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離家17個月後,雲南象群終於要安全回家了,各大科技力量功不可沒

偷吃村民玉米、自己開啟水龍頭喝水、用腦袋撞樹、洗沙浴玩泥巴、還會輪崗睡覺……相信大家都還記得那群一邊逛一邊吃、一路“象”北的雲南野生象群。這段時間,雲南象群憑藉著一條又一條的熱搜,萌翻了無數網友,也以這種特殊的方式,讓我們瞭解到了它們的生活習性。

離家17個月後,雲南象群終於要安全回家了,各大科技力量功不可沒

2020年3月,十多頭野生亞洲象離開了自己的老家——雲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21年4月16日,進入玉溪市元江縣,正式離開它們的傳統棲息地,開啟了“北漂”之旅,途徑玉溪、紅河、昆明3個州市,8個縣市區,迂迴行進1300多公里。

8月8日,“北漂”的亞洲象群透過元江大橋,全部安全南返,時隔17個月,雲南象群終於快要到家啦~在這遷徙的途中,象群屢屢進入人們生活生產的區域,但並沒有發生什麼危險的事,而保障遷徙途中“象平安、人平安”則離不開各大科技的保駕護航。

離家17個月後,雲南象群終於要安全回家了,各大科技力量功不可沒

為了規避“人象衝突”的發生,雲南省迅速組織編織了一張安全預警大網,採用了大資料、物聯網、人工智慧、雲計算等高新技術,打造了一套亞洲象監測預警系統。

該監測預警系統包含了自動監測、智慧識別和快速預警三個核心功能。在前期,根據物件群“北漂”路線的預判,提前佈置好紅外相機、無人機等物聯網裝置,確保當象群進入範圍時能快速抓取象群的身影。

離家17個月後,雲南象群終於要安全回家了,各大科技力量功不可沒

當然,這個抓取象群的身影,我們也不能像以往那樣依靠眼力識別,提前佈置好的物聯網前端裝置會不停地捕捉活動物體的影像,再透過4G、5G等專線網路傳輸到監測預警系統的雲平臺中心,利用AI識別功能對傳輸的影像進行識別。

一旦確定為亞洲象,系統就能透過廣播、電視、手機等渠道進行預警,提前告知居民們象群的出沒範圍,遠離象群,從而保障居民與象群的安全,避免人象衝突。

離家17個月後,雲南象群終於要安全回家了,各大科技力量功不可沒

據悉,該系統的AI識別功能十分了得,哪怕前端裝置僅僅只拍到亞洲象的一個耳朵、一條尾巴,也能準確識別出亞洲象,在7月前,該系統已經捕捉到了約60次亞洲象的蹤跡,對亞洲象安全返回棲息地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