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為了交配不要命的雄性:為啥冒著生命危險也要繁殖後代?

我們知道,生物進化和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礎,就是對後代的繁衍。動物們在繁衍後代的問題上,總是表現得格外英勇,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雖然在人類的眼中,動物是不具備主觀能動性的,繁衍後代對於動物究竟意味著什麼,它們真的明白嗎?

為了交配不要命的雄性:為啥冒著生命危險也要繁殖後代?

有一些物種的雄性動物,繁殖後代就意味著死亡,但它們依然義無反顧。似乎下一代是比自己生命更重要的事情。澳洲生活著一種鼩鼠,這種齧齒動物會選擇在冬季繁殖下一代,而一旦交配結束,雄性鼩鼠就會陷入巨大的危機和混亂中,很快整個族群的雄性鼩鼠都會因為各種原因喪命,只有雌性鼩鼠繼續存活,幫助延續鼩鼠家族的未來。

生活在大海里的章魚,繁殖下一代也意味著要付出生命。雄性章魚在交配之後,就會像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一樣不吃不喝,迎接死亡。雌性章魚在生下小章魚後,沒幾天也會死掉。我們熟悉的大馬哈魚和鮭魚洄游,其實也是一場毅然赴死的旅程。

為了交配不要命的雄性:為啥冒著生命危險也要繁殖後代?

美洲的紅鮭魚,到了四歲的時候就會從大海出發,回到它們誕生的河流上游。當產卵任務完成後,這些紅鮭魚也會結束自己的生命。動物們為什麼這麼拼命?寧可犧牲自己也要繁殖下一代?達爾文的進化論,還是把生命自己生存的權利奉為制高點,在殘酷的自然界,生命體都是為了自己的生存和繁衍而戰,但這種放棄自己生命繁殖的習性,估計達爾文也會一頭霧水。

為了交配不要命的雄性:為啥冒著生命危險也要繁殖後代?

現代生物學家認為,這或許是在自然界非常罕見的“利他”主義,當然這些科學家不會將動物的這種行為歸於自我意識,而是認為這是動物體內的基因在主宰著一切,犧牲個體,延續種族。要麼是為了有利於後代的資源分配,要麼是為了保護下一代。

為了交配不要命的雄性:為啥冒著生命危險也要繁殖後代?

這種激進的基因延續,在人類看來只是進化的一部分。但如果基因可以規定物種的生命長度,人類可以從中得到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