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巴彥淖爾發現新屬種恐龍,背椎形似蝴蝶

巴彥淖爾發現新屬種恐龍,背椎形似蝴蝶

巴彥淖爾發現新屬種恐龍,背椎形似蝴蝶

近日,經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徐星研究員團隊詳細的研究和對比,2018年由巴彥淖爾自然博物館副館長戴瑞明帶隊,由巴彥淖爾自然博物館和內蒙古地質環境監測院組成的古生物科考隊,在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後旗巴音滿都呼地區發現的獸腳類恐龍化石,被認定為傷齒龍科的新屬種——內蒙古蝶獵龍(Papiliovenator neimengguensis)。

巴彥淖爾發現新屬種恐龍,背椎形似蝴蝶

據戴瑞明館長介紹,內蒙古蝶獵龍是一種傷齒龍科的獸腳類恐龍。正是由於它的第一和第二背椎形似蝴蝶,因而被命名為蝶獵龍。

巴彥淖爾發現新屬種恐龍,背椎形似蝴蝶

巴彥淖爾發現新屬種恐龍,背椎形似蝴蝶

內蒙古蝶獵龍生活在距今8300萬年前到6600萬年前的白堊世晚期,是一種非常聰明的恐龍。從化石形態分析,內蒙古蝶獵龍是一種小型的、比較靈巧的恐龍,據專家推測,它體長1米。從牙齒形態上可以看出,內蒙古蝶獵龍是肉食或者雜食性恐龍。

巴彥淖爾發現新屬種恐龍,背椎形似蝴蝶

蝶獵龍骨骼初步復原圖

此次內蒙古蝶獵龍的發現,在全國尚屬首次,大大提升了巴彥淖爾地區在古生物方面的知名度。

巴彥淖爾巴音滿都呼恐龍化石保護區內的恐龍化石是中國晚白堊世化石的主要產地,截止到2019年12月,中國已經研究命名的恐龍有322種,數量居世界首位。其中,內蒙古發現37種,僅在巴彥淖爾發現的恐龍化石就有15屬18種,化石的種類和數量列居內蒙古自治區首位。

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後旗巴音滿都呼地區,是我國乃至亞洲晚白堊世恐龍生物群的重要代表之一,區內恐龍化石的屬種數量、豐富程度、化石儲存完好程度、生物群組合特點及其特殊的地質和生物演化意義均屬國內罕見。區內恐龍化石的埋藏方式非常奇特,古沙塵暴形成的沙丘快速移動,是造成該區恐龍生物群集體死亡的主要原因,不僅在我國,在世界上也是極其罕見的,這對恐龍滅絕原因的研究意義重大。從上世紀二十年代開始至今,不斷吸引中外科學家到這裡考察,並且陸續有新的屬種發現,因而被稱為“恐龍地帶”和“世界恐龍化石寶庫”。

1996年,恐龍化石園區被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為重點文物保護地區。2003年,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巴音滿都呼恐龍化石地質遺蹟為自治區自然保護區。2013年,被國土資源部批准為巴彥淖爾國家地質公園古生物化石園區。

文字 圖片:樊潔

編輯:樊潔

稽核:陳煥坤

終審:張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