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摩根斯坦利報告說對了啥

摩根斯坦利報告說對了啥

讀完摩根斯坦利關於中國重置經濟底層邏輯的文章,偶有所感。內容主要源自於消費2030服務至上的報告,還是有一些標題黨的感覺,其實主要在談消費。

在外資的眼裡,中國最好的資產就是消費類資產,而不是什麼科技新能源,在技術領域中國和發達經濟體還有不小差距。崑崙總結了一下報告內容三個方面:

第一個觀點:中國正在重置經濟底層邏輯

摩根斯坦利認為在經過數十年消除絕對貧困的努力後,中國正在將其監管優先順序進行調整,更加關心可持續性、社會公平、資料安全和自主可控。

中國對於金融科技、大科技巨頭、課後教育、數字貨幣,以及碳排放的限制升級正是這次邏輯重置的體現。

在新的邏輯正規化下,中國似乎正在嘗試將經濟利益分配向勞動者傾斜,這將會帶來企業盈利佔比的下降。

崑崙認為所有政策調整其實都不能逃離對當前社會主要矛盾這個核心判斷,就是如何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可持續性就是碳中和這條線,社會公平就是反壟斷這條線,資料安全就是數字化這條線,自主可控就是半導體這條線。基本上都能對應到當下市場的變化。

發展不平衡就要削峰填谷,發展不充分就會加大電流。總結起來,就是人多的地方不去,估值高的地方不去,政策打擊的地方不去。做到三個不去就成功了一半。

對市場影響最大的是反壟斷,因為網際網路在MSCI China佔比大約在40%到50%,權重最大,沒有點時間恢復不了。好在沒有買什麼中概互聯,要不然得哭死。

第二個觀點: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消費國。

2030年中國的家庭平均收入將從6000美元上升到12000美元,增長的重要驅動力為城鎮化2。0、經濟持續開放以保持中國供應鏈的國際競爭力、以及持續的改革以吸引外資流入。

消費賽道必然要回到在內迴圈的戰略視角下,這點和崑崙一樣,研究消費就要研究內迴圈,尋找內迴圈下的投資機會。

摩根斯坦利認為實施內迴圈戰略,一方面要數字化,以提升電子商務在實物類和服務類兩方面的滲透率,支援隨時隨地的消費。另一方面是透過改革消除影響消費的瓶頸因素,比如物流、進口稅,以及戶口等方面。

中國的商品類消費市場規模目前已經超過美國為其全球第一大市場。如果把服務類消費統計在內,當前美國消費市場規模仍顯著大於中國。但即使是把服務類消費統計在內,十年後中國也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

下一個十年裡中國消費市場變化的一個重要特徵是服務類消費超過實物類消費。現在預期服務類消費的佔比將從當前的45%提升至52%,年化增長率為9。2%,超過同期實物類消費6。7%的增長率。

第三個觀點:著重看好新經濟帶來的新消費

報告認為需要暫時迴避政策利空的行業板塊,如民生、安全相關公司。離線的平臺比如傳統的汽車和家電,將面臨被顛覆的命運。同時當前在快速增長的一些行業會面臨增速放緩,比如中低端酒精飲料,基本必需品,和傳統家庭用品。

結合當前政策導向,崑崙認為,對教育培訓、醫藥,房地產這過去比較滋潤的三座大山,投資上還是保持一份謹慎。

全球只有國內教育投資是為了賺孩子成長的錢,其實早在半年前教育生態環境已發生巨大逆轉,看看在美上市曾經輝煌過的高途,好未來,新東方,四季教育和國內中公教育跌成渣就一目瞭然。

醫藥目的是治病救人提高生活質量,世界上最著名藥企平均市盈率沒有一個比中國藥企高,強生,輝瑞平均市盈率在牛市也只有23倍左右。國內一些亂七八糟的藥企動不動就100多倍甚至幾百倍市盈率。

房地產就不用多說了全民共誅的產業不可能有未來,大量中小房地產企業三年內基本上自我消亡或者轉型。

摩根斯坦利認為更多應關注清潔能源、資料和網路安全、高階製造、半導體供應鏈可控、創新生物藥等新經濟板塊。

預期養老服務、數字化物業管理,智慧家居、電動汽車、康復醫療服務、服務機器人和社交平臺會有穩定和快速的增長。

崑崙一再強調,消費不能只看白酒,其實現在新興消費蠻多了,還是應該著眼於未來去投資,而不是踏空的東西跌下來就去買,買與不買不能看後視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