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師徒齊心護航豐臺站首次春運

昨天是農曆正月初一,北京各火車站客流高峰迴落,車站迎來短暫的寧靜,鐵路春運也在這一天開啟2023年節後運輸的新時刻。旅客安全回家過大年,離不開每一位鐵路工作者的辛苦付出和堅守。今年,北京豐臺站首次迎來春運,在這裡有這樣一對師徒,他們一個養護橋下普速站場裝置,一個檢修橋上高鐵鋼軌質量。崗位不同,養護的裝置不一樣,卻都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提高北京豐臺站裝置質量,護航每一趟列車安全執行。

53歲的邱克強是豐臺工務段豐臺線路車間東岔工區工長,負責北京豐臺站東咽喉岔區裝置的養護維修工作。他們的工作就像“醫生”,鐵軌、道岔都是他的病人。1985年進入鐵路工作至今,邱克強一直負責豐臺站裝置的養護維修工作,也是豐臺線路車間為數不多的“老豐臺”和技術大拿。25歲的顧佳寧是豐臺工務段雄安高鐵線橋車間豐臺工區的一名高鐵線路工。2018年剛入路時被分配到邱克強所在的工區,和邱克強成了師徒。如今,作為工區唯一的大學生技術骨幹,顧佳寧在去年6月,北京豐臺站開通運營後,因為技術業務水平出色,被調到了雄安高鐵線橋車間豐臺工區,負責北京豐臺站高鐵裝置的檢查與維護。

邱克強不善言辭,總是帶著謙遜的笑容,可徒弟們知道,邱師傅對線路上的事情從不馬虎,嚴厲起來一點不留情面。新豐臺站建成後,邱克強所在工區需要負責普速場東咽喉處的67組道岔和豐臺站24公里184米線路的維修保養、施工監控等工作。“我特別佩服的是,67組道岔,每一組的編號、位置以及周邊的裝置設施,師傅都能夠脫口而出,資料都在他的腦子裡。”顧佳寧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

一把道尺,一個筆記本是邱師傅上線巡檢必備的兩樣工具,道尺測量軌道精度,小本子記錄發現的問題。邱師傅和工友一次次彎下腰,測量軌距的精度,趴在冰冷的鐵軌一側,觀察鐵軌的走向。“白天巡檢發現的問題,我都記在小本子上,什麼位置,什麼問題,一目瞭然,絕不會丟項。”邱師傅笑笑說。

37年,邱師傅見證了豐臺站從北京地區繁忙客運樞紐站場到停辦客運業務,再到涅槃重生成為亞洲最大鐵路交通綜合樞紐的全過程。作為工務段的養護維修工,他也見證了鐵路科技的發展。搗固作業是鐵路整修中常見的作業方式,為了讓鐵軌枕木下的石砟更牢固,列車行駛更平穩。邱師傅剛來到老豐臺站時,搗固還用的是鐵鎬,需要人在鐵軌兩側用鐵鎬將石砟搗堅固;如今,邱師傅已經開始“駕駛”搗固機上線工作。

作為新一代的鐵路養護維修技術員,大學生顧佳寧幸運地趕上了中國鐵路發展的“黃金期”,高鐵線路的養護維修裝置更是上了一個新檔次,道尺標成了電子尺,不需要手工調整測量,放到鐵軌上自動顯示數值;線路檢修推著檢修小車,各種資料自動記錄,回到車間用電腦匯出後就可以制定整修計劃,在這裡,邱師傅的小本本“退休”了。雖然有高科技的加持,可顧佳寧卻始終將邱師傅認真、嚴謹對待工作的態度牢牢地記在心裡。

“高鐵線路的養護維修我沒你專業,但是我知道,無論什麼裝置,想養護好它,就要摸清它的變化規律,這些要靠人去摸索,機器只是個輔助。”2023年春運的深夜,站在豐臺站高架橋高鐵線路的檢修現場,顧佳寧每每聽到橋下普速場上傳來“突突突”的機器作業聲,都會想起師傅邱克強的這句話。

文/本報記者 王薇

釋出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