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29歲小夥突發急性主動脈夾層 省人醫專家精準“排雷”保瓣

倪布清副主任醫師(左一)手術中

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被稱為“血管上的定時炸彈”,發病後24小時內死亡率高達50%,目前,透過外科手術置換病變的主動脈仍是臨床上最佳治療方法。近日,記者從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獲悉,因氣溫下降,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患者明顯增多,現年29歲的吳先生就是其中之一,萬幸的是,專家不僅為其精準“排雷”,還幫他保住了瓣膜,不日將康復出院。

29歲小夥體重近200斤,突然全身乏力竟是罹患夾層

吳先生是江蘇南京人,身高1。86米,自大學時代開始體重便在200斤上下浮動,2014年被診斷為腎動脈狹窄,血壓常飆升至180mmHg,支架治療後血壓仍控制不佳。

10月22日上午,休息在家的他突然感到全身乏力,血壓在50~90mmHg,制動休息一直到傍晚情況仍未改善,於是家人緊急將其送至江蘇省人民醫院急診醫學中心。急診主動脈CTA結果不容樂觀——小夥罹患A型主動脈夾層!時間緊迫,夾層動脈瘤隨時可能破裂,當晚值班的心臟大血管外科副主任醫師倪布清副教授迅速為患者開通綠色通道,緊急完善術前準備。

“和死神搶人!”10小時緊急手術“救命”

雖然是週末的夜晚,省人醫心臟大血管外科團隊的醫生、護士、麻醉和灌注師等相關工作人員接到電話後立馬放棄了休息,在20分鐘內趕到醫院。10分鐘之後,吳先生就在家人焦急和期盼的目光中被推進了手術室。與此同時,一切準備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每個人都分秒必爭,因為大家都知道自己是在“從死神手裡搶人”。

減流量、阻斷、尖刀、剪刀……破裂的主動脈被開啟,情況比預想的還要嚴重!“患者夾層撕裂得很厲害,已累及冠狀動脈開口,並且患者主動脈根部比正常人更為粗大,此時擺在面前有兩個選擇:一是選擇相對簡單的手術方式——切除患者主動脈瓣,同時換血管,但此方法的弊端是使用人工瓣膜後,患者需要終身服用抗凝藥物,這對於血壓控制不好的吳先生來說可能增加未來血管出血風險;二是應用被稱為心臟外科‘金字塔尖手術’的‘David手術+主動脈全弓置換術’來修補患者的主動脈瓣,再換血管,這種手術後患者自身的主動脈瓣會被保留,術後無需終身抗凝。但這種手術難度極大,對外科醫生的技術及體力都是極大的考驗。”倪布清副主任醫師回憶,考慮到患者只有29歲,以後的人生路還很漫長,為了讓他以後能擁有更好的生活質量,倪布清當即決定給患者行難度極高但是有利於患者預後的David手術。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經過將近10個小時的奮戰,手術終於完成了,為了修補瓣膜,專家在極短的時間裡,在主動脈根部密密縫了一百多針,吳先生的“心門”被成功保住了,破裂的主動脈也成功更換,“看著‘歡快’跳動的心臟,我們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手術團隊成員之一、醫生李明輝說。

David手術:幫助主動脈疾病患者獲得更好生活質量

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邵永豐教授告訴記者,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進展,中國目前有大量新增的主動脈疾病患者,並且主動脈夾層有低齡化發病趨勢。“對於主動脈疾病的患者常常面臨主動脈瓣病變的情況,不管是急診的主動脈夾層患者還是擇期的主動脈根部疾病,在患者自身瓣膜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們都希望能透過保留患者自身的主動脈瓣結構,避免人工瓣膜的併發症,在保證中遠期療效的情況下,使患者獲得更好的生活質量。”邵主任表示,“吳先生的情況不是特例,目前我們病區就有4例急性主動脈夾層患者使用了David手術保住了瓣膜,患者術後都恢復得不錯。”邵主任說。

邵永豐教授提醒廣大市民,主動脈夾層的高危人群主要為動脈硬化和高血壓患者,包括體型偏胖、長期酗酒、有先天性疾病、血壓控制狀況不佳的高血壓患者,建議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健康飲食,規律運動,保持情緒穩定,一旦出現胸背部撕裂樣疼痛或其他不適的情況,建議儘快就醫,在醫生的指導和建議下治療。

通訊員 何雨田 李明輝

南京晨報/愛南京記者 孫蘇靜

釋出於: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