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華為定下新目標:“有質量地活下來”

作者 | 於惠如 編輯 | 羅麗娟

相比去年的“求生存”,時隔一年,華為定下的目標是:“有質量地活下來”。

但在為時3天的華為全聯接2021大會上,除了圍繞數字化,面向ICT產業的討論,華為也給外界帶來了一些“新面孔”——正式推出業界首個分散式雲原生產品華為雲UCS,併發布系列創新服務和產品,釋出全新尤拉作業系統等。

華為定下新目標:“有質量地活下來”

去年此時,華為就提到,公司包括建站在內的ToB業務是比較充分的,華為希望把聯接、計算、人工智慧、行業應用結合起來,跟合作伙伴一起做好ICT的生態。

根據不久前的華為半年報資料,2021年上半年,華為實現銷售收入3204億元,同比下降29。43%,淨利潤313。99億元,同比下降24。9%。

業績的下滑主要來自於消費者業務,今年上半年,華為消費者業務收入為1357億元,同比下降46。95%。

而受益於國內5G商業化落地與雲計算業務的高速增長,企業業務成為今年上半年華為所有業務中最大的亮點——收入429億元,同比增長18。18%,也是上半年公司三大業務中收入唯一增長的板塊。

至於如何實現有質量地活下去?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提到了幾點:繼續加大研發投入、“努力”發展手機業務、堅定不移地賣雲服務,依託“築魂”工程打造鴻蒙和尤拉兩大作業系統等。

近一年來,華為風波不斷,多個業務線的發展也都備受外界關注。

關於何時推出5G手機,徐直軍直呼“當然(想要達到這個目標)很艱難”,但其也表態,希望大家能等幾年,將努力達到這個目標。

而在華為雲的頻繁調整背後,徐直軍迴應外界,不是因為定位還不清晰,而是商業模式的轉型還需要面對困難,經歷陣痛,“內部一直受煎熬,而不是爭論,”

針對此前多家媒體報道稱,華為正考慮出售x86伺服器業務。華為承認x86伺服器確實遇到了困難,公司正在想各種辦法積極解決,包括與潛在的投資者接觸,但暫未有明確進展。

華為造車也是其今年熱度話題之一。根據此前訊息,華為選擇和北汽、長安、廣汽等作為智慧汽車領域合作伙伴,並打造子品牌。但對於下場造車,華為高管曾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不造車,甚至在內部發檔案強調“誰再建言造車干擾公司,調離崗位”,但外界始終對此仍存疑。

對此,徐直軍迴應媒體,

“為什麼要造車呢?有幾個造車的掙了很多錢?不造車說不定掙的錢更多。”

他認為,越是人人都造車的時候,越要冷靜。

不只是造車,華為指出,“在求生存階段,我們清楚做什麼合適,做什麼不合適;清楚我們的未來,我們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01

不會放棄手機業務

對於外界非常關心的晶片問題。徐直軍直言,

華為晶片“遍地都是假訊息”

“當然我們也在努力解決晶片製造問題,要靠中國半導體產業鏈共同努力。”他說。

今年上半年,作為華為三大業務之一的消費者業務營收同比下降47%,成為華為公司營收大幅縮水的關鍵因素;與此同時,據IDC此前釋出的中國手機市場報告顯示,今年第二季度,華為手機市佔率近7年來首次跌出中國市場前五。

而今年的華為旗艦機P50和兩天前釋出的nova9,同樣因為晶片受限,不支援5G,這些無疑都讓華為陷入尷尬的境地。有券商分析師認為,目前5G手機佔智慧手機市場70%以上,至於消費者對4G接受度如何,“不是特別看好”。

華為定下新目標:“有質量地活下來”

這也使得外界關於“華為將出售手機業務”的傳言不斷。

在全聯接大會的媒體會見上,徐直軍再次強調:

華為不會放棄手機業務,也不會出售手機業務。

“由於晶片,華為手機業務確實面臨很大的挑戰,大家現在要想買華為的5G手機,基本上買不到”。他透露,“華為正在努力,努力再努力”,讓手機業務在適當的時候重回正軌,這是華為的目標。

徐直軍直言,雖然達到這個目標會很難,但至少要有夢想。“我們期望有這麼一天,全球的消費者,特別是中國的消費者還能買到華為品牌的5G手機。”

除此之外,華為稱,目前正在從多個方面努力,首先努力解決未來會有新的5G手機面世;第二,透過鴻蒙不斷最佳化客戶體驗,不斷透過軟硬體協同,延長手機的使用壽命。

我們不會把手機業務關閉,也不會賣掉。否則的話,我們辛辛苦苦打造的這個品牌,說沒了就沒了,我們這麼努力求生存,有什麼價值呢?

