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作為商人,需要拋頭露面嗎?商界十二金釵之碧桂園楊惠妍

作為商人,需要拋頭露面嗎?商界十二金釵之碧桂園楊惠妍

碧桂園目前是一家提供地產、農業、物業、酒店、智慧餐飲等多元化產品和服務的集團。目前也佈局現代農業及機器人領域,打造碧優選、機器人餐廳。品牌承諾是給你一個五星級的家。今天的分享同樣分為三個部分。

1.碧桂園成長史

碧桂園在廣東佛山,1992年成立。1994年引進“名盤+名校”教育地產模式。

1995年引進“五星級酒店式服務”的物業管家服務,並開通兩條車隊路線。

1997年,開通社群穿梭巴士。

1998年有個政策背景穿插下,中國取消福利分房和集資建房。2000年開闢華南板塊。

1999年首創春節開盤、全裝修花園洋房、免費看樓巴士等創新營銷手法,三個月回籠資金10億元。

2002年開創“白領也可以住別墅”鳳凰城模式。2004年拓展珠三角市場。

2005年開創“4+3”度假生活模式,集休閒、旅遊、度假、居住多種功能於一體。

2007年港股上市。2008年全國拓展。2010年確立總部-區域-專案三級管控模式。

2011年探索城市綜合體、產業園等加入的新型城鎮化模式。

2012年推出首個合夥人制度“成就共享”。

2013年躋身千億俱樂部,啟動“未來領袖”博士培養專案。

2014年提出“同心共享”合夥人制度,形成“價值雙享”管理機制,應用綠色生態建築技術、智慧化辦公、多元化配套等功能的碧桂園中心落成。

2015年中國平安入股碧桂園成第二大股東;契合“一帶一路”戰略,在馬來西亞打造可容納幾十萬人口綠色生態智慧城市——碧桂園森林城市,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2016年啟動科技小鎮。2017年入圍《福布斯》和《財富》強企榜單。

2021年收購物業藍光嘉寶。

跟劉暢一樣,楊惠妍也是二代掌門人,因此,講她必須追溯到她的父親——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

2.其父楊國強-真的商人

楊國強50後,佛山順德人。自稱是一個農民。1978年在房管所當施工員,泥瓦匠,後任北滘(jiao,四聲)建築工程公司總經理。1980年是建築包工頭。1984年加入北滘經濟發展總公司,組建北滘區建築施工隊。1992年開發碧江村、三桂村即碧桂園專案。也是這時,楊國強看準一批先富起來的人對高檔住宅社群的需求,滿足他們“顯富”的想法,順德碧桂園大獲成功。其後又向基於“人的向上成長階段”轉型,塑造一種泛化的平等,這讓其在平民階層也大獲成功。

在最困難的時候,他四處跑銷售,白天登門拜訪客戶,晚上算工程款,因此錯過大女兒發燒,留下智力後遺症,成為他一生的遺憾。小女兒也非常優秀,只是年齡尚小,二女兒楊惠妍精明強幹,狠勁不輸其父。其後將股權和職位都交給女兒,但交錢不交權。

在最初的時候,楊國強遭遇了滑鐵盧,在記者出身的樓盤策劃人王志綱的建議下,興建一所貴族學校,一炮而紅。開頭的那句廣告語就是王志綱給提煉的,宣傳推廣的媒體勢能也是王的加持。楊國強被王搶白,非但不生氣,還當場拍板僱其為總策劃。楊國強的容人之心和知人善用能力也可見一斑。

與精緻的龍湖講究引進國外最舒適的空間設計不同,碧桂園講究的是成本策略,用最低的成本,最快的時間,批次生產一樣的房屋,以此獲得龐大的地產王國。他從來不進市區,只買別人看不上的荒地,“像賣白菜一樣賣別墅”,在荒地上按照政府要求蓋酒店、引進大超市,並且賺到錢。從來不接受媒體採訪,包括做公益也不留名。

他對別人稱他隱形富豪說道,商人本來就不該靠耍嘴皮子。他身邊的人說,他尊重錢,但不貪戀財富帶來的虛名。他對媒體熱衷的首富故事的遊戲反其道而行之,讓媒體落得首富無故事可挖。

楊國強也熱衷扶貧事業,且做“造血式”扶貧。一個接地氣,從而聚人氣的企業家。

3.

低調商人楊惠妍

楊惠妍很小就由父親帶著出席董事會,教授管理經驗,後從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費舍爾商學院市場及物流系求學回到碧桂園,從採購經理做起,基層的經驗讓楊惠妍受到很多磨礪。2004年,楊國強將其持有的所有股權轉給女兒,楊惠妍持有碧桂園集團70%的股權,為最大股東。2007年楊惠妍登上了《福布斯》中國首富的寶座。

她上任後做得最大的幾件事:1。杯酒釋兵權,在父親的配合下,將重要崗位設為自己得力的國外職業經理人,將“開朝元老”邊緣化;2。投資機器人、現代農業和新零售領域;3。新增碧桂園服務上市公司,收購物業“藍光嘉寶”。她帶領的碧桂園,由家族企業轉向現代化企業,由工廠模式轉向個性化生產,可謂虎父無犬女。

楊國強喜歡的企業是麥當勞和沃爾瑪,媒體稱其把房產做成了快消品。公司也在偏遠的地方,除了睡覺,就是上班上課,真正成為社會的螺絲釘了,在碧桂園高週轉率的管理模式下,很多員工不堪其累,之前媒體曾經曝光過。

父女倆一脈相承,都不喜歡在媒體曝光,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可以從中看到楊氏父女的共同精神特質,即創造財富,防範風險,承擔社會責任,做一個純粹的、而非華而不實的商人。品牌越響越好,背後掌舵人越沒人認識越好。

在楊氏父女的智慧中,作為一個商人,就履行商人的本職,做好商人應該做得事,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