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我嘉”救助顧問就在家門口

家住上海市嘉定區婁塘村的春曉(化名)兩年前突發癌症,導致家庭生活困難。但是,在村級社群救助顧問的幫助下,她先後獲得大病醫療救助、婦科重症幫困、突發性困難臨時補貼以及村委會看望慰問等支援,她的孩子也得到了愛心志願者的“雲陪伴”。“正是有了大家的關心關懷,我覺得日子有盼頭、有希望。”春曉說。

2021年,在上海市民政局指導下,嘉定區民政局在12個街鎮探索建立村級社群救助顧問實體工作站,取名“我嘉·社群救助顧問服務站”(以下簡稱“我嘉”服務站),不斷推動社會救助從“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轉變,全力兜住底、兜準底、兜好底。

設立救助顧問服務站

“郊區農村有著不同於中心城區的特點。”嘉定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透過調研發現,農村有天然的救助服務基礎。比如,村級集體經濟能夠提供資金支援、村民聯絡員發揮著資訊樞紐作用、村規民約助推形成良好家風鄉風民風、組務工作站彙集各類資源等。

如何利用好農村社情特點,將其與救助服務深度融合,進一步提升社會救助的靈活性、長效性、有效性?“我嘉”服務站應運而生,為村民提供家門口的救助服務。

嘉定區首個“我嘉”服務站,設在嘉定工業區婁塘村西片區組務工作站內。這裡還有助殘、就業等民生服務視窗,以及村民活動室、老年助餐點等功能區,是一個集政策諮詢、資訊彙總、文化娛樂於一體的村民自治場所。

“嘉定工業區有良好的組務工作基礎,我們便將社群救助顧問服務融入組務工作,將‘我嘉’服務站建在組務工作站上。”嘉定工業區社群事務受理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組務工作是嘉定工業區自2010年起推出的基層治理模式。目前,嘉定工業區設有組務工作站104個,深受村民認可。

在“我嘉”服務站內,記者看到兩位村組長正在服務視窗值守,站內牆上張貼著“我嘉”服務站的管理制度、服務內容及流程等。兩位村組長介紹,他們“一肩挑多職”,既是組務工作站負責人,也是“我嘉”服務站社群救助顧問,主要開展政策諮詢、上門探望、材料初審等救助服務。

組建救助

顧問團隊

在嘉定區民政局指導下,婁塘村“我嘉”服務站自2021年起,逐步組建起由13名村組長和1名專業社工組成的村級社群救助顧問團隊。

“我們村有東、南、西、北四個片區組務工作站,13名村組長就近負責。”婁塘村黨總支書記唐雲龍介紹,村組長一般是本地人,經過一戶一票選舉產生,都是村裡德高望重、樂於助人的熱心腸,“他們生活在片區,工作在片區組務工作站,能夠輔助村委會高效解決百姓急難愁盼問題。”

“我們建立了臺賬,記錄哪個隊、哪名村民、反映什麼問題。遇到村組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們就報給村委會。”70多歲的邱雲20多年來一直擔任婁塘村二組村組長,如今兼任社群救助顧問。

村組長的參與有助於社會救助主動發現。“農村是熟人社會,便於我們隨時隨地瞭解社情民意。”婁塘村四組村組長陳甘龍告訴記者,一次,他聽村民們提起一名救助物件“前一晚去了醫院,救護車都開到了家門口”,他馬上登門探望,同時送去相關救助資訊。

除了村組長,承接嘉定區社群救助顧問服務專案的第三方社工機構還派出一名專業社工駐村,開展社群救助顧問賦能培訓、組織困難物件照顧者小組活動、連結多元服務資源等工作,將專業力量注入“我嘉”服務站。

探索創新救助服務模式

“我嘉”服務站做實主動發現機制,形成“五必訪”制度,即住院必訪、過世必訪、突發變故必訪、特殊救助物件必訪、受災必訪。社群救助顧問在村民陷入困境時及時探望給予救助,讓政策“跑動”,送服務“上門”。

“‘我嘉’服務站正在探索建立階梯式救助服務體系。”社工吳亞林介紹,在精準評估後,為重度困境救助物件制訂個性化方案,定期走訪,提供多維度救助服務;對中度困境具有共性需求或相似問題的救助物件,開展小組服務,促進他們自我成長、能力提升、壓力緩解;對輕度困境具有普遍問題的救助物件,做好政策宣導等,連結社群救助資源。

2021年,婁塘村“我嘉”服務站共提供20次特殊困難群眾精準評估及上門探訪服務,開展5次重大病患者照顧者互助小組活動,組織2場社群救助顧問賦能培訓,總計服務村民800餘人次。其他村看到成效,也紛紛行動起來,設立“我嘉”服務站。

嘉定區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何志軍表示,嘉定區民政局將不斷最佳化主動發現綜合服務困難群眾工作機制,發揮救助顧問的橋樑紐帶作用,暢通困難群眾救助幫扶供需對接的“最後一公里”。“下一階段,我們將深入挖掘各村特色,探索多樣化村級救助服務模式,讓農村鄉土優勢與社會救助服務更好地融合,提升社會救助服務效能。”何志軍說。

“我嘉”救助顧問就在家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