”徐直軍說。

02

堅定不移賣“雲服務”

終端業務受阻後,華為將發力重心轉移至To B業務,華為雲業務備受關注。

“華為雲從2017年到2020年,這三年基本上在打基礎,現在華為雲有220多種雲上的服務、230多萬開發者,就是在打基礎。”華為公司高階副總裁魯勇用“從厚積薄發,到後發先至”來總結華為雲這幾年的發展。

實際上,在華為公司內部,華為雲組織架構的也被頻繁調整。

過去一年,華為雲與計算(Cloud&AI)從BU到BG再到BU,歷經三輪變化。4月2日,在前一次調整不到3個月時間,華為再次對雲業務做了調整,任命張平安為Cloud BU總裁,同時撤銷雲與計算BG,原伺服器、儲存等劃歸到“網路產品與解決方案”,該部門名稱改為ICT產品解決方案。

有聲音質疑,華為雲在華為內部的定位尚未清晰。

對於組織架構頻繁調整的邏輯,徐直軍解釋,

華為雲的定位從來沒變過

。組織調整的目標,是讓華為雲更好的發展。目前的方案,是把華為雲面向雲原生的業務全部由華為雲自己解決。

“原想把計算、儲存和雲放在一起,來促進雲的發展,所以我們成立了雲與計算BG。但是,部門碰到一起就打架,我們又把它們分開,分開還是打架。今年我們乾脆把雲原生的組織全部放到雲BU,在公有云獨立建銷售隊伍。”

徐直軍坦言,

從賣產品轉向賣雲服務是個非常痛苦的過程

,華為雲一直在爭論,伺服器儲存跟華為雲到底是什麼關係?

在他看來,對於華為雲而言,轉型商業模式需要面對的最大困難不是研發,而是銷售,包括已經形成的成熟銷售體系和銷售隊伍的轉型。

華為雲的一系列轉型已初見成效。

第三方研究機構Canalys釋出的中國雲計算市場2021年第二季度報告顯示,中國的雲基礎設施市場在2021年第二季度增長了54%,達到66億美元。其中,華為雲位列第二,市場份額佔比為19。3%。

華為定下新目標:“有質量地活下來”

在華為雲業務中,政務雲是其優勢所在。

在徐直軍看來,政務雲市場起起伏伏多年,參與競爭者眾多,華為成功的原因在於從一開始就制定了面向政府客戶發展政務雲的模式。

“我們定了‘三不’政策:不投資,不入股,不成立公司。

我們堅定不移地賣雲服務

,主要目的是促使政府的應用不斷遷移到雲上。最近我們還和一些合作伙伴想辦法,改造過去非雲服務模式的政務雲,讓它走向一個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方式。這是我們政務雲成功的關鍵。經過我們持續的運營,政府看到了價值,我們也得到了可持續的收入。”

對於“華為要出售華為雲、剝離華為雲”的傳言,徐直軍也作出了迴應,(華為雲和數字能源公司)沒有上市計劃,沒有剝離計劃,也沒有出售計劃。“我們要打造面向數字世界的黑土地,在黑土地上,要種各行各業應用的樹。華為的樹也需要有一塊土地,如果這塊土地沒了,我們的樹種到哪裡呢?”

03

未來打造兩個作業系統

在此次大會上,華為全新發布了面向數字基礎設施的開源作業系統尤拉(openEuler)。

華為計算產品線總裁鄧泰華表示,作業系統“碎片化”現狀,導致生態割裂、應用重複開發、協同繁瑣,而新的統一作業系統極為重要。華為的尤拉作業系統解決了上述問題。

據介紹,尤拉作業系統同時支援伺服器、雲計算、邊緣計算、嵌入式等各種形態裝置的需求。應用場景覆蓋IT(Information Technology)、CT(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和OT(Operational Technology),實現統一作業系統支援多裝置,應用一次開發覆蓋全場景。

華為定下新目標:“有質量地活下來”

事實上,尤拉作業系統並非新事物。

2019年,華為鯤鵬戰略釋出之時,尤拉作業系統便作為鯤鵬支援而開源。2019年12月31日,尤拉正式開源。麒麟軟體等作業系統公司,已基於尤拉作業系統釋出了自己的商業發行版,並提供服務。

