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跨界智慧家居,華為能成為“鯰魚”嗎?

編輯丨白徵明

早在20多年前智慧家居概念剛剛提出之時,家電和家居裝置的進化就離不開全屋智慧體驗。

從人和電視、控制器等內容裝置的主動式互動,到燈光、空調、窗簾等環境裝置被動調整工作狀態,智慧家居始終都不是單個裝置獨立執行的結果,需要互相連通形成整體來達成體驗升級。只不過,如何高效穩定地將裝置連入一張網路的問題一直難以解決,才有了“單品包圍全家”的普及策略。

跨界智慧家居,華為能成為“鯰魚”嗎?

單裝置計算能力和製造水準逐漸提高,讓智慧家電開始被更多人接受。而隨著無線網路技術的不斷演進,原本處於設想中,將所有裝置連成整體的智慧家居體驗終於有望實現。無論是家電行業沉浮多年的老玩家,還是網際網路時代殺入的新角色,都不約而同地推出了自己的全屋智慧方案。

華為正式入局,或許意味著全屋智慧迎來發展重要節點。

這家在通訊市場有過傳奇經歷的廠商,在近十年的消費電子市場競爭中,以超越行業平均水準的洞察與執行,創造了多個領先且讓人印象深刻的產品和生態。在這個“做方案”的生態中,華為又帶來了哪些創新之舉呢?

跨界智慧家居,華為能成為“鯰魚”嗎?

智慧家居也用上本地主機

和大多數智慧家居將控制中樞放在雲端,本地基本只有網路連線能力的形態不一樣,華為全屋智慧的中心是採用鴻蒙系統的主機,被稱為“集學習、計算、決策於一體的家庭智慧大腦”。

從形態上來講,這個主機可以視作終極威力加強版的配電箱,將網路和智慧家居控制一併收納。

銀灰色造型的主機內預留了電路和“光貓”安裝位,智慧家居控制部分是模組化設計:最大的部分是中央控制系統,可根據終端、感測器和網路資料提供如調整燈光和用水的主動式智慧,其次是PLC控制匯流排和WiFi 6+路由器,使用者有需求還可以額外增加儲存和音樂模組。

跨界智慧家居,華為能成為“鯰魚”嗎?

最大的亮點是PLC控制匯流排。PLC即電力線載波技術(Power Line Carrier),華為希望透過基於家庭電線實現穩定可靠的有線連線。根據華為官方資料顯示, PLC可實現500平方米的覆蓋,最多可連線384臺裝置,且超過百萬小時不掉線。

又是複用配電箱又是基於家庭電力佈線,華為全屋智慧顯然只適合前裝,

使用者需要在裝修階段就考慮好主機和各類裝置之間的安裝連線,不能像單品智慧家居裝置那樣買來即可輕鬆安裝使用。但前裝也帶來了能與家裝設計融為一體,拓展新裝置時無需額外佈線等優勢。

華為提供的全屋PLC元件都相當基礎,有人體、燃氣、溫溼度、水浸等感測器,面板、86底盒、旋鈕遙控等控制裝置,燈光碟機動、窗簾電機和暖通控制器。由於是透過電線連線並且由主機進行統一控制,也就不需要額外新增智慧模組和網路模組,從而控制安裝體積。

跨界智慧家居,華為能成為“鯰魚”嗎?

華為還希望全屋智慧主機可以控制基礎電器之外的更多場景,比如說照明、空氣、用水、安全、影音娛樂、智慧家電等等,

這部分並不完全是華為親自下場打造產品,而是引入了接入生態、採用鴻蒙系統的第三方裝置,只不過同樣接受來自配電箱內主機的管理。

此前用於智慧裝置連線的HUAWEI HiLink品牌,同步升級為HarmonyOS Connect(鴻蒙智聯),主流的大小家電和智慧家居產品廠商都有加入其中,看來消費者不愁沒得選。開發者一側華為也有定心丸:以美的為例,一人一天花費七週時間,就能完成家電的鴻蒙系統植入。

光靠電線不能連線所有裝置,華為選擇的是用全屋WiFi 6+實現無線網路覆蓋。路由器以子母路由形式放置在家中,透過網線介面PoE供電不佔用插座,而且能和鴻蒙Mesh+達到無縫漫遊效果。相比普通路由器搭建Wi-Fi Mesh網路,這套方案更希望使用者少“折騰”一點。

跨界智慧家居,華為能成為“鯰魚”嗎?

商品房戶型不同面積不同,使得打造智慧家居很難有統一的方案和定價策略,華為全屋智慧似乎要帶領行業吃這個螃蟹,

給出了三室兩廳(約100平方米)99999元起,五室兩廳149999元起的尊享版定價,

都帶有全屋狀態可視和3小時上門服務。中小戶型和其他版本售價暫未公開。

由於全屋智慧尚屬新興事物,華為的定價是否有較高溢價還難以界定,但從整套方案打包提供穩定體驗的角度來看,顯然不能直接用各元件成本價去推算。華為將在2021年6月到8月期間開始銷售全屋智慧,電商之外還會在全國50個城市的線下體驗店展示銷售,規模一點也不算小。

跨界智慧家居,華為能成為“鯰魚”嗎?

