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7月21日甲級聯賽初賽第二場比賽辯詞|買買買是不是當代年輕人的解藥

第十九屆華語網辯

7月21日甲級聯賽初賽

C組第二場比賽

辯題:買買買是/不是當代年輕人的解藥

正方:月夜岐關隊

上場隊員:

一辯:王耀萱

二辯:林盈潔

三辯:於岸岐

反方:竹枝詞隊

上場隊員:

一辯:丁正凱

二辯:馬康傑

三辯:曹   翔

評委

王靖純、荊一鳴、趙晨昕

獲勝方

正方

(正方得票:2反方得票:1)

最佳辯手:

正方三辯 於岸岐

正方辯詞

持方:買買買是當代年輕人的解藥

開宗明義,“買買買”脫胎於2014年王思聰和父親的一段對話,此後成為網路熱詞,隨著時代發展逐漸成為購物的娛樂化口語稱呼。

年輕人是整個社會的新鮮血液和中堅力量。

根據中國社科院相關的調查報告,當下的年輕人普遍無法準確規劃自身在未來的發展方向,

很多人想要提升自我但卻無法看到未來的路,這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都市人壓力調查報告》顯示,有43。3%的人認為他們所承受的壓力已經大到讓自己吃不消。

在龐大的壓力下,他們更加拼命的進行奮鬥,甚至產生了一些嚴重的後果。

《中國青年報》報道稱,我國每年

“過勞死”

的人數達60萬人,已超越日本成為“過勞死”第一大國。

更可怕的是,當下中國年輕人因工作導致的亞健康比例

高達76%

,幾乎每個人都有腰、腿、肩等隱疾,而高危疾病患者中,年輕患者更是

佔到了50%

我方認為高壓力所帶來的後果實在是太過於嚴重,

而我方今天講的解藥,就是認為買買買可以緩解年輕人的壓力。

需要闡明的是,正如我頭疼的時候吃一片布洛芬可以及時緩解我的疼痛,但不代表疼痛不會再次出現。同時,藥物有劑量限制,

也許吃下一整瓶藥不光不一定能起到作用反而會有更壞的後果。

“買買買”作為幫助年輕人提升狀態的解藥而不是萬能神藥,僅有在

合理控制的範圍內

才能起到相應的作用。

換言之,

我方只需要證成買買買在合理控制下能夠有一定的效果即可

,不需要證成其是唯一解或是最優解。

心理學家發現,人們可以透過購物來進行自我調節釋放壓力,這種方式被稱為

“零售療法”

一份針對美國網購的報告顯示,超過半數的人曾使用過“零售療法”,44%的人每月都會

透過

購物來自我安慰。

而當下的年輕人正處在奮鬥的階段,自身將面臨一個又一個的巨大挑戰。

而正如

口紅效應

所說,在面對嚴峻的形勢時,口紅作為一種較廉價產品,反而可以對消費者起到安慰的作用——哪怕我暫時無法完成巨大的目標,但眼下我的努力,至少可以小小的改善現有的生活。

來自中國中央電視臺的調查顯示,55。8%的年輕人表示消費時更傾向於

“只買生活必需品”

,40。2%的年輕人選擇

“少買點,買好點”

而他們的花錢排行榜前三位是教育培訓(32。44%)、住房(31。53%)和保健養生(26。11%)。

透過這些資料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在消費這個行為能夠帶來自我安慰以求解壓的同時,

年輕人所購買的商品也對自己有著極大的實質幫助

,能進一步減少自己的壓力。

其次,“買買買”促進消費增長,

有助於社會經濟回暖,為年輕人帶來更多的經濟利好。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19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7。8%,連續六年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而消費直接與薪資增長

正相關

,例如,網購的快速發展,直接促進了批發和零售業2019年平均工資增長10。5%。

再如,與民生和消費密切相關的機動車電子產品和日用產品修理業、居民服務業、郵政業就業人員2019年平均工資分別增長16。6%、10。8%和10。4%。

因而,年輕人“買買買”

