走不動了,一定要買。我嚴厲拒絕了他,他來了脾氣,發出尖銳的喊叫。

沒有比孩子在公共場合撒潑,更讓家長頭疼的事了。作為懲罰,我強行把他帶回了家。

過兩天睡覺前,我告訴他,生氣了不要大聲喊叫,尤其是在公共場合。“那怎麼辦呢?”他睜著大眼睛問我。

我有點驚喜,這樣的問題說明他認識到自己會產生憤怒的情緒,而且要釋放出來。

“你可以把你的情緒說出來,比如跺腳說‘我生氣了’。把你的負面情緒發洩出來,沒有問題,但是不要傷害別人、傷害自己、損壞物品。慢慢放下、克服它,不要讓壞心情支配的太久。”

之後的一天,兒子生氣了。

他嘴巴一撅,腳一跺,說:

“哼!

我生氣啦。

看了這部奧斯卡獲獎動畫才明白,不讓孩子哭,後果很嚴重(內附資源)

我說:“你生氣的話,我們就去拍球吧,你用力打它,發洩一下。”拍了兩輪後,他高興地告訴我,自己不生氣了。

當孩子學會如何面對自己負面情緒的時候,就昭示著他們真正的長大。

父母用激烈的方式,阻止孩子負面情緒的發洩,又何嘗不是發洩自己的負面情緒?

我們允許自己發洩負面情緒,為什麼不允許孩子發洩呢?

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自我消解負面情緒的能力不足,弱小的心靈,更容易受到負面情緒的反噬。

親愛的父母們,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給他發洩的權利,引導他發洩的方式。用愛幫助孩子在心靈上,成長為健康真實的自己,平和而堅定地走未來的路。

沒有什麼問題不是一個溫暖的抱抱可以解決的,如果不行,就再加上一個親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