“最近我們把尤拉重新進行了定位。原來,尤拉更多是服務好鯤鵬,讓鯤鵬生態發展得更好。我們開源的主力也是聚焦在支援鯤鵬。現在,我們把尤拉定位為未來數字基礎設施的作業系統。”徐直軍說。

在華為的規劃中,未來其將打造兩個作業系統:鴻蒙作業系統和尤拉作業系統,二者均開源。前者的應用場景為智慧終端、物聯網終端和工業終端;後者則面向伺服器、邊緣計算、雲、以及嵌入式裝置。

根據華為官方披露的資料,目前,升級鴻蒙的手機使用者已經超過1。2億,保守目標是年底突破3億。

同時,鴻蒙和尤拉也會實現底層技術共享,把鴻蒙最具優勢的部分,即分散式軟匯流排的技術嵌入到歐拉里。“未來所有用到尤拉作業系統的裝置,只要旁邊有鴻蒙作業系統裝置,就可以自動連線起來,如此就打通了尤拉和鴻蒙,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徐直軍表示。

華為定下新目標:“有質量地活下來”

徐直軍透露,華為內部有一個“鑄魂工程”,即透過尤拉和鴻蒙,打造覆蓋所有場景的作業系統,並且全部開源,讓產業界參與進來。

在他看來,當大家基於OpenHarmony,來開發各種物聯網終端,並融入鴻蒙生態,消費者可以得到好的體驗,這是最有價值的事情;而開源尤拉作業系統以後,基於開源版本做發行版的公司能夠從發行版和透過服務獲取收入。

針對當前市場僅用利用鴻蒙和尤拉概念炒作的公司,甚至有些公司“股價炒高好幾倍”,徐直軍也直接指出,不明白他們怎麼創造價值,帶來收入,“大家要把眼睛擦亮一點。”

以下為對話主要內容(經全天候科技編輯整理):

問:華為雲及能源公司等未來是否有考慮上市或者出售、剝離?這一部分收入能否彌補在消費者還有終端方面的損失?

徐直軍:

(華為雲和數字能源公司)沒有上市計劃,沒有剝離計劃,也沒有出售計劃。

我們要打造面向數字世界的黑土地,在黑土地上,既要種我們各行各業應用的樹,華為的樹也需要有一塊土地,如果這塊土地沒了,我們的樹種到哪裡呢?

華為雲既是一個虧損的業務,又是一個快速增長的業務,我們也清楚有競爭對手歷史上虧了多少年,我們虧的年數差不多就行了,但是雲業務的增長還是很快的。

彌補損失不存在。因為我們從2017年開始做華為雲,本來也是我們規劃中的業務,不存在誰彌補誰。

問:華為手機營收大幅度下降,華為會不會放棄手機業務?

徐直軍:

為什麼要放棄手機業務呢?我們手機確實面臨很大的挑戰,大家現在要想買華為的5G手機,基本上買不到。

我們在多種場合表態了,華為不會放棄手機業務,也不會把我們手機業務出售。我們正在努力,努力再努力,讓我們手機業務在適當的時候重回正軌。這是我們的目標。

否則的話,我們辛辛苦苦打造的這個品牌,說沒了就沒了,我們這麼努力求生存,有什麼價值呢?

希望大家能等幾年,看看我們能不能努力達到這個目標,讓大家能繼續買到華為5G手機。(想要達到這個目標)當然很艱難,至少要有夢想,如果沒有夢想,那就沒有動力。我們期望有這麼一天,全球的消費者,特別是中國的消費者還能買到華為品牌的5G手機。

問:在軟體能力,特別是面向企業級市場的尤拉作業系統打造上,處於什麼樣的情況?尤拉跟鴻蒙的應用怎麼打通?

徐直軍:

關於尤拉作業系統、鴻蒙作業系統,我好好講一講。

鴻蒙作業系統,我們希望打造一個面向萬物互聯的作業系統,但是在面向智慧終端的時候,它本質上是取代安卓作業系統。這個作業系統在各種智慧終端執行的時候,本質上也只是在具備安卓作業系統的能力基礎上,增加了分散式能力,就是相互之間能夠互為外設。例如手機和電腦在一起,電腦可以看得到手機,電腦也可以看到手機。

我們把Harmony OS的基礎能力全部捐獻給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開源是一步一步在向前走的。現在開源的OpenHarmony只能支援物聯網終端,還不能一下子支援完整的智慧手機。我們希望和產業界一起,基於OpenHarmony,明年年底能夠支撐起完整的智慧手機。