不僅可以舒緩自己的生活,也有利於提升經濟的活力,最終回饋於整個年輕群體。

另一方面,CBN Data《2020新消費報告》顯示,由於年輕人敢於嚐鮮、追求個性的消費態度,

直接促進了大量新消費品牌的誕生。

2019年線上新品牌數量增長至2017年的2。49倍,美妝、小家電、食品等新品牌的藍海行業中,“黑馬”品牌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因而,

“買買買”直接加速了年輕品牌及創業團隊的生存與成長,為年輕人創業提供了新機遇。

我方認為,在當今國內外形式複雜艱難的情況下,

採取更積極的消費態度,讓經濟活起來,才是解決青年人經濟壓力的良方。

綜上,“買買買”是當代年輕人生活的解藥。

反方辯詞

持方:買買買不是當代年輕人的解藥

謝謝主席,問候在場各位:

買買買我們可以引申為對

自己喜歡的東西的最大限度的購買,反應了當今一些年輕人購物狂熱的現象

而解藥,是服用以後可以消除病症的方劑。這個消除不是說表徵的暫時掩蓋,而是

深層問題的解決

比如中了蛇毒口吐白沫,這時的解藥是可以消除蛇毒,而不是止住白沫。我們可以看到當代年輕人

壓力大,工資低面對著房價貴,階級固化等等問題

如果買買買

可以消解這些問題,則可算作解藥

,反之則不是。基於此,我方論證如下:

首先與其說買買買是年輕人的解藥,倒不如說買買買是年輕人的

麻醉劑

,他根本不能作用於解決年輕人現狀下的問題,只能讓年輕人暫時遺忘自己所面臨的處境,甚至會讓年輕人的境地更糟糕。

奶頭樂理論

指指的是生產力的不斷提升伴隨著競爭加劇,世界上80%的人口將被邊緣化,他們不必也無法參與產品的生產和服務,同時80%的財富掌握在另外20%的人手中。

為了安慰社會中“被遺棄”的人,避免階層衝突,方法之一就是讓企業大批次製造“奶頭”。美國加州大學管理學教授分析當我們相信花錢能為自己傳遞積極的社會訊號時,

這一過程會讓我們感覺良好

而買買買就是其中之一滿足年輕人這一最淺層的需要,麻痺其心理。

年輕人考公難,就業難,工作壓力大,工資低,房貸車貸壓力大,物價高等等問題

沒有絲毫的解決。

其次,

買買買從來不像是解藥,他更像是毒藥

,在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讓我們無法自拔,並逐步落入一些類似於超前消費的陷阱。

“格林轉移”也稱

“格林效應”

,指當消費者停止購買特定的目標商品時,就會切換到一般性購物模式, 這個也買, 那個也買。

我們透過“買買買”,看到的是“債債債”,隨著債務的不斷累積,

消費本身已經開始了泡沫化

的過程。

據央行資料,中國居民的家庭負債目前相當於GDP總量的53。6%,佔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約85%。

各種非傳統的網貸平臺,為人們提供了貸款便利;媒體對於消費主義文化的鼓吹,

激發了人們負債購物的荷爾蒙。

這種在資本的炒作之下,無限制購物的情緒讓年輕人負債累累,86。6%的年輕人都在使用信貸產品。

結合貸款和信用卡的欠款情況,90後的人均欠款金額為10。45萬元。2018年統計局給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82萬元,也就是說90後則要3。7年的收入才可以還清欠款。

債臺高築的年輕人對自己的未來更加迷茫,抱緊奶瓶,飲鳩止渴,不過是又一輪的惡性迴圈。

社會上小額信貸多如春筍的冒出,給了年輕人可以繼續買買買的信心和條件,

殊不知恰恰是資本家的陷阱罷了。

當又一次的消費狂潮過後,

空空如也的錢包和資本家賺的盆滿缽滿的對比

,方知誰才是這場遊戲中的受害者。

綜上,我方認為買買買不是年輕人的解藥。

往期好文

排版|趙涵樂

稽核|曾雅倩 呂玉彬 崔欣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