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57 | 娛樂圈:為什麼明星們熱衷於開工作室現在又忙登出,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改版後第57篇原創……

57 | 娛樂圈:為什麼明星們熱衷於開工作室現在又忙登出,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娛樂圈:為什麼明星們熱衷於開工作室現在又忙登出,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文/老劉   圖/網路

我今天看到一則訊息:截至9月,2021年已經有超700家藝人經紀企業登出。

你會發現一個趨勢,就是2020年以前,明星都喜歡註冊工作室,是個明星都喜歡,並且一個明星要註冊好幾家,

並且越紅的片酬越高的明星,註冊的公司越多,比如爽子關聯企業10家。

但是現在,

趨勢變了。

我們先來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先前明星這麼熱衷開工作室?

從爽子的事件可以看出,就是她前夫張恆交代的嘛,他曾一手包辦的以拆分合同、設立“掩護公司”等行為幫助鄭爽偷逃稅款。

原來明星開工作室是為了給偷漏稅打掩護。

這裡面具體的邏輯是什麼?

首先,藝人註冊的個人工作室屬於個人獨資企業,為什麼是個人獨資企業呢?我特意上網查了一下:

1、創立比較容易,只需很少的註冊資本。

2、固定成本較低,所以你會看到明星工作室的人員都不多。

3、政府監管較少。

4、不需要交納企業所得稅。

總之就是:門檻低,成本少,監管少,稅率低。

其次為什麼明星喜歡註冊好幾個公司呢?好比如個稅,如果你收入很高,越往上的部分稅率就越高。那麼公司其實也是一樣,你一家公司營業額假設是1000萬,稅率是10%,稅是100萬。

但是你把1000萬分攤到5個公司,每個公司200萬,稅率是5%,5家的稅是200*5%*5=50萬。省了一半的稅。

當然,我這是打比方,不是事實的政策,大家知道道理就可以了。因為公司計稅不像個人所得稅是合併計稅,所以明星們可以透過這個方式合法避稅。

所以你能看到一個趨勢是,大體明星的收入越高,註冊或關聯的企業越多(這裡麵包含明星某位親戚或者朋友註冊的公司)。

第一個環節理清楚了,企業稅比個稅的稅率明顯低,個稅稅率收入超過96萬的部分,稅率就是45%了,企業稅明顯不會這麼高嘛。同時企業稅還有一個個稅不具備的殺器:不合並計稅。

接下來看具體操作:

比如明星們現在動不動片酬就幾個億,按個稅稅率一大半都要入稅。這個時候透過工作室的操作,把個人收入轉變成企業所得,不就能享受到企業稅的低稅率了嗎?後面再想辦法將企業所得轉變成個人收入。

怎麼搞?老劉只知道一個低端的玩法,說出來大家心裡有個概念:比如你出差,公司規定住宿標準是500塊一晚,但是你找朋友家就住了,隔天到票販子那邊買一張500元的發票回公司一報,500塊就變成自個兒的了。

這個例子明顯有些低端,像明星的產業鏈裡面肯定是各種專業人士一手操作。

所以明星透過開設工作室的方式:

1、充分利用企業稅比個稅低同時不用合併計稅的優勢,並且各個地方為了吸引企業入駐,還會提供各種稅費優惠政策,比如降低稅率或部分納稅返還,這個時候我們才會知道為什麼那些地方註冊的企業比較多,肯定是因為這個地方的稅率比周邊其它地方稅率低,行話叫“稅收窪地”。

2、透過將個人收入轉成企業營業所得的方式,讓個人收入享受企業的稅費優惠,個人的錢經過企業的瓶子一洗,最終大部分返還給個人。

當然這些錢最終不一定全部返還給明星個人,這中間可能還存在明星和影視公司高管之間的利益輸送,否則為啥這些只有流量啥也沒有明顯突然片酬那麼高?

到最後你會發現明星還不是食物鏈頂端的那一層,真正處在食物鏈頂端的其實是上市影視公司的老闆或者高管。

這些人把上市融資過來的錢透過明星這個瓶子一洗,最終把股民或者投資者的錢轉成自己的錢。

搞清楚了這一層,我們才會真正理解明星註冊以及登出個人工作室背後的邏輯,現在隨著監管加強,以前的玩法註定玩不下去了,所以你會看到越來越多人選擇趕緊將空殼公司登出掉。

這個時候你又擔心一個問題,會不會這些公司登出了以後,藝人就能逃避相應的法律責任了?

不能。

專家表示:

“如果藝人成立工作室和關聯公司的目的就是為了逃避個人所得稅的繳納,那麼稅務機關的處罰物件則是

個人

而非工作室或者關聯公司,因此即使登出工作室也不影響對個人的追責。

但客觀上,工作室登出會增加稅務機關調查事實的難度。”

所以,世道變了,陽光最終會照進原本陰暗潮溼的角落。那些富人收割韭菜的不義之財,最後難逃社會主義的鐵拳。

畫°虎°嵐

LIFE 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