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你家裡還有這些通訊工具嗎?可別弄丟了,上升到文物級別了

【百件文物說黨史(094)】

國家博物館陳列的通訊工具:1970年代的手搖電話機

你家裡還有這些通訊工具嗎?可別弄丟了,上升到文物級別了

那個年代,得是領導幹部家裡才能安裝這個東西吧!而且,往往是要有個話務組在那裡支撐這種電話的撥打。

1980年代的尋呼機(BP機):

你家裡還有這些通訊工具嗎?可別弄丟了,上升到文物級別了

2019年有一首《野狼DISCO》爆紅網路,裡面有兩句歌詞:“大背頭,bb機,舞池裡的007”“沒事兒不要聯絡我,大哥大這沒訊號”,提到兩款已經絕跡、早就進了博物館的通訊工具。

只有上了年紀的中年人,才會明白歌詞裡的那些懷舊意味。

BP機是數字程式碼的通訊工具,要透過傳呼臺才能找人。一半是為別人服務的:有人要找機主時,透過坐機打傳呼臺電話,傳呼臺再將呼叫者的坐機號碼發到BP機上,機主再去找公用電話回過去。機主覺得很洋氣的同時,也不無凡爾賽地給它起個外號,叫“拴狗繩”。

1984年,上海在全國率先開辦了無線尋呼業務,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尋呼機迅速普及到社會各界,進入了一個被稱為“十年暴利時代”的階段,尋呼市場硝煙瀰漫。

北京從1985年成立第一家尋呼臺126, 到1997年最高峰達到140餘家,此後其數量一直走低。尋呼員一度是個很火爆的行業。

和BP機比較般配的是大哥大。大哥大是手提電話的俗稱,只流行於手提電話初面世那幾年。

1973年4月3日,世界上第一部手機在位於紐約曼哈頓的摩托羅拉實驗室裡誕生,研究團隊的領導者是馬丁·庫帕(Martin Cooper)。這部手機的誕生意味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那是個由多達30 塊電路板構成的大塊頭,只有撥打和接聽兩種功能,充電 10小時可以通話35分鐘,停留在實驗室研製模型階段。

直到1985 年,第一臺現代意義上的、能真正移動起來的電話才投入市場,重達3 公斤,移動起來並不方便,使用者要像揹包那樣帶著它四處行走,但這拉開了一個新的通訊時代的序幕。

1990年代的手機,右上角的就是大哥大:

你家裡還有這些通訊工具嗎?可別弄丟了,上升到文物級別了

1987年,廣東為了與港澳實現行動通訊接軌,率先建設了900MHz模擬行動電話。摩托羅拉也在北京設立了辦事處,推銷行動電話。

這種重量級的行動電話,厚實笨重,狀如黑色磚頭,重量都在一斤以上。它除了打電話沒別的功能,而且通話質量不夠清晰穩定,常常要喊。

它的一塊大電池充電後,只能維持30分鐘通話。雖然如此,大哥大還是非常緊俏,有錢難求。

當年,大哥大公開價格在2萬元左右,但一般要花2。5萬元才可能買到,黑市售價曾高達5萬元。

這不僅讓一般人望而卻步,就是中小企業買得起的也不多。那個年代,梳大背頭、抹髮膠、手持大哥大,成為富人的典型形象。

21世紀以來的手機:

你家裡還有這些通訊工具嗎?可別弄丟了,上升到文物級別了

智慧移動終端早在20世紀90 年代便有了雛形,蘋果、Palm、微軟、諾基亞、HTC 等公司都推出過商用產品,我國當年以“商務通”為代表的手持商務終端也火暴了一陣。但它們最終由於沒有實現與網際網路實時連線,從而成為產業無法壯大的瓶頸。

直到以智慧手機為代表的新型移動終端出現,以3G技術支撐的移動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完善到位,電子郵件、網頁瀏覽、遊戲、影片、微博等具體應用大大方便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移動網際網路才成為水到渠成的事情。

手機作為傳播媒介,最早是從簡訊息傳播開始的。它既是新聞媒體釋出新聞資訊的媒介——新聞簡訊息已成為最快捷的報道手段,也是人與人溝通的媒介。

1999 年日本出現i-mode,手機開始被作為媒介應用。

2007年,蘋果公司推出了對手機應用產生顛覆性影響的iPhone,2010 年又推出了平板電腦iPad,手機步入真正屬於自己的時代。

現在的手機,特別是已經普及的智慧手機,其通話功能已降到次要位置,移動電腦、資訊獲取終端、智慧溝通工具等功能越來越佔據重要位置。

手機在一次一次的更換變遷中也一步步地改變了每個人的生活方式,手機已經不是單純的通訊工具了,它作為一個智慧終端,承載了我們幾乎所有的物質、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