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我們的大樹酸茄又大又好吃” (黨報記者在一線 腳力 眼力 腦力 筆力)

本報記者蔣建國通訊員李淑娟

秋末冬初,正是大樹酸茄進入採摘的季節。走進施甸縣酒房鄉擺田社群佔地100多畝的大樹酸茄種植基地,一串串成熟的紅色大樹酸茄綴滿枝頭,一派喜慶的豐收景象。

據瞭解,大樹酸茄,學名樹番茄,又名大樹番茄,屬茄科植物,其果型與雞蛋一般大小,俗稱洋酸茄、洋雞蛋、雞蛋果等。

酒房鄉擺田社群大樹酸茄種植基地位於海拔2100米的鹽槽小組,禹金明是這片大樹酸茄地的主人,看著他矯健的步子,眼裡有神,就知道一定是個懂種植、懂技術、懂市場的“新農人”。

2009年,禹金明上網查資料併到各地學習,瞭解到大樹酸茄具有喜溫暖氣候、耐乾旱不耐霜凍、耐儲藏和運輸等特點,非常適合當地種植,於是他開啟了自己的第一次創業之路。禹金明用自家的6畝山地試種,結果大獲成功,接下來他租用了40多畝山地擴大種植規模。

“市場行情要往長遠看,我一直相信只要種出高品質的果子,打開了市場渠道,肯定會有賺頭的。”禹金明說。今年是他與大樹酸茄打交道的第13個年頭,如今的種植面積已達100餘畝,同時還帶動周邊群眾種植了50多畝。果子主要銷往保山、騰衝、瑞麗、芒市和昆明等地。今年有40多畝正值豐產期,預計產量達70多噸,按當前市場價格計算,可實現產值60多萬元。

“每年的五六月份因市場供需不足,大樹酸茄價格攀高,最好價格每千克能賣到12。5元。”這是禹金明長期在種植、管理、市場等方面積累下的寶貴經驗,也是他一直堅持種植大樹酸茄的信心和底氣。

談到大樹酸茄的話題,禹金明打開了話匣子。如防寒抗凍、防治病蟲害、修剪枝葉、果子的吃法等等。他摘了一捧大樹酸茄邀我們嚐鮮並介紹,大樹酸茄可以像吃水果一樣直接吃,也可以燒熟拌青辣椒、拌魚腥草、拌洋蔥,還可燉土雞、燉豬蹄、打蘸水等,他對大樹酸茄的吃法如數家珍,尤其傣味“打蘸水”多用大樹酸茄調製而成,大樹酸茄在滇西市場前景廣闊。

禹金明指著一棵正在開花的大樹酸茄介紹,這批大樹酸茄秋冬季就能採摘陸續上市了,一直可以採收到明年四月份。基地每年用工1600餘人次,可帶動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16萬餘元。

“我們的大樹酸茄又大又好吃,我們為自己代言!”如今,禹金明和他的夥伴們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大樹酸茄年年豐收,日子越過越紅火!

釋出於:雲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