華為也沒有放過智慧家居最重要的客戶地產商,未來有望在中海、綠地、華潤、深業、龍湖的精裝房中見到華為全屋智慧,同時也有和南方家居、居然之家、歐派家居、歐亞達等家裝品牌展開合作。

在種種拓寬前裝市場動作襯托下,華為熟練得絲毫不像是一個首次涉足的廠商。

跨界智慧家居,華為能成為“鯰魚”嗎?

智慧家居就該擴大“朋友圈”

華為並不是突然進入智慧家居的新角色,早在華為下決心大力拓展消費者業務,手機等終端產品初有起色的時代,就已經顯露過思考和行動。最早是HUAWEI HiLink,和許多同時期的廠商一樣,以智慧手機和路由器為連線入口,透過開放平臺將來自不同合作伙伴的裝置連線起來。

IoT版本的HarmonyOS(鴻蒙)則是這一思路的延續,用開源、開放合作的業務形態,讓華為和更多廠商的裝置執行邏輯與互動方式相近的作業系統,使用者能夠以高效且穩定的方式連線不同的裝置,同時在手機介面、語音等互動層面做到簡便統一。

跨界智慧家居,華為能成為“鯰魚”嗎?

看得出來,華為全屋智慧和改名而來的鴻蒙智聯是此前這兩個階段的延續,同樣是基於華為現有業務打造連線裝置的平臺,不過在降低智慧家居使用成本、提升體驗上有更多改變。

這正是行業現階段最大的幾個痛點,購買產品後還要配置網路賬號和策略,不同品牌間使用方式還各不相同。

主機的存在使得裝置控制不再完全依賴雲端服務,延遲更低操作更靈敏,資料安全問題也有了解決方式。使用者透過華為手機和其他終端連線智慧家居,得到的互動介面和功能邏輯都與手機系統高度相似,就算是對科技產品不太敏感的使用者,也能較為輕鬆地學會使用。

使用者無需特地購買華為品牌的智慧家居產品,只要使用各品牌接入鴻蒙智聯的相應款式,就可以構建一個協同操作沒有資訊壁壘的全屋智慧。實際上,華為商城在售的智慧家居生態產品也並非華為品牌,大都是各類廠商接入生態後生產的裝置,頂多以“華為智選”標籤強調合作深入程度。

跨界智慧家居,華為能成為“鯰魚”嗎?

不過,家大業大的各類家電廠商們,能否像手機廠商紛紛投入安卓陣營那樣,從初有起色的自家作業系統和平臺轉入華為鴻蒙生態,就是另一回事了。

使用第三方平臺,換來了無需額外安裝應用就能快捷呼叫電器的使用者體驗,也把掌握使用者入口、瞭解使用者資料的權利讓渡出去。

在生態整體和各個成員之間的利益之間做到平衡,並不是沒有先例:安卓能廣泛被接受,除了開放和內容生態外,最重要的一點便是谷歌不會過多限制廠商自行運營使用者資料。要想海納百川在全屋智慧體驗上站穩高地,華為也應當在鴻蒙生態越做越大的過程中做出決定。

跨界智慧家居,華為能成為“鯰魚”嗎?

體驗+生態,是智慧家居破局關鍵?

如果單從本地計算/控制中心、場景化體驗、主動式智慧來解讀,會發現華為全屋智慧提出的概念在智慧家居行業並不新鮮,幾乎有規模的新老廠商都討論過,也嘗試把這些進步從開發者大會上的PPT變成消費者能見到的產品。

但要說真正強大好用的,恐怕還沒有定論,

既有業務帶來的成就有可能變成障礙,讓行業玩家們各有各的侷限性。

有的廠商單品智慧裝置打磨得很好,充分融入了智慧和聯網能力還有基於賬號的管理體系,可是沒能在全屋網路體驗和裝置互聯上帶來改進,仍需要使用者“暴力”地更換新路由器,也不能將資料自動串聯依賴使用者主動設定規則,使用門檻不低。

跨界智慧家居,華為能成為“鯰魚”嗎?

有的廠商有全品類家電產品,在各自賽道上也算數一數二,而且還積極探索產品智慧化,希望透過多個家電結合起來的場景提供主動式智慧體驗。然而,家電廠商對使用者體驗的理解始終比手機和網際網路廠商慢半拍,給人的互動感受光是和頭部智慧音箱比,都顯得有些“智障”。

還有的廠商早就看到了本地中心和主動智慧的價值,希望在安全、功能和穩定性上改善智慧家居,卻一直在自有品牌產品和搭建平臺之間搖擺。到現在不僅品類沒能拓展開,足夠強大,可以吸引到更多合作伙伴的生態也沒有建立起來,主機效能再強都是白搭。

華為全屋智慧難得地帶來了一絲曙光,一次性給多個問題帶來了看起來更可靠的解決辦法:家庭網路用有線+無線共同覆蓋,穩定性也有進行驗證;互動體驗已經有多年經驗,而且對生態產品有較高控制力度;平臺正在趨於完善,多年積攢的使用者規模同樣是一大寶庫。

當然,華為在智慧家居上的表現是否能如產品展露出的野心一般強大,還得看實際體驗和未來的進步。

行業早已知曉相關概念,那麼也能在短時間內跟進同類產品,華為全屋智慧屆時將失去特殊性。

華為能否透過鴻蒙生態、智慧互動構成使用者體驗護城河,才是今後的關鍵。

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