現在鴻蒙可以怎麼用?其實就是大家基於OpenHarmony,來開發各種物聯網終端。這些物聯網終端,能夠融入鴻蒙生態,跟鴻蒙作業系統的手機可以聯起來,消費者可以得到最好的體驗,這是最能夠帶來價值的事情。

另外,應用開發商可以基於鴻蒙開發應用,現在大家可以看到,不斷有鴻蒙版本的應用出來了。

還有一類公司,它參與鴻蒙開源社群,貢獻程式碼,讓OpenHarmony越來越強大,越來越能滿足各種智慧終端的需求。

而單獨做鴻蒙的軟體公司,我都不知道它怎麼創造價值?怎麼帶來收入?市場上有一段時間把鴻蒙炒的熱火朝天,有些公司股價炒到好幾倍,我都不知道他們怎麼能透過鴻蒙帶來收入增長,我搞不明白。

尤拉不是新事物,我們在2019年釋出鯤鵬戰略的時候,為了支援鯤鵬發展,就已經明確了尤拉作業系統的開源策略。

最近我們確實把尤拉重新進行了定位。原來的尤拉更多是服務好鯤鵬,現在我們把尤拉定位為未來的數字基礎設施的作業系統,不僅僅是服務於鯤鵬,也能支援X86;同時支援邊緣計算,也能支援雲基礎設施,還準備發展一個分支,未來去支援嵌入式裝置。

我們開源尤拉作業系統以後,只有基於開源版本做發行版的公司,才能夠從作業系統本身獲取收入,因為發行版可以賣錢,還可以透過服務獲取收入。在尤拉發行版上開發應用的公司,和在其他作業系統上做應用開發的公司沒什麼區別。

尤拉也有人炒作,炒的熱火朝天。但只有基於尤拉做發行版的公司才能創造收入。其它那些炒作的公司,能不能基於尤拉創造收入,創造價值,大家要把眼睛擦亮一點。

華為未來打造兩個作業系統,一個是鴻蒙作業系統,一個是尤拉作業系統,兩者都開源。鴻蒙作業系統的應用場景,就是智慧終端、物聯網終端和工業終端;尤拉作業系統面向伺服器,面向邊緣計算,面向雲,面向嵌入式裝置。

另一方面,我們鴻蒙和尤拉會實現底層技術共享,把鴻蒙最優勢的部分,即分散式軟匯流排的技術嵌入到歐拉里面,未來所有用到尤拉作業系統的裝置,只要旁邊有鴻蒙作業系統裝置,就可以自動連線起來,如此就打通了尤拉和鴻蒙,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問:鴻蒙最近發展的挺快的,使用者數已經破億了這裡面大概有多少是手機,多少是其他的裝置?今年3億裝機量目標可否完成?

徐直軍:

你現在講的過億,都是講的手機,不含物聯網裝置。現在物聯網裝置有多少用了鴻蒙,統計不出來。現在手機已經過了1。2億了。我們的目標實現是快還是慢,要看消費者的體驗。

每一款手機,都要經過嚴格的測試,測試出來之後升級,升級以後看它的效果,效果好就可以放開給大眾升級。現在進展是超預期的,我們希望把華為存量的手機,爭取能升級的全部升級到鴻蒙。

問:近期業內有挺多關於華為出售X86業務的報道,華為伺服器收入二季度收入達幅度下降46%左右,這個中間發生了什麼?

徐直軍:

我們X86伺服器確實遇到了困難,遇到什麼困難大家都很清楚,我們在想各種辦法積極解決,包括有與潛在的投資者接觸,有明確的訊息再告知,現在在程序中。

問:晶片研發的情況能不能簡單說一下?

徐直軍:

現在假訊息遍地飛,今天講這個晶片的問題,明天講那個晶片的問題,我怎麼都不知道?現在你們看到的跟華為晶片相關的訊息,全是假訊息,沒有一個是真的。

問:關於華為雲及之前的華為BG組織架構調整背後的邏輯是什麼?華為雲在華為未來的定位是不是想清楚了?

