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唐德宗為何在重用宰相柳渾之後,僅過了幾個月就巴不得轟走他?

貶斥宰相

787年,唐德宗找來名相李泌“座談”,表示:“朕覺得宰相柳渾不稱職,把他貶到親王府當王府長史怎麼樣?”李泌聞言,急忙進諫說:“柳渾只是性情急躁了一些而已,並沒有犯下什麼過錯。況且,按慣例,宰相被罷免之後,從來沒有貶作長史的啊。”

唐德宗為何在重用宰相柳渾之後,僅過了幾個月就巴不得轟走他?

唐德宗

唐德宗聞言,又想將柳渾派去到親王府上做個王傅。從三品的王傅看名字是親王的師傅,實際上只是宰相等高官被貶之後的“養老閒職”。

李泌見狀還是覺得有些對不起柳渾,建議將他調任左散騎常侍。正三品的左散騎常侍是三省之一門下省的屬官,雖然其規諫過失、侍從顧問的職權早已名存實亡,但相比王傅而言,這個職位還是更顯尊貴。

唐德宗聽了他的建議,頗有些不耐煩地說:“只要能把柳渾從宰相位置上轟走,做什麼都行。”於是,當年八月九日,朝廷下詔將柳渾罷相,改任左散騎常侍。789年,柳渾在長安家中病逝。

禮遇柳渾

可是,就在幾個月前,唐德宗對待柳渾的態度卻截然相反。當時,吐蕃大相尚結贊與唐朝約定在平涼會盟,簽訂和平條約。會盟當日,唐德宗在朝會上喜氣洋洋地說道:“今天我大唐與吐蕃和解,和平降臨,真是國家之福啊!”

唐德宗為何在重用宰相柳渾之後,僅過了幾個月就巴不得轟走他?

吐蕃軍隊實力強悍

就在眾臣歌功頌德之際,柳渾卻搖頭說:“對於狼子野心之輩,盟約誓言毫無效力,對今天的唐蕃會盟,我很是不放心啊!”另一位有著長期與吐蕃作戰經歷的宰相李晟也迅即附和。

正在興頭上的唐德宗頓覺被“打臉”,勃然變色,責問李晟道:“柳渾一介儒生,不懂邊疆大計也就罷了,你怎麼也跟著起鬨!”見皇帝火了,二人忙請罪不迭,但仍是讓唐德宗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然而,到了夜裡,唐德宗就接到了緊急奏報:吐蕃人搞了一出“平涼劫盟”,預先在盟壇西邊埋伏几萬名精銳騎兵,三聲鼓響之後突然發難。唐朝使團和隨從軍隊猝不及防,除了主盟的渾瑊僥倖逃脫,其餘60多名官員被擒,唐軍500多人殞命,1000餘人被俘。

唐德宗為何在重用宰相柳渾之後,僅過了幾個月就巴不得轟走他?

吐蕃鐵騎伏兵四起,成功劫盟

唐德宗差點驚掉了下巴,來不及派宦官,急忙命令巡街官員把奏章送給柳渾。第二天一早,他便對柳渾豎起了大拇指:“你作為文儒之士,竟然也能對萬里之外的敵情判斷得這麼準!”此後,唐德宗對柳渾態度驟變,禮遇有加。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幾個月之後,皇帝就棄之如敝屐了,這又是為何呢?

得罪同僚

原來,柳渾得罪了兩個關鍵人物,其一便是專權又喜好自誇的宰相同行張延賞,因為他行事正派,老是跟張延賞唱反調,顯得非常“礙事”。為了讓這個“冤家”知難而退,張延賞派出親信找到柳渾,裝出一副“我為你好”的模樣,勸道:“您素來德高望重,在朝堂上只要省點力氣少講話,就能長保高官之位。”他沒有說出的下半句話是:如果您做不到“沉默是金”,那您的官位恐怕就保不住了啊!

唐德宗為何在重用宰相柳渾之後,僅過了幾個月就巴不得轟走他?

沉默是金背後,是冷冷的威脅

表面上是“我為你好”,背地裡卻是冷冷的威脅。柳渾怎麼會被這樣的威逼嚇倒?他義正辭嚴地還了一句:“替我謝謝你的主子張公,我柳渾頭可斷,舌頭可停不了!”

收到柳渾硬邦邦的回覆,一向跋扈慣了的張延賞自然是火冒三丈:“好傢伙,敬酒不吃吃罰酒,我老張饒不了你!”此後,張延賞就想方設法排擠柳渾。

天子不悅

柳渾得罪的第二人則是更為關鍵的天子。唐德宗文化水平頗高,不但擅長撰寫文章,還是一位詩歌愛好者,經常在宮中與文臣唱和,並親自給做出的詩“打分”。據《唐國史補》記載,唐德宗常與學士們討論詩歌直到深夜,還曾親自考校制科舉人的文辭水平,中者被稱為天子的“門生”。

唐德宗為何在重用宰相柳渾之後,僅過了幾個月就巴不得轟走他?

唐德宗也是一位文學家

這樣一位崇尚文才的皇帝,更喜歡措辭文雅、溫厚含蓄的下屬。然而,柳渾性情質樸直率,為人疏狂,缺乏宰相應有的官架子,很不對唐德宗的口味。更糟糕的是,他在奏對時,話裡還時不時帶些俗話俚語,令皇帝很不滿。

在皇帝看來,堂堂大唐宰相,怎麼能跟市井中人一般粗野凡俗?張延賞再來一套添油加醋,唐德宗對柳渾的不滿日積月累,一朝爆發,徹底將柳渾打入“冷宮”。

從柳渾的遭遇中不難看出,不是每個皇帝都能如唐太宗對待魏徵一樣容忍多年。唐德宗重用柳渾沒多久,在其沒有大錯的情況下,就用非常嫌棄的態度將他打發走。若不是李泌據理力爭,柳渾的結局甚至會毫無體面,其刻薄寡恩令人心寒。

三位宰相

當然,柳渾不注重細節,不能及時根據皇帝的喜好調整自己的做派,難免會因不對唐德宗的胃口而逐漸使他轉“愛”為恨,也給了張延賞進言詆譭的可乘之機。

相比之下,張延賞就更擅長揣摩皇帝喜好。他在與吐蕃會盟這樣的大事上不顧國家利益得失,一味迎合唐德宗,同時不斷打擊異己、鞏固自己的權位。雖然他官運頗為亨通,但是最終還是落得個“小人”的歷史差評。

唐德宗為何在重用宰相柳渾之後,僅過了幾個月就巴不得轟走他?

李泌更符合唐德宗的“審美”

至於李泌呢?這位仙風道骨、儒雅溫厚的名相顯然更符合唐德宗的“審美”,令皇帝更樂意與之交流,從《資治通鑑》中兩人大段大段的對話互動之中便可見一斑。

與柳、張二人相比,他無疑是兩者的“珠聯璧合”,既守正,又“討喜”,在為柳渾鳴不平並提高待遇的同時,也維護了唐德宗和大唐朝廷的體面。

結語

由此看來,為臣者想要在實權帝王手下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把事業做長久,還是需要適當地“投其所好”,及時根據皇帝的好惡和朝廷的狀況調整自己的作風。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唐國史補》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