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善良的人必有厚福,將善良養成習慣

善良的人必有厚福,將善良養成習慣

予人玫瑰,手有餘香。予人一以善,必有後福;心善之人,福報亦在路上。

善良,是一個人最難能可貴的品質。將善良養成生活中的習慣,是在給自己培植福報,也是在修煉自己的一顆內心。

心善之人的內心是溫和的,言行是柔和的,與其相處,令人如沐春風,輕鬆自在。

春秋時期思想家管仲曾說:“

善人者,人亦善之。

”意思是說,在與人相處過程中,一個人如果以善意、善心、善行對待他人,那麼反過來,這個人一定也會得到別人的善意、善心和善行。

善良的人必有厚福,將善良養成習慣

福往者福來,愛出者愛返,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這說明,善良的人,也會得到別人的善待。

善良的人,必有後福、厚福。人為善,不只是為自己修得好人緣、好福報,更是為子孫後代培植福德資糧。

明代思想家、儒學家方孝孺曾說:“為善事者子孫興。”善良的人,能福廕子孫。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一個注重德化教育的家庭,其影響是深遠的,不只在一代、二代,良好的家教、家風代代相傳,這樣的家族不興旺也難!

善良的人必有厚福,將善良養成習慣

北宋名臣、文學家、思想家范仲淹宅心仁厚,他在《岳陽樓記》中寫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他的一生也是這樣做的,為國為民,為自己留下了流芳百世的芳名,也為子孫後代種下了深厚的福報。

范仲淹幼時家境條件並不好,不到3歲父親就去世了,他跟隨母親改嫁到朱家。范仲淹勤奮好學,經常去附近山上的一座寺廟裡寄宿讀書,生活條件很艱苦,每天只煮一鍋稠粥,待涼了以後劃成四塊,早晚各取兩塊,和著細碎的鹹菜一起吃,吃完繼續讀書。後世成語“

劃粥割齏

”就是由此而來。

善良的人必有厚福,將善良養成習慣

范仲淹心有大志,以天下為己任。考中進士之後,更是致力於為民謀福利的事業上。

他樂善好施,對有困難的親朋,他總是竭盡所能、傾其所有;對百姓們,他減免賦稅,讓他們能過上安定的生活。

范仲淹最大的善行就是建立範氏義莊。他的義莊綿延了八九百年的漫長曆史,這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義莊精髓落在一個“義”字上。而范仲淹的義莊所以能綿延近千年而不絕,其根本在於一個“善”字。

善良的人必有厚福,將善良養成習慣

範氏義莊田地的地租用於贍養同宗族的貧窮成員。他給義莊訂立章程,規範族人的生活。他去世之後,他的二兒子宰相範純仁、三兒子尚書右丞範純禮又續增規條,使義莊維持下去。

范仲淹出身貧寒,讀書時只能以粥果腹;富貴後,他依然生活簡樸,只有宴請賓客時餐桌上才會出現肉食。貧寒出身的范仲淹對平民百姓的飢寒冷暖十分關心,從不願意獨享富貴。

善良的人必有厚福,將善良養成習慣

有一次他買了一塊田要建造房屋。有人告訴他,那塊地是風水寶地,住在那裡,子孫後代會出王侯將相。

范仲淹聽後,說道:“

與其讓我們一家獨享富貴,不如讓附近的人都能得到富貴

於是,他就把那塊地捐出來,建造學堂,讓附近人家的適齡孩子都過來免費讀書,後來果然培養出來不少的人才。

善良的人必有厚福,將善良養成習慣

范仲淹宅心仁厚,行善積德,深得百姓愛戴擁護,官也越做越大,官至參知政事。

他逝世後,皇帝賜諡號“文正”,追封為“魏國公”。他的兒子純仁也當宰相,純佑、純禮和純粹都是有名的卿侍。子孫後代可謂福祿深厚。

善良,是一個人最寶貴的品質和財富。

善心做事,厚道做人。一心向善,就是積德;為人行善,就是積福。

今天,你為善了嗎?

-END-

圖片來源網路,侵刪;文章作者原創,禁止抄襲。