徐直軍:

華為雲的定位從來沒變過。傳統IT,伺服器、儲存,跟華為雲到底短期是什麼關係,長期是什麼關係,內部確實一直受煎熬,不是爭論,是煎熬。

中國政府和企業,確確實實對雲的接受有一個過程,他們都建了自己龐大的IT部門,習慣於自己掌控,習慣於買伺服器,買儲存,或者買私有云。私有云買過去放在它的機房裡面,看得見摸得著,自己還能管理。

私有云是客戶需求,銷售人員賣私有云收入來的快,賣公有云收入來的慢。所以說我們在私有云做與不做上,鬥爭了很久。

但在華為內部,有一點是一直清晰的,未來走向公有云這個方向,大家是認同的。但是走向公有云的過程中,到底走的多堅決,不同人有不同的觀點。組織調整的目標,是怎麼讓華為雲更好的發展。現在調整的方案,是把華為雲面向雲原生的業務全部由華為雲自己解決。

都知道雲是未來,都知道公有云是趨勢,但是內部就是轉不過來,華為在這個過程中也是很痛苦的。原想把計算、儲存和雲放在一起,一起使勁,促進華為雲的發展,所以我們成立了雲與計算BG。但是,市場上碰到一起就打架,我們就把它們分開,分開還是打架。今年我們又做到一點,乾脆把雲原生的組織全部放到雲BU,我們在公有云這塊獨立建銷售隊伍。我們內部衝突的過程,轉型的過程,從賣產品,賣license,到賣雲過程中,是很痛苦的過程。唯一可喜的是華為雲活下來了,還在逐步向好的方向發展。

問:未來雲行業格局的發展演變?

徐直軍:

雲的發展這裡面的關鍵是雲服務商要堅守不碰資料,而且要保護好資料,讓客戶的資料能夠安全可信,這是雲服務商要做的。這是一個過程,最終都會被技術的持續創新,規模效益,成本優勢,統統歸到幾個雲服務上,這是大勢所趨。

就像智慧手機,現在不就這幾家了嗎?雲服務也是一樣的,不管現在是私有云還是什麼雲,最終透過技術的持續創新和雲服務商的持續投資,和規模優勢發揮,在中國會統一到三家左右,這是必然的趨勢。

問:人工智慧這塊,您認為目前華為能提供的差異化價值有哪些?

徐直軍:

我個人參與了華為人工智慧解決方案打造的全過程,從決策第一天開始走到現在,只有四年多的時間。我們在人工智慧進展上,客觀來講是超過我們預期的。

我們有一個創新的架構,能夠打造全棧全場景的AI解決方案,全場景是指我們能夠覆蓋從最小的穿戴裝置、到手機、伺服器一直到雲上的各種應用場景。全棧,是指從處理器的核心,到指令集,到晶片,到晶片的使能,到AI伺服器,到AI叢集,到我們整個AI計算框架MindSpore,到支援人工智慧應用開發的工具ModelArts,整個技術棧我們都能夠提供。

可以這樣講,在人工智慧領域,我們已經徹底擺脫了美國的任何技術。我們能夠提供整個AI的基礎設施和服務,能夠全面支援國內進行AI研究和應用開發,以及AI的各種商業實踐。

我們最近為什麼不斷地釋出AI大模型?不是以前不想釋出,是釋出不出來,為什麼?是因為算力不夠!一點點算力,沒有辦法把大模型訓練出來。自從我們有了AI叢集,我們能做到4096個昇騰處理器,無阻塞計算,具備了很強大的算力,我們跟鵬城實驗室一起打造了鵬城雲腦2,透過不斷的訓練,做出了多個大模型。

大模型訓練出來有什麼好處呢?有了大模型以後,基於少量的樣本資料,也能夠訓練出高精度的模型,來滿足需求。所以說大模型是各行各業真正把AI用起來,來解決各行各業問題,來提升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的關鍵。AI大模型將是華為雲核心的競爭力之一。

最後一點,我們的計算框架MindSpore,開源以後,現在成為中國最活躍的開源社群,進展也不錯。

我們的目標是為中國所有的AI研究者,AI應用開發者,AI創新創業者,提供研究、應用開發和創新創業的AI基礎設施服務。這是華為能夠給中國的產業界和學術界帶來的獨特價值。

問:華為在智慧汽車方向上很明確要做供應商,但從傳出實際的銷量感覺不是那麼受信任,對於堅持不造車,有沒有動搖?

徐直軍:

各有各的選擇。華為公司過去歷史上,很多選擇大家都是不可理解的,但是每一個企業都知道自己的定位什麼最好。對於華為公司,我們整個高層團隊來講,我們清楚我們做什麼合適,做什麼不合適,清楚我們在求生存階段,做什麼合適,做什麼不合適,清楚我們的未來,我們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所以為什麼要造車呢?有幾個造車的掙了很多錢,你去看看。不造車說不定掙的錢更多。這個問題沒有為什麼,只是一個選擇,選擇對與錯,也沒法衡量。成了就是對的,沒成就是錯的。越是人人都造車的時候,越要冷靜。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